者丨刘珂君

2015年12月27日,全国人大常委会表决通过了人口与计划生育法修正案,全面二孩政策于2016年1月1日起正式实施。

政策实施当年,我国新生儿出生人数一度攀升至1833万。2021年,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主要数据结果发布会上,时任国家统计局局长宁吉喆介绍,“二孩生育率明显提升。

无论是生还是不生,无论是二孩还是三孩,每一种选择都应该被尊重,因此,我们也无意鼓吹任何一种选择,毕竟,每个家庭面临的情况都不同。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图文无关,图源人民日报

如今,距离全面二孩政策出台已有6年。也就是说,最早一批生育二孩的家庭们,可能正在经历或者即将经历孩子的幼升小。

我们特意采访了三个情况各异的二孩家庭,跟他们聊了聊:为什么选择生育二孩,生二孩对他们来说意味着什么,二孩的到来又对他们的生活带来哪些改变。

答案不尽相同,但都是“二孩时代”下千千万万的家庭缩影。

80后家庭:

最大的问题是陪伴时间不够

安妮今年40岁,是个地道的成都姑娘,大学毕业后4年,她和一直相恋的男朋友走进了婚姻的殿堂。

婚后三年,安妮和老公觉得,是时候要生个孩子了。“工作和住房都稳定了下来,我当时也快30岁了,所以就和老公商量,准备要个孩子。”

29岁这年,安妮迎来了她和老公的第一个孩子——小彤。作为夫妻俩的第一个孩子,小彤的成长为他们带来了许多欢乐,“孩子性格很外向,但有时又会有点懵,我们也一样,初次为人父母,虽然有时会手忙脚乱,但小彤的每一点变化都会让我们非常激动,我们也因为她变成了朋友圈里的晒娃狂魔!”

七年后,安妮意外发现自己再次怀孕了,对于这个家庭来说,这是件需要全员参议的大事。夫妻俩和小彤同坐一桌讨论,关于是否要迎接二孩的到来,以及二孩生下后的养育责任分配。“尽管孩子还小,但我们认为,她也是家庭成员之一,这件事情我们希望她也能参与进来。结果她还挺期待有个弟弟或者妹妹的。”

三人敲定想法后,过了一年,这个三口之家又迎来了一个小生命——小廷。“弟弟的性格跟姐姐很不一样,他比较害羞内向,又有点小机灵。”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图文无关,图源视觉中国

对于安妮和老公来说,养育两个孩子的压力还挺大,主要是经济和时间这两个问题,但夫妻俩也没后悔过生下二娃。“我和老公尽量平衡陪伴孩子的时间,有时会让老人参与带娃,但(老人)只是孩子上下学接送一下,我们很注重父母陪伴这一点。”

尽管自己和老公在工作之余尽力挤出时间陪伴两个孩子,但让安妮感到抱歉的是,相比已上小学的小彤,自己和老公对小廷的陪伴稍显不够。“姐姐快要升学了,家里会更多关注她,所以我们把弟弟送进了一所上学时间较长的私立幼儿园,这样的话我们可以多节约一些时间和精力,但心里肯定会对弟弟有些内疚。”

85后家庭:

老二“难养”

但也带来很多暖心时刻

现在某高校任教英语的Melody同样在26岁结婚。28岁时,Melody生下了大娃壮壮,32时,二娃沐沐又来到了这个家庭。

生育两个孩子对Melody来说,似乎是在合适的年龄做合适的事,没有特别多的顾虑和准备。“但前提要知道婚姻家庭稳定,双方身体健康状况良好,而且,结婚生子意味着要妥协和牺牲一部分的自我空间,这对我来说是需要勇气的地方。”

生第一个孩子之前,Melody对小孩无感,怀孕时她还得了较严重的孕期和产后抑郁,但幸运的是丈夫一直陪伴着她,这也使他们的婚姻关系更加稳固了。“生了大娃以后,发现孩子太治愈了,他的每一步成长都给我们带来无尽的喜悦,这可能也和他是‘天使宝宝’有关。”

