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法藏菩萨构建净土是为了度脱众生,不是为了自己,所以一定要顺应众生的需求来展开他的慈悲和行持。所以极乐世界把众生生命中最为核心的追求展示了出来。

为什么叫极乐?众生都在追求快乐,但这种快乐是跟苦相对待的一种快乐,苦乐对待,建立在苦的基础上的。我们通常所谓的快乐都将变成痛苦。比如大家相聚,相聚是一种快乐,但是天下没有不散的筵席,相聚的快乐里隐含着分离的痛苦。年轻人恋爱,任贤齐唱的那首歌,相爱总是简单,相处太难,所以恋爱的快乐,隐藏着争吵、猜忌、怨恨的痛。不如自己的意,心里就不痛快,所以生活中有些年轻人由爱生恨造成了分手。这些都不是主要的,最后造了种种的恶业,难以弥补的过失。年轻貌美是快乐的,但是岁月无情催人老,年轻美貌的快乐里隐含着衰老的痛苦。为人父母,有了孩子以后,苦也逐渐显露出来了,把这个娇小脆弱的生命抚养成人要付出很多的代价、精力,吃不好、睡不着,提心吊胆、牵肠挂肚。古人说“儿行千里母担忧”,这其中又有多少的辛苦?大家都想升职、涨工资,追求这种快乐,但是升职涨工资的过程中,很多的压力、焦虑也随之而来。前两天有个企业的老总来请我开示,他说:“师父,我今年比去年挣得更多,但是感觉到还是过得非常的辛苦。原来总想着产值高了人会幸福,现在虽然产值高了,压力反而更大了。”什么原因呢?凡夫总是在欲望上追求,永远没有满足,欲壑难平。如果转变一下思想,当然还是一定要敦伦尽分的,用清净心、用没有分别的心,尽心尽力地把企业做好,把一切的压力当成锻炼的机会,来长养我们的心性,对社会要负责、担当,对职工要有担待,在这个过程中拓展心量,不要把它看成负担,把它看成是清净、平等的锻炼,这样就没有痛苦了。所以我们世间这种对待的乐不能长久,真正的快乐是极乐,极乐是什么?就是超越苦乐对待的绝待的乐。什么叫做绝待?绝待就是绝诸对待,唯一无二,唯此无外。绝待的乐是深深的扎根在我们的自性清净心里,我们前面讲涅槃的常乐我净、涅槃的体性,它才是超越生灭苦乐对待,升华到绝对的快乐,这叫法性乐。阿弥陀佛构建的净土,就是要有法性土的特点,要让一切苦难的众生,脱离苦乐对待的境界,回归到绝待的永恒的乐里来。所以在这个刹土,往生者“无有众苦,但受诸乐”。 乐是对苦才能显的,极乐世界既然没有众苦,怎么能显示出乐来呢?极乐世界的乐,是对于娑婆世界的苦显示出来的。我们生活在世间,对人生之苦有着刻骨铭心的体会。我们感受到的苦一般概括为三苦、八苦、一百零八苦、八万四千苦、乃至恒河沙苦,所以称为苦海无边。我们常见的有八苦,生老病死苦、爱别离苦、怨憎会苦、求不得苦、五阴炽盛苦,而这八苦在极乐世界里都没有。第一、无十月胎狱生苦。这是生苦。在住胎的时候,母亲喝一口热水,胎儿犹如身处火烧地狱;喝一口冷水,犹如寒冰地狱;出生时受夹山地狱之苦;出生以后风吹到皮肤上,犹如刀割一样。为什么孩子刚出生都是哭?他要受夹山风刀之苦。极乐世界没有这个苦,但受莲花化生之乐。第二、无身体衰朽老苦。我现在也已经能感觉到了,膝盖也开始疼了,也没有过去的身强力壮了。七八年前刚来地藏寺的时候,和大家一起栽花、种树、搬砖,现在再干活体力就没有以前好,老态龙钟就开始显现出来了,这就是身体衰朽老苦。极乐世界没有身体衰朽老苦,但受相好圆满之乐。年轻的居士们想青春永驻、永远漂亮,念佛求生极乐净土就行。念佛的居士皮肤是从里往外亮的,而没有学佛的人,乍一看脸色虽然很白,但是再一细看涂了厚厚的粉,黑由里往外透。我们是由里往外透着亮,青春永驻,到了极乐世界就是相好,永远的相好圆满之乐。