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芡荷斋书录14.论语译注

芡荷斋书录14.论语译注

2)

知道《论语译注》这本书,是自学王力《古代汉语》第一册论语单元的题解,那时正上师范。后来买到杨伯峻先生的《孟子译注》,了解了杨先生译注的体例,就更加想得到《论语译注》了。

八十年代初上师范时,参加首届保定地区五所师范文艺汇演,和一个同班的女同学合作朗诵一首长诗。诗是语文老师刘之远师写的,好像叫《高阳师范在前进》。每天去刘老师家排练,书橱里就有杨伯峻《论语译注》,精装一大本,这是我和它的第一次相遇吧,很是向往了一下。可当时忙着排练,接着又到音乐老师李艺志老师那儿排练,去定县演出------《论语译注》的事就放下了,忘记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后来,买到中国书店影印本的《四书五经》,读到朱熹《四书集注》的论语部分。朱熹解释很通俗,很好懂;但毕竟较为简略,且是文言。

1992年秋天,去安新县城,新华书店买到《论语译注》。记录的时间是:壬申孟秋十七日。

如饥似渴,如享粱肉,如饮甘泉。读之再三再四。且将词典与原文注释详细对证着阅读一过。

2000年又选出通俗易懂、切近现实的条目,计220条,准备编一本《论语少儿读本》,讲给女儿听。实际上,这个打算没有完成。

2003年春末,非典袭来。我当时在安州的新星中学任教,这是一所民办的私立初中。全县放假、封校,我们一家也被困在了校园。百无聊赖,我就重读《论语译注》,抄写原文。抄完了《论语》,又接着读杨伯峻《孟子译注》,抄写原文。这一下每天倒是很充实。《论语译注》一书的末页,我当时写下了如下文字:

“2003年暮春三月,非典病疫大行于华夏。全县放假、封校。困居葛郊,于无聊赖际通阅一过。至今瘟神未去,禁命未除。噫!2003.5.22于新星.十八公。”

安新县安州镇,古称葛城。新星中学在安州南关外郊野,保新路边。故称葛郊。

后又作论语教育观的学习札记,未完,残稿仍存。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