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倏忽温风至,因循小暑来

今天10时38分

我们迎来

夏天的第五个节气

--小暑

盛夏即将登场

“桑拿模式”将要开启

你准备好了吗?

和观澜君共赏夏日清荷

 今日小暑 | 觅一方清凉,守一寸光阴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视频
今日小暑 | 觅一方清凉,守一寸光阴

小暑风俗

小暑入伏

小暑与夏至相比,白天已经开始变短,气温却一直在升高,很多地区的平均气温已接近或超过30摄氏度,伴随着滚滚热浪,一年中最热的“三伏”也近在眼前。伏天是温度最高且潮湿闷热的时段,在小暑节气中,7月16日开始进入“三伏”中的头伏(初伏),今年的“三伏”长达40天。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小暑三候

一候,温风至,说的是蒸腾的暑气袭人。二候,蟋蟀居壁,指蟋蟀躲藏在阴凉之处。等到了大暑,蟋蟀长大了,不想再“面壁”了,就到野外嬉戏和争斗。三候,鹰始鸷(zhì,凶猛),在古人看来,此时的鹰变得异常凶猛,杀气乍现。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食新晒书

节交小暑,我国各地有“食新”习俗,即吃新米、喝新酒。民俗中的“吃新”有“吃辛”之意,即把辛苦全都吃下去,期盼来年少受劳苦,风调雨顺,日子越过越好。此时节,民间还有晒书画、晒衣习俗。古时六月初六,若阳光充足,书生纷纷将书示日,令书页浸透光线,驱赶书虫。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入伏食俗 地道美味

饺子

“热在三伏”,此时正是进入伏天的开始。俗话说,“头伏饺子二伏面,三伏烙饼摊鸡蛋”。这种吃法便是为了使身体多出汗,排出体内的各种毒素。

头伏吃饺子是传统习俗,伏日人们食欲不振,往往比常日消瘦,俗谓之苦夏,而饺子在传统习俗里正是开胃解馋的食物。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羊肉

入伏吃羊肉,称为吃伏羊,尧舜时期,在民间有“伏羊一碗汤,不用神医开药方”的说法。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鸡蛋

有的地方吃生黄瓜和煮鸡蛋来治苦夏,入伏的早晨吃鸡蛋,不吃别的食物。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热汤面

伏日吃面习俗,至少三国时期就已开始了。《魏氏春秋》记载:伏日食汤饼,取巾拭汗,面色皎然。这里的汤饼就是热汤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小暑养生 过这五关

第一关:养阳关

夏季大量出汗,如果没有及时补充水分,很容易伤津耗阳气。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房间内外温差不宜过大。室温保持在27℃最佳。长时间在空调房里要注意关节的保暖,随时通风。

第二关:情绪关

天一热极,人便极易生无名火,心烦意乱,困倦乏力,小暑遇大热,是对生理的折磨,更是对心理的磨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除了各种销暑妙招,倍受古人雅士推崇的还有“心静自然凉”五字箴言。历酷暑而不失风度,亦是有涵养有智慧的体现。静中取定,戒躁戒怒,令心神既安且静,亦是苦夏修身修心之道。

第三关:饮食关

小暑过后不久就会入伏,伏天湿热,人易感到头晕脑胀,并且易抑郁、倦怠、胸闷、胃口不好。小暑时节,多雨、高温,更使得本来就在夏季属于高发症的消化道疾病更加多发频发。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这一时节,要注意饮食卫生,而且饮食要节制;饮食宜清淡,少食辛辣油腻生冷之物,多食绿叶蔬菜及苦瓜、丝瓜、南瓜等,水果则以西瓜、樱桃、桃子、山竹等为好。

第四关:睡眠关

夏季昼长夜短,且夜间温度较高,导致一些人夜间休息不好。根据中医的说法,如此“阴阳失衡”,会加大心血管疾病的发作风险。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夏季天亮得早、黑得晚,人们的起居和作息时间应随之作出相应调整。早睡早起,才能维持身体各项机能正常运转,建议成年人每天保证7小时高质量的睡眠。睡眠时间不够,可以通过午睡补充。最好平躺,不要趴着睡。

第五关:健身关

不少人存在这样一个误区:夏天出汗多,不宜运动。其实,夏季仍需维持适量的运动,只是要注意不应在烈日下运动。同时,要注意及时补充水分,防止出汗过多导致血粘度升高。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短距离地健走、游泳、太极等是最适合酷暑时节的运动,可以起到平心静气、缓解压力的作用。运动时间最好选在早上和晚上,晚练不宜过晚,以免影响睡眠。

素材来源:央视新闻 人民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