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本文选自光明日报,总计1890字,

阅读需约4分钟。

《论语》是孔子死后人们编的他的语录,并没有经过夫子自己审定。他的弟子们也很活泼,没有把自己老师塑造得道貌岸然,高大完美。虽然他们在编一本正经,但他们自己却一点也不一本正经,老夫子生前的那些或严肃或调侃,或语重心长或心不在焉,或深思熟虑或随意咳唾,都被他们记录下来,斑斑在案而流传千古。所以,《论语》有格言,却真的不是格言集,把《论语》看作世故老人的人生经验谈和道德训示录,是黑格尔大哲人的走眼,更是今天很多鸡汤小厨子的无珠。《论语》记录的当然主要是孔子的“语”,是弟子们怀着对老师的炽热的敬爱之情,“论”——回忆、揣摩、讨论老师留下的——“语”,但他们记录老师这些“语”的动机,却是为了复活老师的“人”,在回忆老师的音容笑貌中一次又一次沐浴于老师的温暖。有人说,“论”读如“伦”,义亦如“伦”,乃“伦理”之意,“论语”就是伦理之语。我觉得,《论语》的编辑者没有这么严肃,《论语》中很多“语”与“伦”是无关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我们看看《论语》中那些一点都不“伦”的“语”,然后自然就会明白,弟子们在一起“论”这样的“语”,显然不是因为这“语”里有什么教益,而只是因为他们觉得,回味老师的这些“语”,老师就生动地活了。

雍也》:伯牛有疾,子问之,自牖执其手,曰:“亡之,命矣夫!斯人也而有斯疾也!斯人也而有斯疾也!”(伯牛生了病,孔子去探望他,从窗户握着伯牛的手,说:“要失去他了,这是命吧!这样的人竟有了这样的病啊!这样的人竟有了这样的病啊!”)

子曰:“觚不觚,觚哉!觚哉!”(觚不像觚的样子,这是觚吗?这是觚吗?)

《子罕》:子曰:“凤鸟不至,河不出图,吾已矣夫!”(凤鸟不飞来,黄河不出图,我这一生也将要完了!)

这些句子,哪里是什么人生教诲?我们看到的,不是圣人的智慧和强大,恰恰相反,是圣人的脆弱和无奈——无论是面对他人的不幸还是自己的命运,无论是面对历史还是现实,圣人,其实是脆弱的。我相信,弟子们一边写下这些,一边心中充满对老师的疼爱和不忍。是的,他们热爱孔子,不是因为他强大,而是因为他伟大——伟大的人,是真实的人,他并不掩饰自己的软弱和无力,他不需要装作强大和战无不胜。事实上他总是被生活中的各种东西伤害,因为他并非披盔戴甲,他和我们一样以血肉之躯面对世间刀剑。但正因为他并非披盔戴甲武装到牙齿,我们才能拥抱他,感受他的体温和心跳。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再看:

子罕》:“唐棣之华,偏其反而。岂不尔思?室是远而。”子曰:“未之思也,夫何远之有?”(古诗说:“唐棣树的花,翩翩摇曳。难道我不想你?你住的太远。”孔子说:“这是没有真正想念啊。如果真想有什么遥远不遥远的呢?”)

这是轻松的调侃,还是一片幽思无从说起?孔子当初说此话时,弟子们一定交头接耳;弟子们现在回忆并记录时,也一定是数声叹息。

再看:

《先进》:子曰:“由之瑟,奚为于丘之门?”门人不敬子路。子曰:“由也升堂矣,未入于室也。”(孔子说:“仲由的那种瑟声,为什么在我这里弹呢?”弟子们(因此)不尊敬子路。孔子便说:“仲由啊,在学习上已经达到‘升堂’的程度了,只是还没做到‘入室’。”)

这是对一个矫矫不屈的学生烦躁之时的过激之言,由此还引发了严重后果,事后不得不予以弥缝。

引起最严重后果的,我觉得应该是夫子的这句话了:

《阳货》:子曰:“唯女子与小人为难养也,近之则不孙,远之则怨。”

因为这句话,夫子几乎成了全体女性的公敌,很多有着男尊女卑思想的臭男人却拿夫子这句话傲骄向女人,当然也有一些爱护女人也爱护夫子的人想尽各种办法来弥缝夫子与天下女人之间的隔阂,他们或对这句话予以重新断句,或从语法角度对这句话进行重新解读,至于把“小人”解释为“小孩子”的,则属于学术“小儿科”了——但用意都是好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其实,我觉得学者们根本无需费劲为夫子辩诬,女人们也无需对夫子耿耿于怀:夫子只是偶然未费思量冲口而出发个牢骚罢了!就如同我们身边的男人,在马路上开车,被一个女人抢道了,愤愤然,冲出一句:女人难缠!你还能把这话当成是他对所有女人的观点啊?他甚至可以当着他母亲的面说这句话,他母亲也一定不以为忤,因为老母亲都知道他就是发泄一下情绪罢了,哪里是成心一棒子打翻天下女人!孔子曾经说过子路“无所取材”,骂过宰予“朽木不可雕,粪土之墙不可圬”,开除冉求并呼吁众弟子“鸣鼓而攻之”,你以为这是孔子对他这三个弟子的真实评价?非也,只是夫子一时气急,发脾气说气话罢了。

孔子,是圣人,但是,他也有发脾气说气话的时候。

我们凡人,要允许圣人发发脾气,并且,第一,不要把圣人的脾气话当圣旨,对自己有利时沾沾自喜;第二,也不要因为圣人发脾气而生气。

圣人,有时也需要凡人的宽容。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部分图片源自网络,版权属于原作者

即刻拥有——

历史 | 人文| 美学 |科普|励志

联系方式

合作电话:010-57350596

邮箱:hezuo@cyp.com.cn

(投稿请在邮件主题上标注。)

第十届茅盾文学奖获奖作品:

《人世间》 梁晓声 中国青年出版总社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