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暑节气已经到来,小暑是未月的开始,未月是夏火与秋金的交替之时,此时火气逐渐隐藏入土,金气逐渐显现,若金气不显而隐藏,就为入伏的开始。今年农历的六月十八就是入伏的头一天,老人说:今年是“强火压伏王,处暑不出伏”,有啥说法?今年三伏天热吗?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入伏有什么含义?

入伏原本是古人“伏祭”的日子,也就是古人在夏季“杀狗祭祖”的节日,所以“伏”字就是“一人一犬”所组成的。俗话说:“夏至三庚为伏,冬至三戌为腊”,庚为刀,代表屠夫,今年正月初六为庚寅日,正月初三为丁亥日,就是“六屠共三猪”,屠夫多而猪少,猪容易涨价。

入伏既然是“杀狗祭祖”的日子,所以就用庚日。当伏祭的习俗被淡忘之后,就逐渐演变成了入伏的开始。也就是庚金伏藏之日,就为入伏的开始,而“夏至三庚为伏”,也变成了“夏至三庚入伏”,虽一字之差,意义已经完全不同了。

《月令采奇》中说:“夏至后三庚入伏,四庚中伏,立秋后初庚为末伏。伏者,阴气迫于残阳,伏而不升,又‘金’畏火而伏。四时代谢,皆以相生。春以木代水,夏以火代木,冬以水代金,独‘秋’以金代火,金畏火克,故至庚日必伏”。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也就是春木生夏火,秋金生冬水,冬水生春木,唯独夏秋之交,是火与金的交替,然而火不能直接生金,只有火气熄灭而化为土之后,才能生金,所以火旺则熔金,金遇火就要伏藏,而伏藏的地方就在未土之中,因此入伏必定在未月。

庚为十天干之一,每十天会有一个庚日,如果夏至当天是庚日,就需要三个庚日才能到未月,而小暑节气就是未月的开始。所以说:“夏至三庚入伏,小暑逢庚起伏”,也就是未月的第一个庚日就是入伏的开始,秋季的第一个庚日就是末伏的开始。

今日小暑,今年农历的六月十八庚午日,就是入伏的开始。六月二十八庚辰日就是中伏的开始,到了七月初八庚寅日还没有立秋,就是第二个中伏,为“闰中伏”。七月十八庚子日就是秋季的第一个庚日,为末伏的开始,一直到七月二十八庚戌日出伏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今年入伏,有啥特点?

一、母伏头

今年农历的六月十八庚午日,就是未月的第一个庚日,也就是入伏的开始,也被称为“伏头”。入伏当天为单日就为“公伏头”,如果是双日就为“母伏头”,那么六月十八为双日,因此今年就是“母伏头”。

如果是“公伏头”当天下雨,则代表着之后的降雨较少,而“母伏头”当天下雨,就代表着之后的降雨较多。俗话说:“下破母伏头,炕头起蘑菇”,“下破公伏头,晒破狗舌头”,“冲了母伏头,一天来一场”,所以今年六月十八如果下雨,就代表着三伏天雨多。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二、弱金压伏王

入伏就是未月的第一个庚日,也就是“庚金畏火”而伏藏之日,所谓“畏火”也就是金怕火,因此要伏藏。“金”之所以要怕火,就是因为夏季火旺,火能熔金,所以金越强,也就越不怕火。金越弱,也就越怕火,当然这是相对的。

这就好比金和火在打架,如果将一个巨大的铁块放在蜡烛上烤,就不怕火。如果将一个铁片放入高温的火炉里,很快就熔化了。所以金气越弱,其伏藏的速度就越快,同样金气伏藏的速度越快,天气就越热。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所以任何事物都没有绝对的强弱之分,只是参照物不一样,要看和谁比。虽然庚日入伏,但却有六个庚日,分别为:庚子日、庚辰日、庚寅日、庚午日、庚申日、庚戌日。其中子为水,寅为木,午为火,申为金,“辰戌”为土。

因此这六个庚日以庚申的金气最强,庚午的金气最弱。午火本身就能熔金,又在未月,所以庚午就像是自身带着一个叛徒一样,见到火以后,还没来得及对抗,就被火气包围了。那么今年入伏的头一天就是壬寅年,丁未月,庚午日。

这个丁未月本身就是火气强旺的月份,未中藏着的丁火就是天干丁火的根,寅和午中都有火。只有一个庚金在天干,地支一片火,就为强火对弱金,代表着金气伏藏的速度很快,也就是天气炎热的速度很快,并且温度很高。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入伏的头一天就为“伏王”,相等于三伏天的头子,也就是说那一天的天气变化对之后的天气都有影响。俗话说:“淋了伏王,稻米生虫”,“破了伏王,下到伏尾”,“淋了伏王,一天一场”,“头伏有雨,伏伏有雨”,“晒了伏王,旱到伏尾”。

那么今年入伏头一天是强火对弱金,金气迅速伏藏,天气炎热,也就寓意着整个三伏天都会很热。与未组合的天干有五个,分别为:乙未、丁未、己未、辛未、癸未。而丁未就是火气最强的未月,也就是最热的三伏天。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三、超长秋伏

今年农历的七月初十立秋,而七月初八是庚寅日,也就是第二个中伏的开始,也就意味着今年立秋之后还有八天位于中伏,十天位于末伏,所以今年立秋之后还有十八天位于三伏天。要知道立秋之后的伏天,最长不会超过十九天,今年就有十八天。

因此今年立秋之后,还有很长一段时间处于炎热之中,并且今年出伏之时已经是处暑节气之后了。俗话说:“处暑不出伏,必定是灾年”,从立秋到处暑有十五天,也就是说立秋后的伏天超过十五天都不好,因为秋季本来是金气主宰的季节,金气为凉爽之气,却被火气霸占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春暖夏热,秋凉冬寒,就是四季的特点,如果秋不凉,冬不寒,就容易出现灾荒。人们在短短的几十年,就将整体温度提高了一度多,如果整体温度再提高五度以上,两极的冰山融化,所有的一切都结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