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行就要做善事,不能做坏事,而且要相信做善事一定会得到好报,就是俗语所说的“好人有好报”,但是那些做了坏事的人却没有得恶报,反而活得更好,那么,做善事的修行之人是不是会眼红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或许不会,而是会等着,等着看坏人的恶报。其实,坏人一般情况下不会立刻得到恶报,俗话说“善有善报,恶有恶报,不是不报,时候未到。”那么,到底什么时候才是恶报的时候呢?老祖宗没有说,人们也不知道,只是等着看。要是按照量变到质变的规律来解释就是,恶人作恶到了一定的量的积累,就会发生质变,会得到恶报的惩罚。但是,什么样的量的积累才能发生质变呢?有没有数据统计?当然没有,只是人们那么认为。甚至有人说,恶人这辈子得不到恶报,下辈子就会得到恶报。其实,只是一种自我安慰罢了。

佛教为了劝人向善,要人们修行,行善积德就会得善果,但是对恶人却网开一面。有人行善一辈子也没得什么善果,也不能修行到佛的境地,而恶人放下屠刀,就能立地成佛。是不是有些不公平?从世俗的角度来看,是那么回事。但是从成佛的角度来看,就不是那么回事了。成佛与否要看悟性,而不是看善与恶。开悟了,立地成佛,不开悟做一辈子善事,也不能成佛。达摩见到梁武帝的时候说的就是这个意思,而梁武帝说自己建起了多少寺庙,度化了多少僧尼,应该能够成佛了,但达摩说,没什么用,距离成佛作祖远着呢。一句话惹恼了梁武帝。梁武帝把他赶出宫廷,不再听他讲经说法。而达摩预感到他的大法还没到广泛传播的时候,就到了嵩山后山一个山洞去面壁。修行九年,影子都印在石壁上。他把心法传授给慧可,而慧可在断臂的情况下才求得大法。到了慧能那里,就成了顿悟为法,立地成佛了。

修行只是一种门径,但并不是唯一的门径。就好比通往山顶的道路,要一步一步走,当然这是一种渐悟的方法,而顿悟的方法是直接乘索道上去,到达山顶,甚至一闭眼就上去了。在电光火石之间,人已经悟到了很多道理,尤其是人生的到道理已经明澈。当年慧能只是听人家念诵金刚经的句子“应无所住,而生其心。”的时候就顿悟了,至于回答师父弘忍的偈子,以及和师兄神秀的斗法,都是顿悟以后的事。就好比孙悟空到菩提祖师那里学道,去了只是打杂,好几年以后,祖师才传授他“金丹大道”。少林寺的武僧也是如此,虽然不能获得“金丹大道”,也不一定能成佛,但他们照样要打杂好几年,才能学到所谓的真功夫。而在打杂的过程中,很多功夫的基本要素或者称为基本功已经融入其中了。慧能跟着弘忍修行的时候,也是劈柴担水,舂米做饭,干了好几年,而且一直得不到重视,直到随口吟出了那首“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的偈子,才受到了前所未有的重视。弘忍传他衣钵之后,让他连夜逃往南方弘法。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杂也是修行,是磨练心性的必须。以至于有祖师说:“担柴运水,无不是道。”释迦牟尼成佛之前,有过几年的深山苦修经历,很难说,没有苦修,就一定能成佛。或许,磨炼可以让人的心性更加明朗。肉体疲乏了,精神就会显得纯净。但是,磨炼本身只是修行的一种途径,而不是必须。有人天生聪慧,一点就透,或者自己顿悟了,就不必要非得去磨练。就像禅宗所说的,佛性本自具足,何必到身外求呢?

但是,从世俗的观点来看,很多人都信奉佛,都要行善积德,都要求佛帮助自己,那么,他们能不能成佛?按照达摩的意见,基本上不能成佛,甚至一点用都没有。成佛要内求,而不是外求。外求的东西都是泥胎,要不就是骗子,真正的顿悟要内求,要“明心见性”。而行善积德只是一种自认为的获得善果的修行,有些自恋的成分。而做坏事的那些人,只要不做坏事了,就能悟到很多东西。那么,放下屠刀立地成佛的开放性能不能说明成佛的开放性?当然能。只要有心向佛,顿悟之后,立刻就能成佛,即便是监狱的犯人,也能顿悟成佛,只是,比较少而已。

其实,修行都是为了成佛,而所谓的成佛就是获得精神的自由和解放,甚至能达到自主灵魂去向的地步,当然,这种说法也只是一种说法,没有经过科学验证,需要辩证地来看待这个问题。修行可以达到一定的地步,但并不是所有的修行都能成佛。渐悟和顿悟都是修行的门径,有时也有假的渐悟和顿悟,只是执着于自恋的悟道一定是误入歧途的悟道。佛道本来是一体两面的东西,讲究修炼才能得道,才能成佛,甚至要把人生当成一种修行,也就有了“平常心是道”、“生活禅”等说法。

越是开放的学说越能吸引很多人来围观,越是开放的系统越能吸引很多人加入。宗教也不例外,具备一定的开放性,而佛教开放到“放下屠刀立地成佛”的地步,也就准备让所有人加入了。即便不加入,人们把人生看成一场修行,也就等于信奉了某种佛教理论,要渐悟或顿悟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不过,做很多善事不一定能成佛,而放下屠刀就能立地成佛,怎么都让人觉得不公平。还是放下吧,放下身外的一起执念,放下身内的一切执念,再来看自己,或许会有很大的发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