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投公司是城市建设投资公司的简称,是全国各大城市政府投资融资平台,起源于1991年,承担相应的政府职能,是特殊市场经营体。

此类城投公司大多是不具备盈利能力的,属于事业单位或者国有独资公司性质,他们是通过政府补贴的方式实现盈利,属于带有政府性质的特殊市场经营体。

01

1991年,上海率先成立城投,之后,重庆、广东等省市也相继成立。这段时间的操作模式,是政府投融资平台只是个载体,自身并无资产。当时的城投公司主要由财政部门、建委共同组建,公司资本金和项目资本金由财政拨款,其余以财政担保向银行贷款。

1995年,国家《担保法》出台后,这种模式难以为继:财政不能担保,而这类公司没有自己的资产,债务上升,举步维艰。

而地方投融资平台的真正繁荣始于2008年下半年,在4万亿投资的刺激政策出台后,各家商业银行纷纷高调宣布积极支持国家重点项目和基础设施建设。

2009年3月,央行和银监会联合提出:“支持有条件的地方政府组建投融资平台,发行企业债、中期票据等融资工具,拓宽中央政府投资项目的配套资金融资渠道。”同时,为了做强做大投融资平台,即城投公司,各级政府把公用企事业单位的资产纳入城投,比如自来水公司、公交公司、热力公司,燃气公司等,更好的发挥了投融资平台的作用。

2010年发改委发2881号文明确规定,城投公司的主营收入70%需要来自自身,政府补贴只能占30%。这一政令具有一定的前瞻性,可预防地方政府财政开支太大,间接带来中央政府大规模财政赤字。

城投公司作为当地政府长期承担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项目建设、运营责任的融资公司,项目和股东背景上不必担心。

NO.1

城投作为特殊类型的国企,地方政府所提供的各种形式担保,是其能够获得外部融资的重要基础。

NO.2

城投债的融资手段十分的多元,融资渠道多元能保障到期产品的安全,包括股权融资方式、债权融资方式、经营权融资方式、资产证券化等方式。

因为城投类公司对现金流控制非常重要,借款主体是政府,融资方式多了,才能保障政府到期的借款顺利兑付,而不至于影响政府信用。

02

具体分析如下:

主要融资渠道有:银行贷款、非标融资及直接债券融资三类。

1、银行贷款是大多数城投公司获得外部融资支持的最主要方式。

此类贷款特点是:可贷规模适中几亿-十几亿不等,期限较长,利率适中。受到银行评级、权限及贷款规模限制,需要土地或者应收账款抵押,一般是5-8年的比较多,超过10年也常见,一般不超过8%。

2、公开发行城投债目前来看是各城投公司融资的最理想方式。

特点有:贷款规模大、利率低、期限长,虽然审批环节较多,但只要时间充足,获批可能性还是很大的。贷款规模几亿-几十亿不等,利率3-7%,5-15年比较常见,短期较少,至少6个月以上。

公开发行的债券,它属于标准资产,发行的债券普通投资人未来是可以在银行和证券交易所里面公开流通买卖的。

3、非标融资是指城投公司向信托公司,金交所挂牌定融,融资租赁公司的融资。相比于其它方式融资,流程相对简单、操作快,即使是成本较高,也受很多通过其它融资有难度的城投公司欢迎,成本年化率在8-10%左右。

期限方面:定融期限最短。另外定融的起投门槛几乎是散户能直接够到这类平台的最低门槛,相比信托的100万投资门槛,政信更适合普通投资人。定融期限1-2年居多,信托2-3年居多,融资租赁3—5年期居多。

特点:背靠政府的类国债信用、没有违约意愿、有政府协调还款、坏账率极少、调解的手段多。

很多朋友起初都会有个疑问,为什么政府缺钱要找公众?

其实道理很简单,政信债也是地方债的一种,性质与国债无异。

随着经济增长,政府职能的扩大,公共部门的支出也在不断增长,由于税收具有一定的稳定性,导致税收增加在短期内只能由税基增加来实现,新征税种要一定时间才能实行,所以导致财政赤字即收不抵支的现象。

那么发行国债和地方债对于政府来说就很重要了,因为这是拟补财政赤字最好的办法。

那为什么我们看到的基本都是区县级,最多就是地市级的政信债呢?

