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袁海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南 征 北 战

马玉林到赤峰市公安局当了“侦察员”,果然不负重望,用他的独门绝技接连破获了多起大案要案。仅一九六一年,他经手破案六十多起,占全县破案总数的三分之一,一时名声大噪。尤其在警界,更是不同凡响,被称为中国的福尓摩斯。

全国多个省市为破获多年未破的大案要案,相继邀请马玉林去协助破案。截止一九八一年一月,马玉林曾先后受邀到辽宁、河北、河南、山东、山西、陕西、江苏、青海、宁夏、北京,上海等十余个省市协助破案近百起,无一失手。他定的案,无一冤假错案,被公安部确定为铁案,准确率高达百分之百。马玉林成了国宝级“足迹学”及辨迹追踪的专家。

刚到市公安局时,马玉林难以服众。一些干警对他也颇有微辞,甚至不正眼相看,说一个羊倌一个大字不识,懂得什么“追踪学”、“足迹学”。即便是偶然破了几个案子,在理论上也难以讲得通,纯粹是瞎猫碰上了死耗子。

为消除这些不和谐声音,使全局干警切实了解马玉林的独门绝技及应用价值,局领导特意安排了一场“模拟追踪”,意在用事实教育大家,虚心学习马玉林的足迹和追踪技术。

为了使“模拟追踪”更有说服力,局领导刻意安排了对马玉林最不服气的三名刑警当反方。在“模拟追踪”过程中,三名刑警故意选择了一条布满大大小小石子且崎岖不平的山路。路上,他们更换了两次鞋。一个刑警背着另一个刑警走了很长一段路,以考验马玉林辦迹追踪的真实性。

马玉林沿着三名刑警走过的山路,走了几步就发现了破绽,忍不住笑了,心里说,真不愧是刑侦老手啊,弄出这么多花花点子。马玉林丝毫未受这些小伎俩的迷惑。途中换鞋,背人走路的小把戏,也被马玉林识破,顺利完成了辨迹追踪任务。原来三名不服气的刑警对马玉林佩服得五体投地。此后,全局警员再无人称呼马玉林“羊倌”或“老马头”了,都毕恭毕敬称呼马老师。

一九六五年七月,南京市电影院发生连环盗窃案,由于人员众多秩序混乱,现场只提取到一枚有价值的足迹,令警方束手无策。此时,马玉林正忙于本地一起大案,难以脱身亲赴南京。南京警方只得将这枚足迹拍成照片,邮寄到赤峰市公安局。马玉林认真看了照片,告知南京市警方,嫌疑人身高约一米六四,年龄约二十五岁,身材偏胖,可能当过兵。南京市警方按照这个范围开展调查,最终使案件水落石出。

一九七三年春,河南省安阳铁矿银行分理处,发生一起特大抢劫杀人案。银行值班员被杀害,五万六千余元现金被洗劫一空。此案惊动了李先念副总理,批示河南警方尽快侦破此案,为民除害。河南警方岀动三百余警力,工作数月,案件仍无进展。

马玉林到了安阳,在成千上万个脚印中,锁定了一个穿回力球鞋和一个穿布鞋的两名犯罪嫌疑人。马玉林告诉安阳警方,穿回力鞋的人年龄约二十一岁左右,身高一米六七。马玉林还说,这个穿回力鞋的人耍了个小聪明,故意小脚穿大鞋,以麻痹警方。有了马玉林提供的线索,案件很快告破。

谢富治任公安部部长期间,对羊倌出身的马玉林运用他的独门绝技,破获一系列大案要案的消息将信将疑。谢部长怀着极大的兴趣,要亲自观看他的步法追踪和鉴定表演。

公安部有关人员设计了一个盗窃案,两人抬着“脏物”一忽儿奔跑,一忽儿翻墙,方向多变,步伐零乱,几次混迹于坚硬的水泥路且人流如潮的大街上,刻意给追踪者制造障碍。马玉林没有被迷惑,追踪三里多路,很快“人脏俱获”。

表演结束后,谢部长感到还不过瘾,指了指地面上刻意踩出来的一行似有若无的鞋印,要马玉林从警卫员中鉴别出是谁的脚印。十几个警卫员从马玉林面前经过后,马玉林断定踩下脚印的人并不在这群人当中。

马玉林疑惑地望着谢部长身边那个个头很高的人,也断定不是踩下脚印的人。他灵机一动,飞快地朝部长的脚扫了一眼,便胸有成竹地说,“谢部长,那行鞋印是您踩下的”。谢部长笑了,笑容里有着满满地赞许和期待。

