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可法(公元1601-1645年),明代河南祥符人,祖籍大兴,字宪之,号道邻,崇祯元年进士,累官至南京兵部尚书。明末抗清名将,民族英雄。

崇祯(明思宗朱由检)吊死煤山后,南京方面凤阳总督马士英等大臣拟立福王朱由崧为帝,朱由崧是神宗朱翊钧的孙子,当时避难在淮安。兵部尚书史可法则认为不可,他说福王朱由崧有贪、淫、酗酒、虐下、不孝、不读书、干预有司等七大“缺点”,准备迎立潞王朱常淓,但马士英联络几个总兵,硬将福王朱由崧迎入南京登位,以次年为弘光元年。史可法无奈,只好俯首称臣。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朱由崧登位后,加封史可法、马士英为东阁大学士。马士英有个老朋友叫阮大铖,阮大铖原为天启时都给事中,后以附魏忠贤,被罢官在家,此时马士英大权在握,便援引阮入朝为官,晋职尚书,二人勾结在一起,排斥异己,其主要矛头当然是对准史可法。史可法一来看不惯这种作风,二来,为保住南京,必须在外围设防,他便自请镇守扬州,将江北防线分为徐泗、淮海、滁和、凤寿四镇,各镇以总兵镇守。

按理说,这样设防以保卫南京是对的,但各镇总兵皆马士英党徒,致使史可法空有统帅名义,号令不行。他又上疏建议北略中原,主动出击,奏疏皆被马士英搁置不报,加之弘光皇帝不理朝政,只知享乐,史可法陷入孤掌难鸣的境地。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清廷听说朱由崧在南京即位,便命豫亲王多铎率军南下,当时河南尚未被清军占领,巡抚御史陈潜夫建议组织军队截击清军,马士英不许,反将陈潜夫召回,导致清军长驱直入。史可法闻警,令高杰在徐州布防,旋又令他进驻归德。高杰想与睢州总兵许定国联系,商量作战计划,便率领少数人到睢州。怎知许定国已暗中投降,表面上佯作设宴接风,将高杰灌醉后,一刀将首级割下,往多铎大营报功去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多铎率师前进,徐州守将李成栋投降。清军进攻宿迁,刘泽清率兵四万,船千艘抵御,但清军正面佯攻,主力却前往明军背后,截住退路,明军退到沿海一带,清军不战而渡过淮河。

史可法听到清军已渡河,便率军抵御,忽闻报泗州紧急,又移师向泗州前进,途中又接南京命令,因左良玉叛变要他回师保卫南京。史可法兜了一个圈子,也没有遇到作战对象,待回到燕子矶,又得到圣旨,说左良玉已被打败,令他返回扬州。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史可法返回扬州,整顿队伍,布置防守,又调各镇兵来援,各总兵拒不出兵。降清将领李士清入城劝史可法投降,被史督师骂了一通,驱逐出城。清军即开始猛攻,接连两昼夜,相持不下,而原先布置在城外的明军,毫无动静,史可法料知已逃散或投降。此时有部下建议掘淮河河堤以淹清军,史可法说:“‘民为贵,社稷次之’,不能以老百姓为代价来作战。”此时,城内守军已大多伤亡,史可法料难持久,书写了遗表,遗表劝弘光皇帝戒色,勿信谗言,勉力图存。又写家书给母亲、夫人,信中只谈到他死后要将他安葬在太祖陵旁。他将奏疏与家书托付副将史得威暗中出城分头报递,自己抱必死之心坚持守城。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到了第七天,扬州城内外尸如山积,清兵以尸为梯,纷纷登城,史可法拔剑自刎,被参将将剑夺去,拥史可法出了小东门。史可法一面走一面大呼“我便是史督师”,当即被清军抓住,送往多铎处。多铎对史可法执礼甚恭,劝其归降,史可法说:“城存与存,城亡与亡,我头可断而志不可屈。”遂英勇就义。

清军占领扬州以后,多铎以不听招降为由,下令屠杀扬州百姓。清军的大屠杀延续了十天,死亡逾八十万人,史称“扬州十日”。尸骨堆积如山,史可法遗体难以辨认,不知下落,

清兵进入扬州,多铎以不听招降为由,屠城十日,血流成河,全城成为一片废墟。亡逾八十万人,史称“扬州十日”。亲历者王秀楚著有《扬州十日记》,记载当时惨状甚详。由于扬州尸骨堆积如山,史可法的遗体难以辨认,不知下落。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一年后,家人拿出史可法的袍笏,默念“史督师魂兮归来”,将他的衣冠葬于扬州城外的梅花岭。1772年,乾隆追谥史可法为“忠正”,世称“忠烈公”。乾隆还御笔亲题“褒慰忠魂”四字,以赞其英勇忠烈,此外还挽诗一首让人摹镌勒石竖立于祠壁两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