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山东省滨州市举行国家宪法日领导干部宪法宣誓仪式。 新华社发

南都讯 7月28日,中宣部举行“中国这十年”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介绍新时代全面依法治国取得的历史成就。按照全面依法治国要求,坚持依法治国、依法执政、依法行政共同推进,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一体建设,深入推进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

数据显示,十年来,全国人大常委会推动督促制定机关修改或者废止存在违宪、违法等问题的规范性文件2万余件,国务院备案审查法规规章1.1万余件,切实维护宪法法律权威和国家法治统一。

有序推进合宪性审查

加强备案审查制度和能力建设

记者从发布会获悉,十年来宪法实施和监督全面加强。调整设立全国人大宪法和法律委员会,建立宪法宣誓制度、设立国家宪法日,有序推进合宪性审查。加强备案审查制度和能力建设,实行有件必备、有件必审、有错必纠。

数据显示,十年来,全国人大常委会推动督促制定机关修改或者废止存在违宪、违法等问题的规范性文件2万余件,国务院备案审查法规规章1.1万余件,切实维护宪法法律权威和国家法治统一。

在加快重要领域立法方面,立法机关编纂民法典,制定香港特别行政区维护国家安全法,修改完善香港选举制度,推进国家机构组织、国家安全、监察、国防、财政税收、环境保护、公共卫生等领域法律法规立改废释。截至2022年6月底,制定修改法律、行政法规730余件次,现行有效法律292件、行政法规598件,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日趋科学完善。

此外,立法机关推进科学立法、民主立法、依法立法,健全立法起草、论证、协调、审议机制,扩大公众有序参与,充分听取各方面意见。赋予所有设区的市地方立法权,各地结合实际开展立法工作,突出地方特色和针对性、实效性,为地方改革和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法治保障。

各行政复议机构

十年办复议案超190万件,纠错率13.6%

数据显示,行政复议化解行政争议的主渠道作用逐步彰显,十年来,全国各级行政复议机构共办理行政复议案件190.9万件,案件纠错率达13.6%。

在深化综合行政执法改革方面,全面推行行政执法“三项制度”,开展省市县乡四级全覆盖行政执法监督体系建设,推进严格规范公正文明执法。部署开展两批全国法治政府建设示范创建活动,第一批评选出40个综合示范地区和24个单项示范项目,第二批正在推进中。

此外,发布会介绍,我国法治政府建设不断深入,非行政许可审批事项全部取消,行政审批事项大幅压缩,各省市县政府全部制定公布权责清单。行政机关持续开展“减证便民”,推动各地区各部门清理证明事项2.1万多项,有效解决“奇葩”证明、重复证明等问题。

全国律师数达60.5万名

律师事务所3.7万家

中央全面依法治国委员会办公室副主任、司法部部长唐一军介绍,律师、公证员、司法鉴定人、仲裁员、人民调解员等法律服务队伍不断发展壮大,截至2022年6月,全国律师数量达到60.5万名、律师事务所3.7万家。

在完善国家统一法律职业资格考试制度方面,党的十八大以来,102.9万余人取得法律职业资格。此外,法学教育和法学理论研究进一步加强,培养造就一大批高素质法治人才及后备力量。十年来,共培养法学类本科生75.9万余人、法律专业学位硕士15.7万余人、法学一级学科硕士10.2万余人、法学一级学科博士9700余人。

推进传染病防治法等制定修改工作

强化公共卫生法治保障

近年来,我国在加强医疗卫生领域立法方面进展如何?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法制工作委员会副主任许安标回应南都记者提问称,全国人大常委会正在积极推进传染病防治法、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对法、国境卫生检疫法等法律制定修改工作。

许安标表示,十年来,国家积极推进卫生健康立法,强化公共卫生法治保障。中央全面依法治国委员会立法协调小组充分发挥立法协调职能作用,积极协调推进卫生健康立法,推动重要法律及时出台。

“一是制定卫生健康领域的基础性、综合性法律,即基本医疗卫生与健康促进法。二是修改药品管理法,制定疫苗管理法。三是制定中医药法。构建符合中医药特点的管理制度,保持和发挥中医药的特色和优势,加强中医药服务体系建设。”许安标称。