礼 堂 演 示

咋子矿保卫科副科长,还给我们讲了马玉林老师在大礼堂演示“辨迹追踪”的故事。他曾有幸参加的那次全国企业安全保卫工作培训班,主办单位请来了大名鼎鼎的“足迹学”专家马玉林老师。

那时的马玉林老师约六十岁上下的年纪。他戴一顶解放帽,穿一套蓝色的旧中山装和黑色布平底鞋。两只袖子挽得很高,仍保留着在大草原放牧时的习惯,显得朴素中又有些土气,丝毫看不出权威人士所特有的派头和气质。

学员们大都听说,马老师原来是一个羊倌,靠自学成材,成为足迹、追踪学界权威,令人肃然起敬。这次马老师亲自给大家授课,令学员们受宠若惊,欢呼雀跃,感到莫大荣幸。

马玉林老师讲课,并没有讲那些深奥得玄而又玄的理论,而是联系实际,深入浅出地讲了自己的亲身经历及对足迹的体验和领悟。把课讲得生动形象,通俗易懂,引人入胜。

马玉林老师还着重讲了他在长期的实践中,所积累的一套较完整的辨踪经验。他一边讲,一边作着示范,解说脚印的轻重、步态、步幅、虚边、压力、带土等与人的性别、职业、身高、习惯、年龄、身体等基本特征的内在联系。还讲了在沙土地,硬地上,草地上,砾石中,雪地上,甚至在河水中及雨天如何辨迹追踪,如何摸索出其中规律,从而得心应手地运用步法追踪技术,使案件侦破取得最佳效果。

马老师讲完课,学员们一致请求马老师示范一下,让大家理论联系实际,增长知识。马老师先是推辞,谦虚地说,“老了,不行了,眼睛花了,看不清楚了”。学员们还是不依不饶地缠着说,马老师试一下,让我们开开眼界。马老师被逼不过,只好说,“那就试一试,看错了,同学们可莫笑话我这个老头子”。顿时,教室里响起了热烈掌声。

培训班主办单位的负责人率全集学员进了大礼堂。马老师被请到了一个不大的客厅休息,喝茶。大礼堂十分宽敞明亮。负责人让学员们按身高站成三排,亲自选岀了三位女学员,在几乎一尘不染的水磨石地面上走了一个来回。又回到原来的队伍中,等马老师来寻找目标。

马老师被请岀来了。他在水磨石地面上看了看,笑着说,“哈哈,原来是三个“穆桂英”!马老师顺着三人走过的地方察看着,说,“这个二十九岁,身高一米五七,偏胖”。

马老师没走多远就回来了,径直走到学员队伍前,朝学员扫了几眼,便走到最前排一侧位置,伸手将一位女学员拉了岀来,说,“是你吧”?大家见这位女学员身材胖乎乎的。有人用尺量了那位女学员身高,正好一米五七。有人问那位女学员,今年多大了?女学员回答,二十九岁。学员队伍又响起一阵热烈掌声。

马老师又顺着三位女学员走过的地方,边继续察看边说,这位身高一米六八,二十五岁,稍瘦。这位右肩膀比左肩膀稍低”。说着又走到学员队伍前,扫了几眼,走到后排中间,指着那位女学员说,“你出来,和大家认识一下”。这位女学员的身高,年龄都和马老师说的分毫不差。仔细看,右肩确实略低,身材略瘦。

最后一位,让马老师颇费了些周折。这位女学员故意恶作剧,先穿着平底鞋,走了一段路后,又换了一双高跟鞋。她这个马虎眼给马老师造了些麻烦。马老师察看着,心里很是疑惑。马老师又返回原地,重又察看一遍,笑了,这个调皮鬼,差点糊弄了我这个老头子。

马老师说,“这位女学员身高一米六三,年龄三十五岁。学员听了心里忍不住笑,马老师真的是老了,这回看走眼了,她顶多三十岁出头。马老师走近队伍,指着一位穿着入时的女学员说,“差点让你这个调皮鬼给糊弄了”。女学员笑着说,“马老师,您真的是长了一双神眼”!

大家问这位女学员年龄,回答说三十五岁,大家目瞪口呆。原来,人的实际年龄与生活条件,环境,情绪以及自身的保养与修饰都会产生一定的视觉误差。

后 话

马玉林老师于一九八一年因病逝世,享年七十五岁。马老师生前,公安部早就安排两名高学历,在刑侦中造诣颇深的年轻人给马老师当助手,一边学习他的足迹及追踪技术,一边编写成书,使之流传后世。但终因这门绝技太过深奥、复杂与神奇,以至于无人能够完全领会与掌握,只成为人世间一个美丽的传说。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作者 袁海善,网名 白头醉翁 。吉林白山人,爱好文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