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坐席

韩新利

周末回家参加朋友儿子的婚礼。

在农村婚宴当天,我们这里是两顿饭,早上炒菜,米饭,菜是八菜一汤,一汤不是汤而是一汤盆大烩菜。米饭是红豆米饭。中午,菜馍,菜是十三花既十三个菜:(六凉七热必有硬菜,鸡,鸭,鱼肉,蒸碗子)条件好的还是二十件子(二十个菜)重八席(十六个菜)

九点多钟呼朋唤友来到主家。粉红色的婚宴棚帐温馨甜蜜,薄纱轻摆,大圆桌,靠背椅,上面红底,红花,红绒台布华丽美艳。看客的,跑腿的,敲鼓的,唱戏的,记账的,上礼的,人来人往喜气洋洋。

上好礼随人流入座,凉莱上齐,热菜紧跟,烩菜端来,有长者招呼快吃,快吃,吃口米饭,豆甜米香浸入鼻腔。热菜,凉菜,色香味俱全。烩菜在蓝田那是一绝,白菜,豆腐,冬瓜,配上海带红萝卜,五颜六色,再浇上一勺泼汁子(红烧肉)一盆漂着红油,从视觉上让人垂涎的大烩菜让吃席的人迫不及待。在红油汤中挟起一块豆腐送入口中,烫舌烧唇。真应了那句心急吃不了热豆腐。豆腐的纯香瞬间就能勾起儿时在豆腐房把刚开包的豆腐用手搬一块,快速送到嘴里时的那个味道。

豆腐是烩菜的灵魂,没有豆腐,不叫烩菜。白菜是百娃蔬菜,经济实惠,但在蓝田厨师的手里能让它身价倍增。不是说,不是说慈禧太后也大赞蓝田厨师做的喔“金边白菜”特别好吃。

其实芥香炝鼻的凉拌萝卜丝,也是道就米饭的好菜。那是冬天红白事上不可缼少的一道菜,把当年的芥末籽炒香,研面,用滚开水泼烫,才能把朴素的萝卜做成人人都喜欢吃的下饭菜。

吃饱喝足准备下席,有位过六十多岁的胖女人,说别急我再要碗饭,众人纳闷,端饭的招呼谁还添饭,大家摇头:,那女的说:倆碗饭都给我,端饭的人用惊愕的目光扫视大家,一脸不屑。

朋友用胳膊碰我一下,眼神视意,原来那女人把两碗饭和桌上剩下的一碗,全倒在随身携带的塑料袋里。一位带小孩的中年女人让续菜的人给自己吃饭的碗里打了一碗豆腐,嘴上说过事的豆腐最好吃,手却在桌下把那碗豆腐和最后一道没人动的菜,倒进了手中的塑料袋。

转过身朋友和我异口同声,村风不正。

俩人一共拿走了五碗饭,两碗豆腐,照这样十席二十席,每席要有一个人拿,主家准备的席就拉拖咧【不够了】。让人想不通的是在生活奢侈的今天仍然有不顾尊严的人。难道吃一顿能饱十年。

座席看人品,有修养的人在看客的没发话说吃时,是不动筷子的。夹菜从来都是离自己最近的,从不在菜碟里翻来翻去,而且时不时的还要放下筷子。不象有些人!菜刚上桌,先给自己娃碗里放,只要娃爱吃,恨不得把菜全倒进娃碗里。在家里贯娃,在大庭广众之下,就应该告诉孩子吃饭的礼仪。

有些孩子把没喝完的饮料拿走也罢了,有十几岁的孩子竞然把没开瓶盖的雪碧,可乐拿回家难道大人不知道吗?就今天这生活水平给孩子买不起吗?

我说 这不是孩子的错。

这是言传身教的缼失。

老祖宗留下最基本的传统文化,在人们自觉与不自觉中慢慢消失。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作者:韩新利,蓝田蓝关镇人,六零后接送孩子奶奶一枚。前半生面朝黄士背朝天,对家乡生活有着天然的热爱。酷爱阅读却掣肘于农活繁重。而今己到含饴弄孙之年,闲暇之余拙笔书写生活往事,也算是修篱种菊丰盈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