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冬城新貌

曲径通幽、光洁依旧的石板路,曾见商旅过往如鲫;斜阳古树、残垣断壁,无声诉说世纪沧海桑田。在云安区六都镇冬城村,至今保留着一段明清古驿道,见证西江与云城交通的繁华烟云;冬城明清古建筑鳞次栉比,掩映在新村民居绿树间,为乡村振兴增添厚重的文化底蕴。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冬城阮氏宗祠

冬城古驿道,由一块块石板堆砌而成的阶砌,大部分还保留完整。走近俯身细看,仍可透过光洁的石板面感受岁月的痕迹。踏上石阶,随着路径往深处走,一棵巨大的樟树挺立在眼前,竹影绿荫,村民在悠闲地纳凉。古驿道两边,是上世纪甚至更早的老旧建筑,随着改革开放后村民生活的日新月异,村民已经在周边建起了更多更好的房子,旧房子日渐废弃,留下斑驳的时光记忆。现在,冬城村正在重新修缮保护这段石板路,留住乡愁、留住历史记忆,建设精品示范村。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驿道边厚实的古建筑院墙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驿道通幽

“古时候云城日常生活的必需品都从西江运来,然后靠人力挑担运送到云城,这些‘箩头担’必经冬城。”村里老人阮伯,出生在解放前,见证了这里近百年的民生变迁。他介绍,冬城古驿道起码有数百年历史,在没有修筑云六公路前,是六都到云城的必经之路,每天从早到晚,往来商旅络绎不绝;在驿道旁边的石山涧,有沁人心脾的山泉水,称为“冬瓜水”。“往返的人,到这里都会在冬瓜坳歇歇脚,喝上一口冰凉的山泉水。”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冬城古驿道现貌

据了解,明朝万历五年(1577年),朝廷置东安县(今天的云城和云安),著名的抗倭名将陈璘落籍东安,任东安参将,并在六都大营练兵守备,冬城位于连接西江到东安县城的驿道中间节点上,享内外交通的便利,冬城自古经济较为发达。现在,冬城还保留了大量的明清古建筑,如五大家古建筑群、阮氏宗祠、炮楼等,形制恢宏、装饰精美,有着深厚的文化积淀。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记者:林瑞荣 朱雅渝

编辑:潘伟

责编:赖秀梅

值班主编:赵军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