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敖是个狂人。他语不惊人死不休,任何人似乎都不能入他的法眼。

他说,前五百年没有人比得过我,后五百年也没有人能超过我。

李敖留下不少狂人狂语。他评价诺贝尔文学奖,说出过惊世骇俗之语。

他认为,要出卖自己的祖国,才能有机会获得诺贝尔文学奖。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有着一副举世皆浊我独清,众人皆醉我独醒的清醒姿态。

莫言无辜躺枪,且被有些网友认为名副其实。

莫言是国内唯一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作家,莫言获得诺贝尔文学奖,被人质疑虚有其名,只是其作品迎合了西方评委,小说情节诋毁国内生活所换取来的虚名而已。结合李敖曾说过的话,莫言荣获诺贝尔一事不是喜事,反而成了一桩令人不齿之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莫言是一位受世界认可的作家,诺贝尔文学奖颁奖词中说“高密东北乡体现了中国的民间故事和历史,却又超越这些进入一个国度,驴和猪的声音淹没人声,爱与邪恶都呈现超乎自然的比例。”

颁奖词中体现的是莫言作品所展现出的特质,莫言所写的大多来自于个人实际经历,而正是真实的文字,才更加有了千钧的分量。

莫言因作品收获了许多人的喜爱,但反对和攻击莫言的人也不在少数。

奇怪的是,喜爱和攻击之声都来自于莫言的作品。前者认为莫言的文字真实,后者质疑莫言心思黑暗,夸大甚至虚构情节。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莫言在一次演讲中说,他坚持说真的东西,如果不能表达心里话,那不如沉默不语。

莫言将真实作为自己言行和写作的标尺。

莫言出生于上世纪五十年代,成长于六十年代、七十年代生活相对较为不富裕的时期。他将自己所经历的苦难刻在脑海,化为了一行行的文字,流露了内心的真挚情感。

这种经历不少人感同身受,但也有人没有经历过类似莫言所描绘的生活,由此产生认知上的差异,并不奇怪。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一千个读者心中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对于莫言作品的好坏,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每个人都可以有不同的看法,但究竟如何,大多数人心中是有客观衡量的。

就像周杰伦的音乐,陪伴了无数人的青春时光,是80后、90后心中不可替代的美好回忆。

歌手魏晨说,听到《夜曲》的前奏,他的记忆立马回到了那些年轻美好的岁月,心中说不出的感动和回味。

尽管如此,周杰伦的音乐同样饱受诟病,比如吐字不清、唱功不佳等。

其实无论如何指责周杰伦的音乐,大多数人心中自有评价,看他每一首歌曲的流行度就已经明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莫言也是如此,无论外界如何围攻,他的文学造诣和坚持说真话的品格不会因谴责而减少半分。

莫言实属无辜。如果作品中写了一些悲苦情节,就要冠以居心叵测的名号,那伟大的作家鲁迅岂不是赤裸裸地敌对份子了?

莫言写过《生死疲劳》、《红高粱》、《蛙》等,洋洋洒洒的这些文字,为何只盯着那些有争议的情节。

就如韦神,数学才能举世无双,令人敬仰,但有人却偏盯着他的口才或外貌,并认为韦神太过内向,眼神呆滞,这不就是典型的非要从黄金里挑沙子,不看优点只挑毛病?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试问一句,这样的人活着累吗?

如果较真起来,任何人都要被攻击,因为没有人是完美的。

每个人身上必然都有缺点,每个人所完成的事情、所创作的作品,无论多么尽善尽美,总会有让别人不满意的地方。如此来看,我们都可以互相批评和谴责,工作和生活在这种环境中,短短数十载,意义何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针对李敖所说,每个获得诺贝尔奖的文学家都要出卖自己的祖国的说法未免太过极端且并无事实证据支撑。

这种表达将获得诺贝尔奖的文学作家的作品的文学性,甚至是伟大之处给抹杀掉了。

海明威是1954年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他的《老人与海》、《太阳照常升起》事隔多年,依旧激励着身处困境中的人。

1913年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泰戈尔,他的《吉檀迦利》、《飞鸟集》是公认的经典,他获得奖项和印度没有半点关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容忍差异性的存在。古语说,海纳百川,有容乃大。

心胸宽阔的人对不同意见者会持尊重心态。

我不同意你的观点,但我誓死捍卫你说话的权利。

网络时代,有些网民已经成为了网络的附庸,被网络裹挟。他们容易跟风,容易被诱导,容易持有偏见,以至于被网络所利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有的网友对和自己不同意见的观点大肆攻击,不符合他们心中的期望也不行,也要被攻击,网上已然形成了一种可怕的戾气,有人像疯狗一般,见人都恨不得咬上几口。

这种网络风气,正在侵害着越来越多的人。

如果连莫言的心都凉了,那还拿什么温暖冬天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