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经纬7月9日电 (林琬斯)针对中国经济发展存在需求收缩、供给冲击、预期转弱等压力,十三届全国政协常委、中国进出口银行原董事长胡晓炼在2022财新夏季峰会上表示,只有进一步改善预期,经济恢复增长的目标才能更好实现。实现管理和引导预期作为当前稳增长的重要工具,需要在提振需求预期、改善供给预期、弱化通胀预期、降低贸易环境恶化预期等方面进一步发挥作用。

胡晓炼指出,今年以来,中国经济发展在需求收缩、供给冲击、预期转弱三重压力之下,叠加了新冠疫情起伏变化,俄乌冲突以及全球范围内出现的高通胀三大负面影响,稳经济的形势面临更加严峻的挑战。在此背景下,中国出台一系列稳住经济大盘的政策措施。管理和引导预期,与这些举措落实到位、有效传导有直接的相互作用。如果缺乏稳定的预期,政策的作用会大打折扣。

胡晓炼表示,管理和引导预期,既要关注短期,即一年之内;又要着力中期,即1至3年;还要放眼长期,即3年以上。

她表示,管理和引导预期需要强化四个方面的内容。一是统筹好方向和方法,衔接好目标和路径,做细做实。预期是市场主体对未来的判断,以判断结果来主导经济行为,企业家决定是否增加用工、扩大投资,居民决定是否扩大消费、增加财富投资,预期管理一定要走在作出判断和采取行动的前面。

胡晓炼指出,预期管理的第二点是要抓住重点,切中要害,突出精准。

她观察到,从今年上半年的情况看,最大的不确定性来自疫情反复,以及随之而来的、猝不及防的防控措施。生产者最担心的是人员流动严格限制,造成当地生产中断,担心其他地区的疫情,造成产业链的中断,以及处处设卡造成供应链的中断。

“企业不敢投资扩产,不愿扩大招聘,不敢增加库存。消费者也不愿增加投资和消费。企业家和消费者对资金的需求不强,甚至提前偿还债务,票据融资大量增长,变相形成资金空转。”胡晓炼透露。

胡晓炼建议,稳定预期,要抓住“科学防控疫情”这个要害,及时明确清晰地向社会公布动态清零方针的操作标准,有针对性地解疑释惑,严格限制各地执行中层层加码的行为。

“下半年,随着市场主体对‘早发现、快处置、更精准,并及时因时因事进行调整的疫情防控’预期稳了,会对改善生产和消费预期发挥事半功倍的作用,稳经济政策就能取得更好效果。”她预计道。

胡晓炼指出,预期管理的第三个要点是,要增强定力、依规守信、重在稳定。她指出,“政府的公信力对稳定预期至关重要”。

她以房地产政策坚持“房住不炒”定位为例表示,不能期待在市场下行压力之下,政府走回刺激房地产的老路,而应该将过去以低资本投入加高额负债的“空手道跳跃式”模式,理顺为投入足量本钱、保持全量负债与资本的合理比例,以满足刚性和改善住房为主的平稳健康发展模式。

最后,胡晓炼提到,预期管理的第四点是要立足实际、基于规律、顺势而为。胡晓炼介绍,今年以来,除中国等为数不多的经济体以外,全球主要经济体和新兴市场国家均出现了上世纪80年代以来最严重的通货膨胀,通胀率一般都高达6%至9%。目前国际普遍预测,高通胀之后,发生经济衰退或者陷入滞胀的可能性很大。

对当前全球范围内高通胀情况,胡晓炼表示,中期看,通胀存在跨境向中国传导的可能,未来通胀走势必然是影响经济预期的重要因素,因此要及早谋划,防范通胀预期自我强化,减少外部衰退对国内投资和影响的负面影响,中国经济不能出现西方的滞胀预期。

在胡晓炼看来,中国需要实施更加积极精准的财政政策,稳健的货币政策要灵活适度、留有余地,经济发展终归要回归内在规律,资源配置最终要按市场规律进行。全球化大趋势不可能被阻止,中国对外开放的步伐不会停止,积极参与国际经贸合作的力度不会减弱。(更多报道线索,请联系本文作者林琬斯:linwansi@chinanews.com.cn) (中新经纬APP)

中新经纬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

责任编辑:魏薇

【编辑:董湘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