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乍一听到蛴螬(qí cáo)这个名字,相信很多小伙伴都会觉得很陌生,其实蛴螬就是金龟子的幼虫。

它们通常是白色的蠕虫模样,少数是黄白色,身材肥硕,头部有对称的刚毛。有农村生活经历的小伙伴应该知道,这种虫子喜欢吃植物在底下的块根,是农作物的一大害,劣迹斑斑。

许多丰收的土豆田、甘薯田都因为糟了蛴螬而损失惨重。蛴螬很好辨认,只要轻轻翻开土壤,里面隐藏在植物根茎上,白白胖胖的蠕虫模样的,就是蛴螬了。

我们认识了蛴螬,也知道蛴螬是一种害虫。那么蛴螬到底是怎么祸害庄稼的呢?田地里头蛴螬泛滥,又该怎么办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蛴螬是什么?

蛴螬,是金龟子这种害虫幼虫的学名,俗称鸡乸(nǎ)虫,也有的地方叫鸡婆虫,土蚕,老母虫,桃各虫的,分布范围十分广阔,只要是温度适宜,不过分冷,也不过分热的土壤下面,都有蛴螬的踪迹。

蛴螬看起来白白胖胖的,好似没有什么杀伤力,但是它其实是一种生活在土壤之中的主要农业害虫。

看起来不起眼的蛴螬,实际上是危害达到世界性的地下害虫,是农业的主要病虫害之一。

按照蛴螬主要食用的食物分类,蛴螬可以分为植食性、粪食性、腐食性三类。其中危害最大的,祸害农作物的主力军就是植食性的蛴螬。

它们胃口非常好,口味广泛,来者不拒,很多种农作物、经济作物甚至是花卉苗木都是它们的口粮,刚播种的种子、根、块茎还有小苗,都是蛴螬最爱的菜谱。

例如地下根系发达,甘甜味美的花生、马铃薯、红薯、芍药、甘蔗等种植广泛的作物,都深受蛴螬的威胁。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正所谓知己知彼,百战不殆,要想治好土地里的蛴螬虫害,就得看看蛴螬这种虫子怕什么,知道了它的生活习性和天敌之后,再对症下药,就能够一击制胜,将蛴螬赶出自家的土地了。

蛴螬说起来也是一种幼虫,因为个体太过脆弱,只在土壤中生活,活动的频繁程度与土壤温度和湿度密切相关。

只有在土壤的温度在5摄氏度到23摄氏度之间,不冷不热,温度适宜的时候,蛴螬才会活动到土壤浅层,天气过冷或者过热的时候,蛴螬都会躲在土层深处。

按照这个规律来看,蛴螬会在天气适宜,生长迅速的时候啃咬庄稼,当气温过高或者过低的时候,蛴螬就会回到土壤深处,躲避种植和收获前后土壤翻动对他们的威胁。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我小的时候,有一段时间搬到了乡村生活,父母在耕种的时候没有经验,翻耕过后,直接就种了一大片的马铃薯,每天勤勤恳恳地伺候庄稼,可是等到了收获的时候才发现,地下蛴螬泛滥,很多长得好好的马铃薯都被蛴螬啃得发黑腐烂了。

即使后来进行了翻土,第二年耕种的时候效果也不是很好,后来就改种了没有地下块根的白菜和玉米,并且耕种前,会提前把农作物的种子浸泡一遍农药,这样能够显著提高作物的抗虫性。

可蛴螬是被消灭了,但是因为打了农药的缘故,吃的时候总是会多洗几次,感觉口感也没有以前那样香甜了。

所以一直到现在,看到地里翻出来的蛴螬我都会狠狠地踢到一边去,不让它们再躲进土壤里,为庄稼除害。

那么,蛴螬对农作物危害这么大,它们到底有没有害怕的东西,我们怎么才能把它们除掉,保护地里的作物呢?

防治蛴螬四大招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变温法

我们知道,蛴螬是一种很脆弱的幼虫,幼虫的成长发育需要很严格的温度和湿度以及环境要求,蛴螬在气温低于5度高于23度的时候,就会感觉到明显的不适,会主动往土壤深处钻,等温度恢复,再爬到浅层的土壤之中,这说明蛴螬对气温比较敏感。

知道了这一点,我们就可以有的放矢了。蛴螬怕低温怕高温,那我们只要在这两个温度之外,冬春之际和盛夏,温度较为极端的时候将土壤深翻一遍,蛴螬就会暴露在过高、过低的温度之中,很快就会失去活力。

喷洒农药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蛴螬本身只是蠕虫,身体外部的防御非常薄弱,获取食物必须靠直接接触,一旦和食物间隔开来,或者接触到腐蚀性强的环境,就会受到强烈的打击。

所以通过在土壤中施加化肥、农用土肥以及农药的时候,蛴螬就会遭到毁灭性的打击。

天敌法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蛴螬的身体含有非常高的营养,又没有特别有效的防御的手段,本身就处在食物链的底端,吃它的小动物非常多。

除了人之外,常见的许多鸟类、青蛙、蜥蜴都是它们的天敌,这些动物不仅吃蛴螬,就连它们的成年体成金龟子也是它们的“家常便饭”。

但有一种动物是蛴螬最害怕的,就是臀钩土蜂,这种土蜂会将自己的卵下到蛴螬身上,进而寄生在蛴螬身上,以蛴螬为营长,往往寄生之后土蜂的小幼虫会将蛴螬吸干以补充自己的营养所需。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所以,这种土蜂,是蛴螬害怕的天敌之一,如果蛴螬泛滥,可以考虑引入这种土蜂。

再有就是同样源于隔离法的‘倒茬’,因为蛴螬只在地下活动,那么在蛴螬泛滥后,只需要种植一茬没有地下块根,且根系不发达的作物,比如玉米,即可达到饿死蛴螬的目的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