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盟作为法定协调人在伊核谈判问题上发挥了重要作用,但是近日它的高级官员的相关言论与欧盟的在伊核谈判中角色不符,显得有些怪异。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本周早些时候,欧盟外交事务负责人博雷利的发言人彼得·斯塔诺对记者说,在欧盟的斡旋下,德黑兰和华盛顿举行了最新一轮会谈后拟定的“最终文本”中包含了所有可以谈判的内容。斯塔诺坚持说:“这是同意(yes)还是不同意(no)的问题。”他补充说,“没有其他妥协的余地了。”博雷利本人当时也称这份文件为“最终文本”。

欧盟外交官的相关言论至少具有两个方面的特点。第一个特点是发言具有浓烈的最后通牒意味,摆出对伊朗不再妥协的强硬姿态,试图逼迫伊朗尽早接受文本。第二个特点也是更为重要的特点是,发言内容超越了欧盟的权利范围。欧盟没有资格公开声称相关文件为“最终文本”。最终文本只能是谈判所有参与方都同意之后的文本,而不能仅仅是欧盟同意或者还有美国同意(美国虽然至今没有正式对文本做出回应,但是已经声称认同此文本)的文本。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欧盟这样做似乎是要抛开原有的由中俄英法德伊美参与的欧盟为协调人的维也纳间接会谈机制,开辟一个只有美伊参与,欧盟做中介的新的间接会谈机制。由于欧盟可以代表英法德的立场,这一机制实际上排除了中俄的参与。这一机制的形成似乎以在6月举行的多哈会谈为标志。8月4日举行的所谓维也纳会谈,如此看来只是多哈会谈的继续,甚至可以说是第二次多哈会谈,因为英法德并没有派遣高级谈判代表参加。

美欧之所以这样做可能与它们在乌克兰危机后执行孤立俄罗斯的政策有关。在俄乌冲突爆发后不久,美国更频繁地表达与伊朗直接会谈的要求。欧美这样做也可能与俄罗斯的要求有关。俄罗斯曾经提出美国应向俄正式保证,与伊朗达成的任何关于“重返”的协议,都不能损害俄同伊朗间的正常经贸关系,言下之意是俄在这方面应获得美国的制裁豁免。美欧通过这种新的会谈机制似乎既孤立了俄罗斯又避开了俄罗斯要求美国提供保证的要求。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不过,如果美欧这样做,那么其推出的“最终文本”就不可能是关于重返2015年伊核协议的文本,更像是一个由美欧伊三方达成的关于伊核问题的临时协议文本。这样的话关于“重返”的谈判实际上就已经正式以失败而告终了。如果伊朗在此情况下接受这个所谓的“最终文本”的话,伊朗至少伊朗政权很可能会犯战略错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