于是,夫妻俩毫不犹豫地决定“顺其自然”继续要二孩,“生孩子有点上瘾了,哈哈哈”。但让Melody没想到的是,二娃沐沐的性格与大娃壮壮完全不同。用她的话来说,沐沐就是“天使宝宝”的反义词,“他非常有个性,也不算很好养育,常常让我们焦头烂额。”

因此,Melody常常跟别人开玩笑说生二娃后悔了,“但内心深处咋可能后悔,我认为没有母亲会因为多一个生命、一个爱的人来到这个世界上而后悔。”

平时,为了平衡两个孩子的感受,生二娃时,夫妻俩特别照顾了大娃的感受,注意更多地放在哥哥身上。“现在仍然如此,家里好的资源都是先分给哥哥,这样子哥哥不容易有失落感和嫉妒心。至于老二,他早就习惯了哥哥是先来的,理应得到更多关注,倒也怡然自得,心甘情愿地做哥哥的小跟班,并且非常爱和崇拜自己的哥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图文无关,图源视觉中国

Melody时常说,家里就是“男生宿舍”,两兄弟时常打架争吵,但让她欣慰的是,弟弟会在哥哥被管教时因为心疼哥哥而流泪。“逐渐,我们发现‘难养’的弟弟也是个暖心的孩子,他有很多独特的爱好和性格,是家里的开心果。弟弟还得到了长辈们特别的宠爱,这也弥补了他在家里作为不受关注的老二的不足。”

随着时间的推移,Melody发现,养育二孩的乐趣越来越多了。更重要的是,如果偶尔沐沐不在家,三个人会觉得家里好冷清,一点也不热闹。“一家四口做什么似乎都比一家三口更有趣,看着兄弟俩拌嘴、抢东西、玩游戏,我觉得这就是红红火火的日子啊,哈哈哈。”

在养育孩子的分工上,Melody负责两个孩子的学习,爸爸则负责艺体。“我们都是喜欢陪伴孩子的父母,前提是我们比较幸运,工作没有那么忙碌,所以相对来说比较轻松,有较多的时间陪伴孩子,享受和孩子一起成长的乐趣。”

90后家庭:

不知如何是好的隔代教育

90后小许和丈夫家里有对可爱的姐妹花,大女儿阳阳今年4岁,二女儿乐乐2岁出头。

和前两组家庭不同,小许和丈夫正值事业上升期,工作十分忙碌,从孩子安全和家庭条件两方面考虑,小许家的带娃大队中加入了爷爷奶奶、外公外婆,但随之而来的,是夫妻俩遇到的隔代教育的“尴尬”状况。

“孩子对我们来说很珍贵,但我的工作是基础教育老师,工作日需要从早到晚地工作,没有太多时间陪伴孩子”,说起两个孩子,小许有些愧疚,“有时感觉自己对孩子还没有对学生上心。”

为了方便孩子上学和小两口的生活,爷爷奶奶将阳阳带在了身边照顾,负责阳阳的上下学接送和日常照料,小许夫妻俩则将孩子外婆接到了家里,一起照顾乐乐。夫妻俩会在周末组织家庭聚会,带着两个孩子一起外出玩耍,增进感情。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图文无关,图源新华社

但看似合理的安排,却带来了一些教育上的尴尬,阳阳似乎被带得格外“精细”:穿衣服前爷爷会用吹风机把她的衣服吹暖,对于阳阳的日常要求,爷爷奶奶也是有求必应。

更让夫妻俩忧心的是,阳阳跟自己的关系好像变生疏了。“最近我们去接她时,她已经不怎么喊爸爸妈妈了,至少没那么亲切,见到我们好像也没那么激动。到了睡觉的时候,也是拉着爷爷奶奶就去哄睡,不跟我们说再见。”

本是好不容易的亲子时间,阳阳对父母的“冷淡”态度却让夫妻俩有些委屈,但工作和经济带来的压力,又让他们不得不选择让父母参与养娃,“我们真的不知如何是好。”

不过值得欣慰的是,繁忙工作之余,只要和两个孩子在一起,夫妻俩就感觉像“充满了电”。“和孩子们在一起,好像自己拥有了全世界,很幸福很温暖,我们也常常感激两个小宝贝选择成为我们的孩子!”

你有什么关于二孩的故事或者感想愿意分享吗?欢迎评论区聊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