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原标题:《地方特色产品塑造城市文化商品,淄博营商环境》

隋唐时期的明器,以陶瓷器为主,唐代明器与汉六朝明器最显著的区别是质地的不同。唐代制陶的泥土多为白色、红色,而六朝以前多为黝黑色,唐代红色土的人俑多不施彩釉,其白色的都加上各种彩釉,遂使其形象特别鲜丽。唐代的瓷器成熟,彩釉被广泛应用,这是瓷器的一大进步,陶俑的制作技术遂藉此而别开生面。

宋代是陶瓷器发展的一个重要时期,宋代设礼器局,专门制作官方祭器。北宋末年战乱纷繁,宋高宗南渡,徽宗时期所铸礼器“散失皆尽”,此后国力衰微,礼器则多选用陶瓷来制造。北宋以后,明器的材料渐渐多样化,纸质明器逐渐在各阶层流行开来,这也导致其他材质的明器生产规模相对减少,但并不是消失和

被替代,从宋代墓葬遗址发掘出土陶制、木制明器说明了这一点。

南宋开始青铜礼器渐渐废止,这一时期瓷制礼器生产较多。宋元时期南方的陶瓷器有了较大的发展,青瓷广为流行,在山东地区的大型墓葬中发现有大量的龙泉窑青瓷制品,在多地墓葬中也出现了作为随葬明器的青花瓷器皿。这一时期,山东地区承受着尤为严重的封建剥削,除此之外还不断遭受着外来的军事侵扰和野蛮统治,社会经济一直萎靡不振甚至出现严重的滞退。

的提高,无论在官窑还是民窑都形成了较为系统的制瓷方法流程。明代瓷器在制作工艺和技巧上很大程度上传承了前代的优点和经验。

明代礼制完备,帝王对祭祀活动高度重视,以儒学为本的礼制思想不断得到强化,各种礼仪活动数不胜数,仅宫廷祭礼就分为大祀、中祀和群祀等。在明洪武时期,统治者明确规定了祭祀相关的一些制度并规定仅使用瓷器作为祭器,陶器在这一时期正是退出了制作祭器的历史舞台。

并且对瓷制礼器的形制色彩、组合数量和纹饰这正等都做出了明确的规定。明代嘉靖、万历时期烧造了大量的陶瓷礼器,明代瓷制礼器在受到礼教、礼制思想的高度政治化影响,在这个过程中表现出了极高的艺术化倾向。明代统治阶级儒学思想浓厚,尚古倾向较为严重,在这种政治环境文化氛围的影响下,礼器在设计上也极力与主流思想融合,出现了大量富有古风古韵的瓷制礼器。

明代的瓷制礼器在器型上追求复古,所以一直采用延续下来的鼎、簋、鬲、觚、壶、尊、爵等造型类别,其中鼎的数量最多,尊、觚、瓶、爵、簋、鬲等器物数量也占有不小的比重,它们的共同特点就是在造型上追随器物原始的形态,近似商周时期青铜礼器中的同类器物,纹饰多样,多采用缠枝花卉、螭龙、饕餮或者八卦、云鹤、潮水纹饰,搭配兽耳衔环、出戟、鼓钉、立耳等立体装饰特征,色彩华贵,施有白釉、紫彩、金彩和绿彩并配以青花、珐花等。

声明:本文素材来源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