值得一提的是,新冠肺炎疫情发生后,全国人大常委会制定强化公共卫生法治保障立法修法工作计划,加大立法修法力度,取得重要的进展和成果。

许安标介绍,一批重要的法律制定修改出台。制定生物安全法,完善重大新发突发传染病、动植物疫情等生物安全风险防控体系;制定医师法,用法治守护“新时代最可爱的人”;作出全面禁止非法野生动物交易有关决定;修改动物防疫法等。公共卫生涉及的领域很广,在其他相关法律的制定修改工作中也作出有针对性的规定。

此外,许安标还介绍,一批重要的法律草案已经提请全国人大常委会审议,包括突发事件应对管理法、野生动物保护法、畜牧法修改等。

十年来依法查处垄断案件794件

不正当竞争案件23.4万件

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副局长、国家反垄断局局长甘霖介绍反垄断和反不正当竞争方面成效时称,我国建设高效有序的市场竞争格局开创了新局面,十年来依法查处垄断案件794件,不正当竞争案件23.4万件,审结经营者集中案3822件,及时的预防和制止平台经济、医药、公用事业等领域的竞争违法行为。

在全面落实公平竞争审查制度方面,审查政策文件468万件,纠正废止排除限制竞争的5.3万件,有力促进了全国统一大市场的建设,营造各类所有制、大中小企业协同发展的良好格局。

甘霖表示,十年来,我国建设公平透明可预期的竞争规则迈上了新台阶,积极适应市场经济发展要求。在这几年当中,已经两次修订《反不正当竞争法》,制定配套规章7部,还有平台经济、知识产权等反垄断指南8部。党中央首次制定了《关于强化反垄断深入推进公平竞争政策实施的意见》,明确了顶层设计和战略方向,同时加强了政策解读和宣传引导,增强监管执法的透明度和可预期性。

此外,甘霖还介绍,十年来,我国推进竞争监管体制机制改革取得了新成效,国家组建了市场监管总局,实现了一个部门统一执法。去年市场监管总局加挂了国家反垄断局的牌子,进一步充实反垄断监管力量,同时完善了国务院反垄断委员会工作机制,建立反不正当竞争、公平竞争审查部际联席会议制度,同时还强化央地协同,提升监管整体效能。

在参与全球竞争治理方面,甘霖介绍,我国与美、欧、俄、日等35个国家和地区签署合作文件,在RCEP、中韩等十个自贸协定中设立了竞争政策专章,同时我国去年成功举办了第七届金砖国家国际竞争大会,现在中国与美国、欧盟并列为全球三大反垄断的司法辖区。

正抓紧制定公共场所图像采集管理规定

织密个人信息保护的法律制度

许安标在介绍落实个人信息保护法进展时称,个人信息保护法的实施,有不少条款需要制定配套规定,比如公共场所图像采集管理、个人信息安全管理、个人信息出境安全评估等具体制度,有关部门已经出台或者正在抓紧制定这些配套制度。

许安标称,当下,网络已成为生产生活的新空间、经济发展的新引擎、交流合作的新纽带,在网络空间中个人信息的收集、使用十分广泛,涉及到每个人的切身利益,社会公众高度关注。我国高度重视个人信息保护,党的十八大以来,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通过关于加强网络信息保护的决定,制定网络安全法、电子商务法,修改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确立了个人信息保护的基本规则。通过刑法修正案,完善了惩治侵害个人信息犯罪的法律规定。在编纂出台的民法典中,将个人信息受法律保护作为一项重要的民事权利予以肯定。

许安标介绍,2021年8月,全国人大常委会审议通过了个人信息保护法,已经在去年11月1日开始实施。这部法律坚持立足国情与借鉴国际经验相结合,聚焦个人信息保护领域的突出问题和人民群众的重大关切,在已有立法基础上,进一步细化、完善个人信息保护应遵循的原则和个人信息处理规则,明确个人信息处理活动中的权利义务边界,健全个人信息保护工作机制,对违反个人信息保护的行为设置了严格的法律责任,切实保护公民个人信息。

“总的来看,个人信息保护涉及的领域很广泛,我们将在相关具体立法中进一步完善有关制度,织密织牢个人信息保护的法律制度。”许安标称。

认罪认罚从宽制度已实现常态化适用

稳定保持在85%以上

最高人民检察院副检察长陈国庆介绍,认罪认罚从宽制度的适用率已经稳定保持在85%以上,已经实现认罪认罚从宽制度的常态化适用。

陈国庆表示,认罪认罚从宽制度自2018年10月份正式确立以来,检察机关和其他政法机关密切配合,在依法严惩严重刑事犯罪的同时,积极适用认罪认罚从宽制度。对推动我国刑事诉讼模式向协作式转化,促进刑事司法由“治罪”向“治理”转化,推动我国国家治理现代化具有重要意义。