第三、无内外各种病苦,但受自在安康之乐。 第四、无四大分离时苦。我们的寿命很短,临欲命终时会受四大分离之苦,但是到了极乐世界,但受寿命无量之乐。 第五、无恩爱别离之苦,但受海会相聚之乐。爱别离苦真的是太难接受了。我母亲往生的时候,我早已出家,虽说有这么多的佛理在支撑,但是这种分离的痛还是非常难受的。我有一个强烈的愿望,我一定要往生到极乐世界,还可以和我父母团聚,如果没有这么一个强大的支撑、这么一个信仰,真的很难接受的。尤其是一个人在外边,没有家亲眷属,黄昏的时候都不敢自己一个人散步,不敢抬头看西方的晚霞,总认为母亲就在西方看着我,但这也给我一个强大的动力,我一定要往生,我们但受海会相聚之乐。有的老菩萨一说往生,说:“师父,我唯一放不下的就是孙子,放不下儿女。”如果你往生了,和他们是永远的相聚,但受海会相聚之乐。你看着儿孙又能看几天,看不了几天的,等你因缘尽了撒手人寰的时候是非常被动的。等再相见的时候,《地藏经》中讲“歧路各别,纵然相逢,无肯代受。”只有因缘的和合,不是你欠他的因缘,就是他欠你的因缘,因缘尽了,互不相认。这就是爱别离苦,爱别离苦非常深的。第六、无怨憎会遇之苦。没有怨憎会遇之苦,但受诸上善人聚会之乐。我们现在越是恶缘越会聚头,尤其是心不善会招感到很多的恶缘过来,越是恶缘越来找你,想躲都躲不了。到了极乐世界以后,都是诸上善人聚会一处。第七、无所求不得之苦,但受自然如意之乐。极乐世界是随念而至的,思衣来衣,思食得食。我们现在都是求不得苦,想要的得不到,费尽努力得到了以后也是成住坏空,所以永远得不到。到了极乐世界,但受自然如意之乐。第八、无五阴炽盛烦恼之苦,但受照见五蕴皆空之乐。极乐世界没有五阴炽盛的生理和心理上的苦,但受照见五蕴皆空之乐。 通过两土的对照,使我们对娑婆世界产生厌离心,生起求生净土的心。极乐世界真的太值得去了,从世间的行为层面来看,大部分人真的都是要堕落的。我曾经看过一个老和尚写的公案,他在度化鬼道众生的时候,鬼道众生说我不想到人间来,什么原因?到了人间以后,眨眼之间又会到了地狱里面去的,我不如在鬼道里享福,何必我折腾自己跑地狱里去。我们现在同样也是这样,不好好的修行,将来到哪一道真的不好说。虽然我们现在已经造了三恶道的业,但是极乐世界没有让你业力兑现的条件,没有这些不好的因缘,所以不受三恶道报。印祖在开示中说:“若生西方,则无业可得。”就是依正环境太好了,让我们直至成佛,直至快速成佛。 极乐世界的快乐是无量无边的,不但从物质层面思食食来、思衣衣至,从心性层面、精神层面同样快乐。这种快乐是但受,但受是什么意思?就是纯一的快乐,它不夹杂任何的苦难,这样才有资格称为极乐,这就是阿弥陀佛把他的无有染浊的自性显发出来。自性无染就是无有众苦的意思,自性常净就是但受诸乐的意思。阿弥陀佛把他果地上证到的无有众苦、但受诸乐的这样的一个心性的特点,展示在他的国土上,恩赐到一切往生者身上去。我们每个人都在追求快乐、追求幸福,但是我们颠倒,我们所追求的往往都是痛苦、堕落、黑暗、轮回,我们所追求的都是生灭的有为法。皆是有为法,不可得、无所有,皆是因缘和合而成的。我们在这个生灭法当中去贪染,达不到我们愿望的。所以我们去追求无所有不可得的物质、现相,多愚痴!现在要转变过来,要有智慧,有正知正见,明白什么是真正的快乐,到了极乐世界我们就摆正这样的观念了。这就是总括,标显极乐世界的一个特点:无有众苦,但受诸乐。

摘自宏圆法师《佛说阿弥陀经》讲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