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薄云(李永存)是中国少数能融合当代艺术创新意念和技巧的同时,还尝试保留传统水墨特点的画家。薄云的双连画,好像传统字画一样,是宇宙的缩影,反映着大地、流水和天空。同时,他在水墨画和油画风景中表现出的半抽象及自由的风格,也体现了抽象表现主义对他的影响。无论是什么形式,薄云的画作表达的是大自然的奥妙和对大地的欢欣。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薄云1948年出生于中国北方山西省的一个小村子。他父亲16岁时参加中国共产党的革命工作,他1岁时父亲去世。年幼丧父,对薄云影响深远,他的内心十分孤独。这种感觉在他6岁被送往北京一所属于军队的寄宿学校时,变得更甚。他渴望的温暖和关怀遥不可及,也就是在这个时候他开始在内心幻想出一个自己的世界。他的家庭没有给他太多艺术方面的影响,但他的家族是当地的读书人,他们在墙上的照片中都是一副副严肃的面孔。薄云敬重并欣赏村里那些刻苦耐劳的村民,但他却不能完全融入他们的生活里。他从小就在思索,想找出决定这个世界、决定人们命运的到底是什么。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从6岁开始,他一直在北京生活。薄云的世界由两个部分组成:在北京,他说北京话,有一批北京的朋友、不错的工作,却没有归属的感觉。每一两年他会回山西探望他的婆婆。回到家乡,他便说山西话,看看那里的村民。他小时的朋友已早早当了祖父。虽然他已不在那里生活,但对当地的村民仍带有一份深厚的情感。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文革时,他在中央美术学院读书。像所有学生一样,那时他们是“知识分子”,被送到农村种了4年水稻。在这段日子,除了种水稻以外,便是政治运动,绘画更是不获准许。1973年薄云回到北京,但他却感到绝望。在学校时他读过不少法国、英国及俄国18、19世纪的小说,还有中国文学,这些作品给他留下深刻印象。在缺乏自由和艺术的环境里他感到失落。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1979年他参加民主活动,一批优秀年青人聚在一起,追求自由精神、独立思想。这时他又再次找到希望。他们中的几位画家组织了“星星画会”。第一个画展便是把“政治不正确”的画和雕塑放在中国美术馆馆外。这是1949年以来第一次发生未经政府批准的画展,为未来的艺术家开辟了迈向自由表达的第一步。在为“星星画展”作画时,薄云才第一次为自己、为表现真正的内心作画。他从“星星”开始发现他的潜意识,寻找他自己内心的世界。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这段时期他的绘画用水墨具象手法,以风景、宁静的小乡、泛川和小舟为题材。但这些都不是真实的景象,而是他梦想中的世界。在那个世界里没有战争,没有人与人的斗争,只有和平与和谐。渐渐地,在薄云心中形成了一个完整的世界,中国古代哲学家,如老子,称之为“天人合一”、“物我两忘”。抽象的感情必须用抽象的形式表达,于是他舍弃具象而走向半抽象。他更开始尝试使用不同的方式,如油画和混合材料作为创作的媒介,以更有效地反照他内心对世界的观感。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薄云的半抽象风景油画既呈现一种梦里的平静境界,更含有一种哀愁的感觉。画面被雾与云覆盖,好像在表达宏大的天与地。他豪放不羁的笔法,给画面一种强烈的力量。他喜欢许多西方画家:米开朗基罗(Michelangelo)和拉斐尔(Raphael)、卡拉瓦乔(Caravaggio)、委拉斯凯兹(Velazquez)和苏巴朗(Zurbaran)、伦伯朗(Rembrandt)和维米尔(Vermeer)、米耶(Millet)和莫迪里亚尼(Modigliani)。他们各有精湛的技术,但他最欣赏的是他们画中的神绪,是他们对世界的感受。可是对他影响更大的还是中国文化,特别是文学、诗和宋元的绘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薄云的画作出自想象,也来自大自然的景物。虽然大自然给他印象,但是当创作时,这印象已引发出一种交织的情绪,大自然与画面变得毫无关系,他更不知画作完成后是什么样子。在创作的过程中,他的情绪变得越发饱满浓烈,这种强烈情绪会指引与迫使着他寻找最恰当的色彩和造型。宋代画家以绘画而取得平静,薄云也是在画中寻找他内心完美的世界。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