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随着全国重大非遗活动在济南举行,非遗不断提升着济南的城市影响力和美誉度。拥有大量非遗人才、丰富非遗资源、深厚非遗积淀、悠久非遗传统的济南,一座“非遗之城”正在悄然显现。济南已经找到了关于非遗的正确打开方式,在新时代,不断焕发出新活力,成为济南文旅产业发展的有力引擎,也成为助推提升城市软实力的实力载体。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扶持+推广+活化 济南非遗保护传承的扎实脚印

济南,这座古老的城市,从龙山文化发展至今,拥有厚重的历史文化,城市文脉发展源远流长,丰富的非遗资源更是灿若星河。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目前济南拥有国家级非遗名录13项、省级74项、市级450项,建有全国首个城市传统工艺工作站,相继举办了五届中国非遗博览会、全国非遗曲艺周、全国非遗扶贫工坊产品展示展销活动等全国性品牌活动。2020年荣获全国非遗扶贫品牌行动、全国非遗进校园优秀实践案例、全国非遗与旅游融合优秀案例。

自2018年以来,市有关部门先后修改出台多项政策,对市级非遗代表性项目名录、非遗代表性传承人和优秀民间艺人进行扶持。开展知名传承人公开招聘学员工程,开设公益培训班,拓宽传承渠道,推动乡村文艺人才传承发展。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近年来,济南市文化和旅游局秉承非遗“活态传承”从娃娃抓起,打造了具有泉城特色的“泉润非遗文传校园”非遗传承与学校教育融合工程品牌,持续推进“非遗传承人校园授课”模式,目前,商河县实现了鼓子秧歌校本课程全覆盖,市里支持设立74所试点学校,非遗课程班成为打造特色学校、培育学生美育的重要课堂,普及率达到60%以上。

在非遗扶贫方面,济南从2017年就着手布局,2018年9月13日,明府城百花洲传统工艺工作站正式挂牌成立,成为国家支持的第一家城市工作站。2019年5月30日工作站在全国率先启动了非遗扶贫就业工坊展示展销活动,承接10个扶贫省市自治区160余家非遗工坊参与线下展销,其中30余家工坊参与工作站搭建的京东非遗线上平台,全国各地选送产品共计12大类、380余种、1万余件。

2021年以来,济南推出了鲁味斋、章丘传统葫芦雕刻、钢城区刘家葫芦烙画、历下区中国绳结艺术、先行区德兰柳编作为典型非遗助力扶贫优秀案例。济南市章丘区文祖街道、济南市济阳区仁风镇、济南市济阳区济阳街道分别被评为第一批、第二批、第三批全省“非遗助力脱贫推动乡村振兴”典型乡镇。还组织传承人开展扶贫技艺培训班,扶持章丘传统葫芦雕刻技艺、商河老豆腐等3个项目举办扶贫培训班45班次,针对贫困村、贫困人囗、残障人员组织培训班,培训人次达4000余人次,带动就业1000余人。中国结艺、德兰柳编等项目开设“非遗公益传习班”,培养学员数万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此外,济南还积极推动非遗走上“云端”,打造非遗展示交易平台。不断挖掘“曲山艺海”的非遗资源,建立了两处全国非遗曲艺书场的试点,还承办了全国非遗曲艺周。

同时,记者还从济南市文化和旅游局了解到,为了保护济南非遗,并对非遗资源进行活化,济南自2017年起建立市级传统工艺振兴项目库,每年评审5个项目纳入项目库,给予连续两年资金扶持,目前项目库已有20项,纳入国家级、省级传统工艺振兴项目库分别为2项、7项。

拍摄济南民间传说动画片,以现代科技手段传播济南名人文化。打造非遗示范社区、传承基地,命名一批市级非遗传承示范社区,创建13所省级非遗传承教育实践基地,市中区被设立为省级“非遗在社区”试点。

大力支持非遗博物馆建设运营,目前已建成13个黄河非遗博物馆以及一批非遗项目专题博物馆,还支持各村镇建设村史馆等进行地方文化进行展示。设立2个省级文化生态保护区、2个省级文化生态名村名镇,大力推进非遗整体性保护。(张晓涵)

来源:天下泉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