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就走!”50余位政府官员辞职逼宫,英首相约翰逊被迫下台,谁最有希望继任?突发!英国政坛大地震:首相约翰逊辞去保守党领袖职务,能否如其所愿留任首相至秋季?

挺过6月初党内不信任投票的英国首相约翰逊大概不会想到,他的喘息之机竟然只有不到一个月。本月初,保守党内再度爆发重大道德丑闻:约翰逊心腹爱将、保守党副党鞭平彻被曝在一个俱乐部里对两名男子实施了猥亵行为。更令英国人愤怒的是,首相约翰逊对于此人并非仅仅“用人不察”,而是明知其丑闻缠身依然“带病提拔”。这一丑闻又给了本已风雨飘摇的约翰逊(党内超过四成议员反对他)一记重拳,各家英国媒体咸认这位依靠脱欧大业上台的首相已然身处悬崖边缘。丑闻发生后,约翰逊的党内反对派纷纷辞职,对约翰逊发动政治逼宫:首先是位高权重的财政大臣和身负重任的卫生大臣,然后是数十位党政高级官员纷纷宣布“跳船”。最终,一直坚拒辞职的约翰逊在今天宣布下台。

对首相发动党内罢免的方法通常有三种:1922委员会主持的不信任投票、全体部长觐见女王宣布对首相不信任和发动党内官员大规模辞职来逼退首相。这三种方法中第一种和第三种较为常见,尤其是第三种——有意思的是,当年挺过第一种方法的特蕾莎·梅就是被约翰逊所主导的辞职潮所逼下台的,如今却是风水轮流转到了约翰逊这里。虽然约翰逊随后迅速补齐了职位空缺,但这一波辞职潮已经彻底动摇了约翰逊担任首相的合法基础:大规模辞职表明,约翰逊已经无力继续领导一个(稳定的)政府,这构成了他继续担任首相的最大正当性危机。其实,这些高官的辞职也是看准了约翰逊再也无力渡过这一波丑闻才对其发动致命一击,让其成也辞职逼宫,败也辞职逼宫。辞职逼宫的政治举措事实上可以产生宪法意义上的法律后果,其逻辑在于如下链条:大规模官员辞职→稳定的政府不复存在→首相本人的任职合法性不复存在→首相辞职。

虽然约翰逊本人一直给外界略带滑稽、荒唐的形象,但无人可以否认他是一位政治操作高手。早些年其实反对脱欧的约翰逊,在脱欧公投期间倒戈转向脱欧阵营,成功逼走了首相卡梅伦。随后,在众人都认为约翰逊即将竞逐首相的时候,他面对着脱欧谈判的艰难局面选择龟缩不出而将烂摊子扔给特蕾莎·梅。在特蕾莎·梅历尽艰难、耗尽人气而即将完成脱欧谈判之时他又将特蕾莎·梅逼退,收割了脱欧阵营的人气和脱欧谈判的成果,最终带领保守党赢得了三十年来的最大多数派。也因此,约翰逊曾被评论为“一头抹了油的小猪”(总能摆脱困局)。

然而,擅长政治操作和选举的约翰逊在治理能力和个人品行方面却是一塌糊涂:从新冠疫情治理的失败到脱欧导致的物资运输短缺再到能源短缺物价飞涨,从“派对门”到“装修门”再到撒谎硬拗被调查报告打脸,内政的失败和个人形象的破灭拖累保守党近年来丢城弃地、连战连败。俄乌军事冲突的发生让约翰逊看到了绝地求生的机会,他开始高调挺乌,面对任何问题和质疑都拿俄乌冲突转移焦点,大打外交牌和俄罗斯威胁牌来转移焦点。然而,伴随着“乌克兰疲劳症”和能源物价高涨的压力,“挺乌反俄牌”最终架不住他接连不断的丑闻而利好出尽。

事实上,按照英国政治的情况,约翰逊的丑闻和政绩已经触及了下台的标准,对于一名保守党的领袖来说更是如此:至少就表面声称来说,保守党似乎更在乎道德伦理问题。另外,俄乌冲突逐渐走向旷日持久,英国能源物价飞涨状况近期内缓解无望,约翰逊已然翻身乏术。从程序上说,较之辞职逼宫的政治施压,约翰逊面临的更为现实的方式是,由于1922委员会已经宣布不会立刻更改“对首相的不信任投票一年只能举行一次”的规则而将该规则交由下周选出的新一届1922委员会成员决定。因此,党内支持和反对约翰逊的两派的对决战场将是下周的1922委员会选举。一旦反约翰逊成员主导该委员会,该规则将有较大可能被修改从而再次提起对约翰逊的不信任投票。约翰逊大概已经预见到了下周的选举结果将会产生一个敌对的1922委员会,后续的规则修改和不信任投票自己也将黯然落马。既然败局已定,那么主动辞职这种相对优雅体面的认输方式多少还可以保住一点下台的形象。

约翰逊下台后紧接而来的自然就是保守党党魁的选举(如议会不解散,新党魁也将成为下一任首相)。当然,在此之前要先解决看守首相或临时首相的问题:约翰逊希望留任到新首相选出,党内则希望其立即走人,由更为稳健的人士担任过渡首相——由此也可看出约翰逊在党内人心尽失。甫辞职的财长苏纳克和新接任的财长扎哈维将可能出马竞逐党魁和首相之职。曾与约翰逊竞逐党魁的前外长亨特以及多位现任或曾任高级部长(外交、国防、财政等)也是潜在人选。另外,被多位议员提议担任临时首相的副首相拉布也有机会真除。一旦保守党换上一位形象不错的新首相乃至议会重选后工党重新执政,两地民众的独立热望反而会有所缓和。

(作者系德国汉堡大学法学博士)

(作者:杨国栋 编辑:李靖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