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国家知识产权局发布了第二十三届中国专利奖授奖决定,21项来自武汉的专利荣膺其中,其中3项获得中国专利奖银奖。专利转化运用效果及创造价值成为重要的评奖指标,解决光纤到户最后一公里难题的发明专利创造30余亿元的价值。
据了解,中国专利奖是我国知识产权领域的最高奖项,也是中国唯一对授予专利权的发明创造给予奖励的政府部门奖。该奖项由中国国家知识产权局和世界知识产权组织共同主办。
梳理发现,三项中国专利奖银奖分别是长飞光纤光缆股份有限公司的“一种VAD法制备光纤预制棒的装置及方法”、中国五环工程有限公司的“半水法湿法磷酸工艺及系统”、烽火通信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一种具有兼容性的小弯曲半径单模光纤”。

“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是企业的‘命门’所在。”本次获得银奖的发明专利无一例外都是掌握了关键核心技术的高价值发明专利,从而掌控产业发展主导权,甚至创造亿元价值。
如果把国家信息网络大容量传输的高速公路比作“主血管”,烽火通信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本次获得银奖的专利,则是帮助构建了丰富的“毛细血管”信息传输通道,打通了光纤到户最后一公里。由该项专利带来的产品销售额已超过31亿元。
早在2010年,烽火通信开发了“超大容量、超长距离、超高速率”的三超通信技术,构建城市之间宽阔的信息高速公路。
交通大动脉有了,还必须有大量的毛细血管支撑,将光信号紧紧束缚在光纤的纤芯范围内,这个范围占头发丝般细光纤的面积比还不到1%;不仅如此,还要与信息高速公路采用的光纤良好对接,让光信号安全快速通过“匝道”而不拥堵。这就是光纤到户“最后一公里”难题。
烽火通信的光纤技术专家倾注了十余年心血攻关,解决了这一难题,使得我国光纤到户发展进入了快车道。
该专利产品解决了“火星探测”“中国天眼”等国家重大科学工程的核心元件关键技术难题,为“宽带中国”战略的实施奠定了核心的光纤元件基础。
截至2020年底,专利产品销售额超过31亿元人民币,新增利润超过5亿元人民币,新增出口额超过12亿元,产生了巨大的经济效益。
长飞公司的获奖专利使得光纤预制棒生产不仅尺寸大、拉丝长度长,制作效率高,同时还具有工艺简单灵活,制造成本低的特点,非常适合大规模生产。
9年来,长飞单根光纤预制棒拉丝长度从7000公里延长到1万公里,技术领跑全球,掌握了关键核心技术的专利功不可没。
武汉电信器件有限公司本次获得了中国专利奖优秀奖,获奖专利开创了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光模块解锁新技术,推动了光模块国产化。
相关专利技术已在传统的通信网络、光纤接入、数据中心、5G等领域开展了大规模工程应用,到2020年底,累计实现经济效益超29亿元。


以上文章内容来自长江日报。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7日内与本平台联系(邮箱:2900646553@qq.com),我们将在第一时间给予处理!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公众号“激光之家”订阅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