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绒线编织花束” 永不凋零的非遗之花
2022年,“冬奥之花”——绒线手工编织花火了!复古文艺,新颖别致,最重要的是永不凋谢……
近日, 由甘肃省“陇原巧手”手工编织的绒线花束亮相兰州市首届文创节,受到观者一致好评。一束束绒线花束“编织”出的是陇原巧手们勤俭淳朴的精神风貌,更是他们心中永不凋谢的“致富之花”。
2022年北京冬奥会和冬残奥会的颁奖花束采用的不是传统的鲜切花,而是手工编织的绒线花束。花束包括玫瑰、月季、铃兰、绣球、月桂和橄榄6种寓意美好的花型,分别象征着友爱、坚韧、幸福、团结、胜利与和平;另外,在冬残奥会颁奖花束中,还增加了一枝蓝色波斯菊,象征坚强。
据报道,北京冬奥会和冬残奥会颁奖使用花束约16000多束,均为纯手工制作。花束力求精致又不失表现力的背后,是技艺的传承,是大量的人力和时间。完成一束精美的花束,需耗时长达35小时,制作所有颁奖用花束耗时接近5万小时。一万多束带着中国味道的绒线花恰到好处地在指尖“绽放”,这传递的是中国传统技艺与中国人的工匠精神,更是“中国式浪漫”。
“之前,我们一直在做毛线编织品,订单也是面向全国。今年冬奥之花火了以后,订花束和玩偶的单子越来越多,从冬奥会至今,我们接到的订单已经几百万份了。接到订单后,我们就会分拨到定西、天祝、永靖、金昌等地的巧手点上进行加工。”甘肃陇原巧手董事长邓世贤介绍。
在兰州市首届文创节的展厅里,记者看到“陇原巧手”制作的绒线花束,美得令人咋舌,十足是一针一线的匠心制作。绒线花不逊色于鲜切花的美感,且可以长久保存,这一点更实现了绿色环保的理念。
“最近,由兰州市残联主办,‘陇原巧手’承办的一期残疾人绒线编织培训班开班,在培训中,我们发现这几十个学员的合格率竟然是百分之百。培训班里有一些残疾男士,学起编织花束也十分专注。”邓世贤说,“此次培训班上,很多男士也积极认领了订单。”
心心在一艺,其艺必工;心心在一职,其职必举。这些花束除了本身带给人的美感,其背后的故事则更令人动容。
邓世贤说:“每当这些巧手们编织出一束花,除了带给自己喜悦和成就感,在精神上也能感觉自己是有价值的,与社会相融入的。”
绒线编织花束以其别出心裁的创意火了,也将美好的情感定格成永恒的记忆。这只是陇原巧手们今年的创新项目之一。
近年来,甘肃陇原巧手文化发展有限公司设计研发团队深度挖掘全省地方文化资源,整合设计出地域特色鲜明的系列文创商品,让创意为非遗插上翅膀,形成多款新型的非遗文创。陇原巧手文化发展公司自成立以来,在省妇联的大力支持下,共培训巧手23万人,培育经纪人280位,可以承接订单的巧手达6万人,形成了陇原巧手人才信息产业链,共建档陇原工艺产品15大类,1000多种。
2016年,“陇原巧手”与天津工业大学达成校企合作;2017年4月,巧手产品文化展馆在北京王府井成功挂牌,为陇原巧手打开了一扇面向世界的窗口。宝兰高铁开通后,陇原巧手走上高铁,通过产品传递甘肃文化;2018年4月26日,中国铁路游·交响丝路行——兰州“环西部火车游”活动期间,陇原巧手非遗代表不仅走上火车展演,打造“移动的非遗文化”;2019年9月,与甘肃省文旅厅和马蜂窝旅游网合作“一包如意走丝路”项目,负责加工如意包所需绣片;2020年9月,“陇原巧手·驼毛旅行睡袋”荣获中国特色旅游商品大赛银奖;2021年4月22日,陇原巧手产品走向深圳国际时装周;2021年6月22日,陇原巧手产品在首届“延安故事”文旅创新创意产品设计大赛获得铜奖;2021年9月,陇原巧手设计作品“狮尚”系列获得中国特色旅游商品大赛铜奖。
2022年2月15日,陇原巧手新春年货集市在兰州万达开幕,陇原巧手产品备受欢迎。
“最近,我们正在与兰州新区的移民点对接,希望移民搬迁点的妇女也能有所作为,我们承接的订单也能帮助她们就业、增收。”邓世贤说。
甘肃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民间手工艺品内涵丰富、种类繁多,刺绣、香包、剪纸、面塑、串珠、掐丝画……
千百年来,陇原人民在耕作之余,喜欢用精巧的刺绣、细致的编织、粗犷的民歌表达他们的悲喜,在他们细密的针脚中,凝结着劳动人民最原始淳朴的艺术情节,这既是他们的精神追求和兴趣爱好,也是勤劳致富的一种途径。
可以说,一束束绒线手工编织花只是陇原大地上率真而又古朴、原始而又崭新的手工艺品的一个缩影,而更多的极富魅力的文化产业,正以强大的生命力走出西部,走向全国。
奔流新闻·兰州晨报记者 荆雯
热门跟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