这是因为市级以上政府发的债,风险都较低,一般看不上散户,都找大财主去了。散户只有走非标资产般才能买上政信债,而这部分往往都是区县级了。

非但如此,很多好的资产也轮不到我们散户,像个别地区的产品之前销售对象只限定了当地的公务员、教师、医生才能购买,就连当地的其他人和外地的散户都不在购买范围内。

03

知道地域之间的划分后,我们挑选产品也有了方向,但是想挑选到收益合适,又靠谱的产品,要从多角度进行分析。

(1)融资方

①股东背景

前面我们说过,区分政信债和普通城投债最关键的一条就是政信债的融资方和担保方的股东背景里要有财政局或国资委等政府部门的身影。

不仅如此,一定是要政府部门股东直接控股,最好是全资的。如果是多家合资的,出了问题踢皮球,责任不能落实到位,如果是全资的,风险会降低很多。

②信用评级

信用评级是衡量政信类公司的重要依据,政信类公司的信用评级一般都是由国内知名评级机构出具。

评级中的AAA级,基本与我们散户无关,只有AA、AA+级的信用才是我们能接触到的最高级别,其中AA+极为稀缺。

AA级的定义:很高的信用质量,偿还债务能力很强,受不利经济环境的影响较低,违约风险低。

③财务实力

这方面我们主要是看融资方的财报数据,可以通过近年来的净利润、现金及现金等价物、负债、净资产总额来看出整体的一个财务健康状态。盈利稳定,现金流充足,净资产越大的公司信用自然也就越高。

(2)担保方实力

担保方的挑选方法其实和融资方是一样的,一样要看股东背景、财务实力和信用评级,信用评级必须是AA以上才行。

(3)底层项目潜力

很多人投资一个产品时,只看利息多少,会不会兜底。其实资产类的投资最关键最重要的还是底层资产的资质,我们的钱最终去向如何,这一点非常重要。

像政信项目,一般都是民生工程建设,例如安居房小区建设、水利工程、旅游开发等基础设施建设。这类工程基本上都会有政府的批复文件,我们需要留意的是,这个项目开工多久了,资金充不充足,搭建情况如何。

如果是地方政府的重点民生项目,那财政支出的拨款肯定是首位,项目的风险也会降低很多。

(4)所在地财政情况

说完财政拨款,这就离不开地方的财政实力了。如果是一个很穷的地方,哪怕是再关键的项目也很容易因为穷而搁浅,我们投资的钱自然也会拖着回不来。

这并不是开玩笑的,比如贵州省部分地区,不仅是国家级贫困县,负债率还非常的高,本身经济实力就弱,还指望上级政府财政拨款维持运作,因为太穷了,就违约了。

所以我们在选项目的同时一样不能忽略所在地的经济财政情况,一般来说,我们可以通过年产值GDP以及经济排名来判断该地的财政实力。

(5)其他保障措施

一般来说,担保方担保是基础的保障措施,但除此之外,也有一些其他的保障。

例如应收账款转让,融资方提供涵盖募集金额面值的应收账款进行转让,并登记在公示系统里,通过与保理公司签订商业保理合同,形成保障。

增信措施是必不可少的,多重保障之下,投资风险会更低。

在安全的基础上追求收益是我们的本能。

04

一个地方的城投公司如果发生违约,就会起连锁反应,各方机构都会重点提防该地区,解决了还好,如果一直拖着,以后发债就难了。

像贵州的部分地区,其实违约次数也不多,但一旦违约,名声搞差,以后发债就难了,甚至牵连到了周边城市。

举个最简单的例子,现在我们听到贵州的产品,下意识都不会去投,甚至都懒得去看看具体是贵州哪个地方,到底靠不靠谱,这就是恐怖的连锁反应。

所以政信债很多时候就在乎于这个“信”字,大部分地方都会注重自己的信用,现在各个地方都在发债过日子,不发又不行,尤其是对公众发行的债,一定是最优先拨款的,这也是为什么政信债违约率较低的根本原因了。

地方政府平台违约对地方政府影响很大,且地方政府对区域性金融风险负有救助责任。有句话说的好,平台如果真的出问题了,一盘点平台资产主要是政府的应收账款,以及其他平台和政府部门(财政局、土储、管委会)之间的其他应收款。按着这条线就可以去找政府正所谓,“跑了和尚跑不了庙”。

政信产品的最终融资人,普遍存在不愿意本地区融资受到过多负面影响的心理,区域性金融风险发生时,地方政府救助的意愿会上升。

假设发行人拒绝兑付,其将面对的负面后果是后期融资将非常困难,同时还会影响同一区域其余城投企业的融资,进而可能升级为区域性的债务问题。根据《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印发地方政府性债务风险应急处置预案》,省级区域金融风险处置由省级政府负责处理,省级政府对区域性金融风险负有救助责任。

如上述,政信债本就是地方政府作为隐形保障而发行的债,为保住信誉,暗兜底是免不了的。一旦它的资金紧张后,可以跟股东或母公司伸手要钱,甚至找地方政府要钱,再解决不了就找上级政府拨款,其资金应急能力毋庸置疑。除非是到了不可解决的地步,发生违约后,首先会由保障措施进行补偿。如保障措施也不足以覆盖的话,最差的情况也会由第三方资产管理公司对债权进行收购。

所以,综合来说政信债项目风险是比较低的,比较适合保守型、稳健型的投资人。在资产配置中,能为国家建设出上一份力,同时也能换来合适的收益,其实也是一种不错的选择。

【免责声明】感谢原创作者的辛苦付出,其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微信:17035001698)进行删除或与您共商解决,政信类,信托,定融,标债基金,资管标债,咨询合作微信chunqiu2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