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轼曾感叹:“人间有味是清欢。”

成年人的世界里,更多的是眼前的苟且,生活里更多的是一地鸡毛的无奈。

日子苟且无聊之际,不妨读一下《红楼梦》。

张爱玲曾说过,自己每隔三四年便要回温一次《红楼梦》。

她说:“但凡遇见不顺心的事情,只要参会儿红楼,眯一,就好了。”

“参”字,用得极妙。

一参,生活就有味儿了。

1

真正的讲究,是对一日三餐的不将就

《红楼梦》中一道最著名的菜肴,应该是“茄鲞”了,没有之一。

刘姥姥进大观园,贾母宴请。刘姥姥第一口吃下此佳肴,觉得很迷惑:我也经常吃茄子,这哪有茄子的味道啊?

凤姐轻描淡写间于讲述了茄鲞的做法:

“把才下来的茄子把皮㔐了,只要净肉,切成碎钉子,用鸡油炸了,再用鸡脯子肉并香菌、新笋、蘑菇,五香腐干、各色干果子,俱切成钉子,用鸡汤煨了,将香油一收,外加糟油一拌,盛在瓷罐子里封严,要吃时拿出来,用炒的鸡爪一拌就是。”

刘姥姥着实吓了一大跳,说:“倒得十来只鸡来配它,怪道这个味儿。”

这里,我们暂且不谈《红楼梦》中的贵族的奢侈,只看里面一粥一饭的情趣。

《红楼梦》中单单喝茶的讲究,就“是旧年的雨水”,五年前“收的梅花上的雪”。

“却喜侍儿知试茗,扫将新雪及时烹”。

食里乾坤大, 碗中日月长。

一碗一筷,一汤一菜,无不精致。

这精致里的奢靡,莫论,莫论。

只是这精致里的讲究,这精致中的用心,我们可以拿来讲究一下。

江西高校一位“90后”女教师李丹,用一年多的时间,还原出《红楼梦》60多道美食,吸引了众多好评和关注。

关键是她讲究美食的同时,自己的生活也过得越来越惬意。

通过

她在这份讲究里,越来越热爱生活。

一碗烟火气,抚慰万千不如意,吃越讲究,越能把日子过得有趣味。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2

真正的讲究,是对一桌一椅的不将就

《红楼梦》中第40回讲到:秋高气爽,贾母率众游览大观园,顺路进了薛宝钗的蘅芜苑。

她发现宝钗的闺房看上去如雪洞一般,没有文玩成色,桌上只有一只普通的定窑花瓶,插着几支菊花。

在贾母看来,雪洞一般,那这个房间与她来说,冷洞,毫无生命力。

她命人给宝钗送来三件器物:一件石头盆景,一件墨烟冻石鼎,一件纱桌屏。

这三件器物都是非常高级的黑白灰,宝钗的闺房瞬间就不那么单调和冰冷了。

器物也是活的,给人的生存空间增添了无限的灵动。

每一位行者,居者,都和他所属的空间有着深刻的连接和共情。

有人说,你的房间,就是你的风水。

一桌一椅,一花一木,无不是主人对生活用心的讲究。

每天生活在自己舒心的环境中,生活也会变得越来越美好,人也一定会越来越幸运。

《朗读者》里董卿说过这样一句话:

“家,是一个有温度的词。它不仅是我们身体休息的地方,更是我们心灵停靠的港湾。

倦鸟归林,鱼翔浅底,落叶归根,这都是对家的渴望,也是生命在追寻着一种归宿。”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3

真正的讲究,是一分一秒的不将就

大观园里的第一个冬天,一场盛大的初雪,将大观园从天到地变成了玉琉璃一样的世界,姐妹们约好赏雪作诗。

大观园里群芳在芦雪庵里赏新雪,烤鹿肉的画面,自不是一般人家所能比的。

但是,一番“割腥啖膻”之后,大家饮酒作诗,赏雪画梅的情趣,生活中还是要有的。

比如贾母,每逢春秋佳日,总是要热闹热闹。聚众小怡,散心遣性。

中秋之夜,风清月白,她想听笛;元宵,红火热闹,她要听萧。

加节

董梅在她的《红楼讲义》中说,贾母一定是一位爱看演出,爱逛博物馆,又超爱旅行的老太太。

她永远兴致勃勃,而且最可贵的是她并没有被年龄和地位消磨掉生命和审美热情。

热力

懂得生活情味,善于经营品味的人,往往往都活得高级而又洒脱。

对生活多一份热爱,就对生活多一份动力,把在人间的每个日子过好。

精神生活和物质生活合二为一,经营出有灵性光辉的生活,这既是心灵的能力,也是精神归宿。

梁启超说过:“凡人必常常生活于趣味之中,生活才有价值。”

我们向往的是什么,大观园的豪奢么?

不是!是对生活,对美的新觉醒。

但凡为生活添一些新意、诗意或是寓意,日子都能焕发出光彩。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结语:

很喜欢王小波的一句话:

“一个人只有今生今世是不够的,他还应当有诗意的世界。”

何为诗意的世界?

诗意的世界,很简单,不过用点心,讲究……

即便我们不是贵族,但我们也可以为生活赋予一点精致的,人的诗意。

悦己愉

从今天开始,用心一饮一食,用心一花一木,用心一分一秒。

身处当下的我们,日子或许太多的庸俗和苟且,但我们也可以用一点力所能及的精致,把时光过更深。

作者:子芊上上,本文首发于子芊上上(ID:zqss1117),专注于吸引力法则,温暖向阳,上上而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