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2022温网终于落下了大幕。在最后两项决赛中,头号种子德约科维奇以4-6,6-3,6-4,7-6逆转克耶高斯,收获了职业生涯第7个温网冠军和第21个大满贯冠军。女双决赛中,头号种子张帅/梅尔滕斯则以2-6,4-6不敌2号种子克莱奇科娃/西尼亚科娃收获亚军。

连续三场比赛,德约科维奇都是先输再赢,但“觉醒”的时间却越来越早。对阵辛纳的比赛他在0-2时才奋起反击;对阵诺里丢掉一盘之后,他就戴上了帽子;而在决赛中,虽然开局陷入2-4的落后,但随后的强势保发后,导播把镜头切到了德约科维奇的特写。

那个画面太让人印象深刻了,德约科维奇眼神坚毅,目光如炬,他的反击其实从那时就开始了。

很多人觉得克耶高斯打得不错,但我觉得很大程度上也是我们原本对他的要求就不高。事实上全场数据统计,克耶高斯仅在一发这一个环节明显占优。除了全场的唯一一次破发,他在几乎所有大满贯决赛新人会犯错的地方也都犯了错。

第一盘盘末的发球胜盘局发球状态波动;第二盘在德约的发球局错失了包括40-0优势在内的四个破发点;第三盘盘末又在40-0的优势下被连下五分致命破发;第四盘的抢七发球再度失灵迅速陷入1-6的落后。在大满贯奖杯的诱惑面前,克耶高斯并没有想象中的洒脱。

那一瞬间我心里也升腾出一种想法,克耶高斯的天赋和近期的改变绝对让他配得上这个亚军。但是如果仅凭“天才”和有限的努力就能轻易地在一项底蕴深厚、体系严密的职业运动中,击败这个世界上最顶尖的运动员,并摘取最贵重的冠军,那绝对是对现代网球发展的否定,感觉就像是“民科”宣告自己破解了世界难题。

无论怎么看,德约科维奇都应该是这场决赛的冠军。他虽然稍有慢热,但从第二盘盘末开始情绪就异常稳定,几乎每一分都能体现出清晰的战术思路。他确实没有对面的克耶高斯那么花哨,但却有着一种效率之美。

早些年很多人嘲笑德约科维奇是一个回球机器。机器是一个贬义词吗?也许家里的吹风机、打蛋器足够乏味。但是你看过那种展现现代机械工业的减压视频吗?无数机械触手天衣无缝地精密配合,丝滑流畅分秒不差,震撼到即使不断重复也根本停不下来,这就是德约科维奇在场上给我的感觉,那是一种有秩序的艺术。

说到精密,这正是德约科维奇最不可战胜的地方。尤其在现代商业化网球运动中,最顶尖的运动员汇集了各个领域最顶尖的资源来保障场内场外的精密运转。教练、体能、医疗、心理、营养。。。这无形中也形成了一种阶级壁垒,增加了如今年轻球员突破的难度。

今天在微博上看到一个词——“小镇做题家”,形容那些没有资源加持,只能傻傻努力,却被嘲笑没有天分的普通人。那一丝嘲讽的意味,想必常年在巡回赛里苦苦努力的普通选手都感受过。

德约科维奇曾经又何尝不算是一个“小镇做题家”呢?在他开始崭露头角的时候,费德勒和纳达尔已经联手统治了网坛。德约科维奇在起初的那几年只被认为是费纳伟大对决的配角甚至是陪衬,甚至这个配角也被定位成一个反派的“搅局者”,没有人想过他在未来可以和费纳平起平坐。

他也曾经接二连三的输给两位巨头,不够“高端”的国籍也多少让他遭受了冷遇,还有很多人嘲笑德约科维奇的打法无趣没有观赏性。然而这有意无意的轻蔑并没有让“小镇做题家”自怨自艾,他用力咀嚼失败的苦果渐渐品尝出了回甘,他把那些为别人的欢呼转化成自己力量的源泉。

如今我们感叹年轻人在巨头面前的不堪一击,但也能用巨头的强大开脱他们的懦弱。然而当年德约科维奇可是在费纳垄断几近形成的情况下,硬生生挤进了竞争的行列,在网球世界里实现了不可思议的“阶级跃迁”。

这或许才是温布尔登青草的真实味道,只有用自己的努力翻天覆地的逆袭者才配忆苦思甜。

也许你渐渐看清了这个世界本来的面目,也许你的头上厚重的天花板压得人透不过气。但德约科维奇的成功照耀着每一个平凡的“小镇做题家”,不断去冲撞这个世界吧,总会有光从裂缝中照进现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