骄阳似火的七月,南京再现火炉般的灼热。得知江苏知青康养联盟太湖西山康养基地的徐老和张总将回访南京,知青们冒着高温,从不同的方向向知青故里汇聚。

知青之歌作者、南京知青纪念馆名誉馆长任毅一早就在知青纪念馆等候大家了。

已经有好几年没去知青故里了,一早我特意乘地铁在龙华站下,为的就是想看看江浦客运站。

出了地铁站,街对面就是江浦客运站,我站在人行道上,隔街凝望着这座建筑。四十多年前,曾多次在这里转车前往插队的第二故乡。今天,这里已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捧着手机,静静地打量着客运站,按下拍摄键的同时,也将青春的记忆重新定格在心间。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还以为和几年前一样,转车去永宁在江浦客运站内乘车,过街,推开客运站大门,却发现通往停车场的玻璃门上着锁,候车大厅内空无一人,出来,问停车场的保安,他告诉我现在乘车不在这里了,出门向右200米有个车站,在那儿候车即可。于是在当头的太阳下走向车站,这是一个停靠多辆公交的车站,看看站牌上有我应乘坐的车号,原来客运站已经不是这路车的底站了,静等吧。

十多分钟后,车来了,车上人并不多,还有位子可坐。司机驾车一路而去,欣赏着窗外的风景,昔日的江浦县现在是浦口区了,路况很好,绿化更是养眼,我离开江浦已经四十多年了,曾经的记忆早已被新型的社区所取代,这里的乡亲一定也体味着社会发展的成果。

很快车子停在了目的地,车站已经因道路建设而改了地方,我顺着记忆中的街道往知青故里走,路边见到一片荷塘,隔塘望去,原来到了侯冲人家。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很快到了知青故里,停车场停着几辆小车,没见到其他游人。正好拍几张照片,以往来时人很多,想拍几张风景还真不容易。

走进木栈道,知青故里的石碑就在眼前了,我拿出自拍杆顾不得高温了,先拍几张照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走进知青纪念馆,任毅,还有其他几位参加太湖西山康养会议的知青以及团队代表已经先到了。

知青纪念馆,虽然来过不止一次,但每次来都有新的感受。今天,任毅向大家讲解着纪念馆的建设过程、藏品的来历。发现馆藏又比以前多了,这里承载着知青们对青春的纪念和浓浓的知青情结。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知青纪念馆的后记这样写道:

“有那么一代人,他们有一段共同的命运,他们用身躯亲吻精神的花瓣,他们用心灵编织理想的花环,他们用微笑面对命运的挑战,他们用歌声唱响美好的期盼。知青岁月,冲洗了他们的稚气,锻炼了他们的筋骨,也成熟了他们的思想;知青岁月,铭刻在知青们的人生轨迹上,每一个知青的经历,或许都是一个故事,每一个这样的故事,共同折射出当年的时代印记。它令人回忆,引人思索,给人启迪。虽然那个时代已经久远了,但这一代人的深刻印永远都不会淡漠。”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任毅曾住过的小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江苏知青康养联盟太湖西山康养基地的徐老和张总参观完纪念馆后,欣然签字留念。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知青故里纪念碑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1969年5月24日作于江浦永宁的歌曲《我的家乡》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南京知青纪念馆前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姚徐老街牌坊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中午,任毅置办了一桌丰盛的农家菜肴,款待大家。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参观知青纪念馆后,大家驱车前往惠济寺南朝昭明太子曾经的读书处,参观三棵一千五百年前的参天银杏树及香泉古井。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在求雨山公园,瞻仰江苏四位文化名人“林散之”“萧娴”“高二适”“胡小石”纪念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