““行业每隔一段时间,都会经历一段重新洗牌和变革的过程。在这种变革里面,我们立足去谋求面向中长期的发展。”韩冬表示。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雷晨 北京报道

近日,宇信科技(300674.SZ)微信公众号消息显示,公司出资6050万入股国内核心系统头部厂商同方软银,持股比例为16.88%。

公开信息显示,宇信科技近年来先后收购了瑞阳佳信、铜根源、宇信启融、上海拍贝、派衍信息科技等公司,将业务范围不断延伸,同时还参股上海辅捷咨询,设立宇新大数据基金。此次入股同方软银,公司外延式发展再落一子。

据悉,同方软银主要为中小银行提供核心系统解决方案。2021年6月,同方软银自新三板退市。

其自研的核心业务系统RunningCore经过15年的发展,已经成为国内外主流的银行核心系统产品之一。此外,同方软银在普惠信贷、信贷核算、渠道外围等系统方面亦有较好的研发基础和客户基础。

宇信科技为何突然宣布入股一家新三板摘牌公司?双方将在银行IT领域碰撞出怎样的火花?

图说:宇信科技助理总裁韩冬

带着这些问题,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专访了本次交易的亲历者——宇信科技助理总裁韩冬。

低价入股同方软银

21世纪:为什么会选中同方软银?

韩冬:宇信科技最早从2007年就开始涉足核心系统领域,当时我们收购了北京易初电子技术有限公司(下称“易初”),它主要是做中小城商行和农商行的核心系统。

在公司早期,宇信科技的客户群主要为大行,比如中国建设银行、中国农业银行、中信银行、中国光大银行、中国民生银行、广发银行、兴业银行等。收购易初以后,在城市商业银行及农村商业银行这一细分市场上,宇信科技在银行业IT服务方面扩大了市场分额,并获得了更广泛的技术资源。通过资源整合和深度挖掘,从那时起,宇信科技在核心业务系统的能力就一直存在。

从宇信科技的角度来看,从之前收购易初,到后来和一些国外厂商合作,进行本地客户化改造,再结合现在国内核心系统市场经历重新洗牌后的现状来看,我们坚定认为,国内银行核心系统采用国内厂商已经是大趋势。

同方软银成立于2005年,其创始团队是带着“老中联”血统传承和技术风骨的。公司多年来为百余家银行客户成功实现了多个领域软件应用系统,积累了相当丰富的应用开发经验,在城市商业银行方面尤其突出。宇信科技和同方软银从合作到产生股权交集,其实是历史的必然,因为宇信科技一直在关注核心市场领域的企业。

目前,同方软银大概做了近30家银行的核心系统案例,在非银机构方面的案例也有10多家。

21世纪:同方软银在新三板摘牌之前,市值大概是5亿元。根据本次交易对价,同方软银估值约为3.58亿元,请问公司给出这一估值的依据是什么?

韩冬:之前同方软银在新三板市值评估虽然是5个亿,但因为当时新三板流动性的问题,那个市值的可参考性并不是那么高。从我们的投资目标来看,其实宇信科技不是纯粹的财务投资人,我们更看重的是长期的协同和业务发展。

从战略投资的角度,宇信科技和同方软银能够产生业务层面的协同。通过宇信科技,同方软银能接触到它以前接触不到的客户。同时,同方软银也能给我们带来产品和解决方案上的互补,甚至包括宇信科技海外市场的布局,同方软银的产品和实施能力对宇信都是一种助力,这是双方都看到的价值。

21世纪:入股同方软银的过程中,宇信科技和同方软银的契合度如何?

韩冬:同方软银和我们,无论是产品还是企业文化匹配度都较高,客户方面也有互补和协调性。

虽然我们今年才完成投资,但在此之前就已经开始深入合作了。2020年初,双方开始谈合作,并签署了战略合作协议。从那时起我们的合作一直延续到现在,这种合作大都是产品层面的互补。

公司治理方面,从2005年到现在,同方软银的管理层以及骨干团队都比较稳定,整体来看其文化底座是在的,而且离职率比同行业要低。同时,它的产品化程度较高,,因此公司利润率也相对较高,而且在经营过程中他们更加注重夯实自身的核心竞争力,而不是一味追求收入的增长,这恰恰是和宇信高度契合的地方。

虽然这次只入股了16%,但我们之间的合作关系和合作内容远远大于这个数字。

21世纪:新三板退市后,同方软银会有IPO方面的考虑吗?