在介绍认罪认罚制度的实施效果时,陈国庆表示,一是惩治犯罪更加及时有力。犯罪嫌疑人、被告人认罪认罚有利于司法机关及时查明犯罪事实,有利于分化瓦解犯罪。二是促进社会和谐稳定成效显著。认罪认罚从宽制度有利于化解社会矛盾,维护被害人合法权益,被告人认罪服法成为一种常态,当前一审后被告人上诉率为3.8%,低于其他刑事案件14.5个百分点。三是当事人权利得到更好保障。依法使犯罪嫌疑人、被告人获得值班律师的法律帮助333.9万人次,非羁押性强制措施适用比例不断提高。检察机关还对7.2万名因犯罪侵害致使生活陷入困境的被害人开展司法救助。四是公平正义得到又快又好实现。适用认罪认罚从宽制度的轻罪案件,从侦查到审判的办案周期缩短,起诉后适用速裁程序、简易程序审理的占到了74.6%,既提高了诉讼效率,也节约了司法资源。

“当然需要强调的是,认罪认罚从宽并非一律从宽”。陈国庆指出,检察机关办理认罪认罚案件,要全面准确贯彻宽严相济刑事政策,对于严重危害国家安全、公共安全犯罪,严重暴力犯罪,涉黑涉恶犯罪,残害妇女、儿童等弱势群体的犯罪,以及其他主观恶性大、情节恶劣的犯罪,应当从严惩治的,不能因认罪认罚而简单从宽处理。对于轻微犯罪有从重处罚情节的,也要依法从严处理,从严把握从宽处罚的幅度。

数读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日趋完善

截至2022年6月底,制定修改法律行政法规730余件次,现行有效法律292件,行政法规598件。

法律服务队伍不断发展壮大

截至2022年6月,全国共有律师60.5万人,律师事务所3.7万余家。党的十八大以来,共有102.9万人取得法律职业资格,进一步加强法学教育和法学理论研究,培养造就一大批高素质法治人才及后备力量。

行政复议化解作用逐步彰显

十年来,全国各级行政复议机构共办理行政复议案件190.9万件,案件纠错率达13.6%。

行政机关持续开展“减证便民”

推动各地区各部门清理证明事项2.1万多项,有效解决“奇葩”证明、重复证明等问题。

“七五”普法规划全面落实,“八五”普法规划扎实推进,全社会法治观念明显提升。持续推动解决法治领域的突出问题,人民群众法治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不断增强。——中央全面依法治国委员会办公室副主任、司法部部长唐一军

十年来,国家积极推进卫生健康立法,强化公共卫生法治保障。中央全面依法治国委员会立法协调小组充分发挥立法协调职能作用,积极协调推进卫生健康立法,推动重要法律及时出台。——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法制工作委员会副主任许安标

党的十八大以来,人民法院把加强产权保护的要求贯彻到审判、执行各领域,推动产权司法保护取得新进展,先后出台《加强产权司法保护意见》《司法助力中小微企业发展意见》等规范性文件,将依法平等全面保护理念融入司法解释、案件审理中。——最高人民法院副院长、二级大法官高憬宏

检察机关和其他政法机关密切配合,在依法严惩严重刑事犯罪的同时,积极适用认罪认罚从宽制度。目前制度的适用率已经稳定保持在85%以上,已经实现常态化适用。这对推动我国刑事诉讼模式向协作式转化,促进刑事司法由“治罪”向“治理”转化,推动我国国家治理现代化具有重要意义。——最高人民检察院副检察长、二级大检察官陈国庆

我们在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历史进程中,要大力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法律文化,要积极借鉴人类法治文明有益成果,要扎根中国文化、立足中国国情、解决中国问题,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加快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中央全面依法治国委员会办公室组成人员、司法部副部长熊选国

我国建设高效有序的市场竞争格局开创了新局面,十年来依法查处垄断案件794件,不正当竞争案件23.4万件,审结经营者集中案3822件,及时的预防和制止平台经济、医药、公用事业等领域的竞争违法行为。——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副局长、国家反垄断局局长甘霖

采写:南都记者 刘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