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上周我去外地学习,有差不多一周时间没见到娃。美好的课程体验加上“距离产生美”,和他们相处的第一个晚上,我觉得我状态相当好,一整晚各种陪玩都很有质量,俩孩子也很开心。

快到睡觉时间了,我提醒小叶子可以把地上玩具收好,然后刷牙准备上床,而她意犹未尽,还想拉我画画。

“嗯,我们看看时间,如果刷完牙时间还够,咱们就画一会儿。你先把地上东西收一收吧。”

我就要现在画!”她一边收一边嘟囔,等我再提醒两回、地上还有没收完的东西,她忽然来了脾气,躺在地上直跺脚:

“都怪你!都是你让我收东西,我都没有时间画画了!”

我哭笑不得,心想前面陪玩俩小时我都没分心,这才收拾10分钟、连叨叨都不算也就是提醒了两三次吧,怎么就成了罪人了?明明是你要学会为自己的时间、情绪负责好不好!

要是没有充分的自我连接,无名火这么过来,我也就被卷进去了,但那天晚上我想到课上的体验:

当问题来临、当指责来临,我是要指责回去、创造更多的伤害,还是可以退后一步,给问题和情绪一个空间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好咧,继续深呼吸,抱持……

我发现很奇妙的是,如果我真的只是想帮助孩子,而不是和她纠缠,想要去“解决”她、也不会因为她的话就去定义自己……我就能在那个当下不偏离中心,给愤怒给情绪一个空间。

大概过了5分钟,奶奶也从房间出来了,想催小叶子睡觉(最近我们买了个上下床,奶奶和俩孩子在一个房间住)。

眼看着渐渐平复的孩子,又有一些因为催睡觉要泛起的不满情绪,我和奶奶轻声说,我来吧,然后小叶子跟着我进了我们的卧室。

“妈妈,我还不想睡觉。”

“可以啊”,那会10点多了,我对孩子说,“你可以决定你什么时间睡觉也许你真的不需要那么多睡眠,谁知道呢,你可以今天就测试下,如果晚一点睡,明天一早起来是什么感觉,会不会困,上课精不精神——”

我继续,“如果很精神,那晚点睡没有问题的,如果困了,那可能你的身体需要多一点休息,你觉得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小叶子点点头。

我们有一搭没一搭地聊天,她的小脑瓜天马行空,一会儿和我说现实,一会儿和我说音频、书里听到看到的故事,我也像一个好奇的孩子,没有不耐烦,就去听着。

聊了几分钟,她提到了一个有趣的信息,“妈妈,上次你让我弹琴我不高兴了。

“啊?啥时候?”

“就上次啊,音乐壳。”

音乐壳咋的了?那个是AI课,设计得也好玩,我们没有每周必须跟课的压力,我记得小叶子很喜欢很喜欢的,她再补充了几句,我终于想起来:

差不多快半年前了,我当时有事急着外出,想快速为分享文章录一个小叶子弹奏的视频,结果因为着急,录的时候不顺利,我就不停纠正、提醒、是有点凶,还把孩子整哭了,我也没及时安慰……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而我万万没想到,这事儿这么久了,她竟然还记得,还是在睡前冒了出来。我试探着问,“你刚刚突然生气,是和想到这件事有关吗?”

小叶子点点头。

“嗯,我很高兴你能表达出来,我觉得我当时确实态度很不好,我要向你道歉,你刚刚生气,也是想要一个温柔的妈妈,对吗?”

“是的。”这孩子声音突然非常的柔软、温柔,好像被我的“道歉”融化了一般,我明显感觉到,有些东西“连”上了

“如果妈妈再有让你感觉不好的时候,你都可以表达出来,这样我就知道我怎么样可以做得更好;

有些时候我也会觉得委屈,好像刚刚你发脾气,我确实没有做错什么呀,这个时候妈妈也会告诉你,我不喜欢你这样发泄在我身上,但我支持你发泄在枕头上,把愤怒表达出来,你觉得怎么样?”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嗯嗯。”小叶子躺在我旁边,轻轻地点了点头,好像一个通道打开,此时此刻,同样是“说教”,但因为有了前面的连接,好像又都可以流经她了

“妈妈,我可以在你这里睡吗?我想在这里睡着。”

“可以的,不过我们三个人一起睡会有点挤,你早上上学也会起得比较早,而爸爸下班很晚,他早上是需要好好休息的。你想做一件事,我会支持你,同时我们也要问问其他人,他们想不想,是吗?”

小叶子点点头。

然后我们商量,小叶子可以在我的床上入睡,爸爸再把她抱回去,同时因为奶奶、弟弟那会儿已经睡着了,不能打扰到他们,爸爸也没法抱动她到上铺,这种情况可以怎么办呢?

小叶子自己想到,可以提前在客厅准备好枕头和被子,睡着了爸爸就抱到客厅。她也真的提前去准备好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好的宝贝,过了10点妈妈也要休息了,我先去洗漱了,你躺会儿吧。”

“好的妈妈,你去吧,说不定你回来,我都睡着了。”她又喃喃自语,“我想5点就起来,我有一天早上5点就起来了,玩了一个多小时,又看了会儿书,还没到平时起床的时间……”

“哈哈,那个体验很棒,我看到,你真的很想有更多更多自己的时间。晚安,宝贝。”

“晚安,妈妈。”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10分钟后我洗漱回来,孩子果然已经沉沉睡去……

第二天一早,我明显感觉,她的心情很好、出门时还温柔地和每个人打了招呼、拥抱了一下,不知道心里是不是已经种下一个小种子:

我可以决定自己几点睡觉,我可以为我能早上起得来负责,我有任何想法都可以和妈妈表达,我可以允许自己愤怒、并用安全的不伤害家人的方式发泄……

关于早睡早起,我写过好多篇文章了:

  • 知道了孩子“晚睡”的秘密,才发现真是错怪了她……
  • 孩子能“早点睡”的秘密,99%的家长可能都不知道……
  • 想孩子“秒睡”又没“起床气”,我竟然又发现了个新大陆……

但我想所有的看见和方法,都离不开一个主体:孩子——

是谁要早起呢?孩子;那谁要为孩子早起负责呢?最终,也需要是孩子自己。

而要让一个我们眼中认为好的“真理”(比如早睡早起身体好),也成为孩子的信念,他们需要更多参与进来:哪怕有混乱、有倒退,但真切的感受,会带来真正的体悟。

未来我还会更多向孩子的这些反抗说“yes”,在连接里,去发现、抚慰一些隐隐的、困扰情绪的过往,给它以温柔的接纳、抱持,并在这个过程里,和孩子一起成为美好创造和改变的亲历者。

我相信,那些我们给出的善意、温暖、对人性和生命完整的尊重,最终,也会回流到我们自己身上,生生不息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END——

作者:吉吉。微信公众号「慢成长」联合创始人,二宝妈,美国注册正面管教家长/学校讲师,前香港资深传媒人,现居深圳。追求细水长流,也爱勇猛精进,爱唱歌爱生活爱自我管理,愿与娃一起慢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