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守儿童的教育一直是社会广泛关心的问题,为关爱留守儿童,解决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7月1日,湖北第二师范学院“云上慧”志愿服务队赴湖北省恩施市实验小学进行了线上支教。我作为团队的一员,在短短二十天的时间,帮助了许多孩子解决了学习上的困扰,和志愿者们一起见证了孩子们的童年与成长。

课前的精心准备

支教之前,我曾无数次幻想着给孩子们上课的情景。正所谓所爱隔山海,山海皆可平,虽然不能去线下支教,但是在当今在互联网这个大环境下,我和小朋友可以通过一根纤细的网线连接下在屏幕上与小朋友相见。

万事开头难,这次的支教对我来说也是。学生时代的我每次看到我的老师在课堂上能把整节课的知识点完美地传到一起,话语间能很好地承上启下,我就无比羡慕老师们的讲课水平。我的性格一直都是比较内向的,为了能顺利地讲好第一节课,我去网上搜索了许多资料,还向之前参加过支教的同学了解经验,最后还拟写了一篇讲课稿来随时提醒自己接下来该讲什么。这些事情不能说每件都做到了完美,但都是尽我最大努力去完成的。

图为志愿者在教小朋友学习英语对话。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图为志愿者在教小朋友学习英语对话。

课上的爱心辅导

经过了各种准备工作,我终于迎来了支教期间的第一节课堂。此次支教的目的不仅仅是为了给小朋友带来知识,更多的是帮他们树立远大的理想,聆听他们的心声。

课堂上的四十分钟其实很短,一个知识点接着一个讲完再看看发现只剩下两分钟了,还舍不得下课。小朋友们真的太可爱了,原比我想象的要积极,虽然有着屏幕的隔阂,距离的相差,但也无法抵挡孩子们溢出屏幕的热情和他们对知识的渴望。我在传递知识的同时,他们更像一束光照亮着我平淡的生活,也因此增添了我人生中一笔五彩的颜色。所以当上完第一课的时候,心中也是满满的成就感。

第一节课对我来说是成功的,我完全沉静在讲课的过程中了,小朋友也听得不亦乐乎。原来当我全身心地投入到一件事情中,时间会过得很快。我的加入不仅能够成为小朋友们知识的传播者,更能成为他们人生路上的启明灯。让他们在成长的过程中,难过时有人倾述,困惑时有人引导,进步时有人分享。

在小朋友面前,我有着双重身份,课堂上我是他的老师,下课后我就是他的好朋友。每次下课的时候,我都会与小朋友聊聊天,他也会不停地与我交谈着,我们一起谈论动画片中的人物和一些美食节目......我融入了他的童年世界,很开心。

图为志愿者结合学生的课本内容来备课。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图为志愿者结合学生的课本内容来备课。

课后的动心收获

不知不觉已经给小朋友们上了二十天的课了,我从一开始的不会做PPT,不会随机应变,也不会维持课堂秩序......到了现在可以比较熟练的制作PPT,寻找上课素材,在讲课时随机应变,这样一点一点的成长都是源自于我的支教活动,同时我更充分理解了“于教育而言,十年很短,一课很长” 这句话的深刻含义。没有成为一名教师之前,我从来不知道准备一节课需要花费这么长时间以及如此的精力。但也正如那句话说的“苦尽甘来,苦会尽,甘也会来”虽然每一次课都需要准备好长时间,虽然每一节课都还有些紧张,虽然每一节课结束嗓子都变得沙哑,但每次看到小朋友们回答问题时候的积极配合、做笔记时候的认真,以及每节课结束时小朋友们来到摄像头面前和我挥手说再见,真的非常让人感动。

图为志愿者教小朋友学习倍数的问题。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图为志愿者教小朋友学习倍数的问题。

这次线上支教对于我来说就像是一场心灵的修行。如果有人问我支教有什么意义,我可能会说支教并没有人们想象的那么神圣,我们不可能在短短的几天教会他们太多的东西,也不能从根本上变教育现状。但是,我们至少为他们打开了一扇窗户,让孩子们看到了外面的世界,能给那些处于山区环境下的孩子一点走出去看看世界的动力和憧憬。同时,我希望这些孩子能够早早的明白为什么要用功学习,也希望他们明白,年少时多受读书的苦,将来才能有更多机会去他们理想的大城市。支教活动虽然即将结束,但是一颗颗关爱的心会永远存在, 我的“支教之旅”也还没有结束。(通讯员 魏雅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