韩冬:从投资人的角度来讲,我们尊重并支持公司的资本决策。目前,同方软银是保持独立运营的,我们只是股东之一,所以决策权在他们。

宇信科技在和同方软银的投资考量上更多是战略协同,我们做好战略,不管是服务战略、产品战略还是资本战略,这个是我们的初心,后续我们可能把更多的精力放在业务协同性和产品的发展上,注重做事而不是做故事。

谋求互补协同

21世纪:当前公司与同方软银的合作形式是怎样的?

韩冬:同方软银的技术平台和宇信的技术平台是符合行业技术发展趋势并同构的。2020年初的时候,我们的合作一个是从市场推广,根据具体的项目机会推广去做合作,因此我们在技术层面的探讨和联合研发就开始了。

有了本次投资以后,本着产品研发投入最优化、强强联合,打造产品线完整拼图的原则,宇信在包括核心、信贷核算,以及票据等产品线的研发更多地倾向于由同方软银的技术团队牵头。在技术团队上面,也遵循彼此独立性原则,做了一定程度的整合,以便于提升产品和实施能力,更好地服务于客户,并且在客户现场也收到了积极的反馈。

21世纪:在宇信科技现有的4大产品线基础上,入股同方软银后公司整体业务结构是否会有调整?

韩冬:就银行IT行业而言,无论是在国内还是国外,发展的趋势一定是不断整合与协同。产品的分散性导致业内很难有一家公司能够做到所有业务线全面发展并全面领先。

这种规律是必然的,也是行业的发展趋势。虽然宇信科技现在的四大产品线已经发展成行业龙头,但如果要在夯实现有实力的基础上谋求开拓,仅凭自身的研发和实施能力会显得比较吃力,就需要通过不断的整合协同,实现新的更大的增长点。

近年来,宇信科技的并购和参股投资等项目很多,本身也是顺应了行业发展趋势。入股同方软银,也是为了完善产品拼图,在协同性布局方面再下一城。通过这种方式支撑起我们公司新的产品线的发展。

21世纪:也就是说,同方软银的核心群组扩充了宇信科技的产品线。除此之外,双方还有哪些合作在进行中,效果如何?

韩冬:除了核心系统以外,我们和同方软银普惠信贷、票据、财司司库等领域展开合作,目前已经取得了积极的进展。

票据类业务方面,宇信科技以前不太涉足这个领域,所以宇信科技和同方软银联合研发了新一代的票据系统。我们在这一业务领域里面已经开始立足并已经有了落地案例。

另外,在非银业务领域,之前宇信科技的非银机构产品定制化和交付能力一直在优化。结伴同方软银以后,因为同方软银在非银机构方面的案例和实施经验,所以对宇信在这个领域的推进也有助力。

21世纪:外延式发展对于宇信科技中长期布局的意义是什么?

韩冬:如果回看十年之前,宇信科技的客户里,大行的贡献度占比可能会稍微多一些,而现在大中小银行的客户贡献度占比总体趋于均衡。均衡的策略会使我们在收入和业务的发展上,比较不会受某一类客户或某单个客户IT投入和预算的起伏而受到较大影响,这也是公司服务能力逐渐提升、生存通道逐渐加宽、抗风险能力逐渐提升的一种体现。

同方软银是中小银行客户较多,但其实我们更看重的是它的产品以及它在中小行的实施和落地能力对宇信实施能力的互补。

这个行业并不缺增长,宇信科技作为行业的头部公司,更多的是看我们要用怎样的产品去支撑业务的增长。同方软银在核心系统上面的能力和积累,让我们觉得这对我们中长期发展都是比较有利的。

行业每隔一段时间,都会经历一段重新洗牌和变革的过程。在这种变革里面,我们立足去谋求面向中长期的发展。

(作者:雷晨 编辑:朱益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