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来自喜马拉雅的
第1457份礼物
2022夏天,5000万人次,为野牦牛留下眼泪。
于7月份上映的纪录片《众神之地》,目前在B站上已突破5000万播放量,豆瓣获得9.3评分。首集《荒野上的轮回》即聚焦人与野牦牛的关系,让观众对此高原生灵产生新的理解:坚韧、温敦、可爱,充满神性……它们是荒原上,最后一批不屈的灵魂。
导演曾海若曾多次深入藏地,创作了《第三极》等佳作;这次,他又在这片灵性土壤中,与野牦牛的对话里,获得了怎样的启迪?我们邀请导演进行了专访,一起走进他心中的“众神之地”。
《众神之地》海报 | 图源水印
每一个经自然点化的物种
都是留存于世的神迹
牧民智达骑着摩托车跑了。留我在偌大的草原上与一阵尾气里凌乱。
照例去拍摄牦牛群的一天,智达却表现得很反常。他拿着望远镜看个不停,突然就要往外走。一番短暂的询问,我们得知,母牛跑了。据说在卖牛后的第二天早晨,母牛都会跑出去寻找自己“丢失的孩子”。
前期调研我们便了解到这个情况,也和智达说好一旦出现就通知摄制组拍摄。但当那一刻到来时,智达什么也顾不上了。
“你干什么去?”
“母牛跑了!”
“不是说好了通知我们吗?”
他骑上摩托车“噌”地窜了出去,一会就没了踪影。我连忙让摄影师去追,为了拍摄,摄制组专门买了一台摩托车,但还是没能追上草原的老手。半途起了无人机,才在空中捕捉到了牧民追牛的大远景。虽然母牛的表情、眼神我们无从得知,但却能清楚地感知到,万物有灵的含义。
牧民智达追赶因寻找孩子而离群的母牛
拍完《第三极》后,我一直有感于这种人与自然的连接,比如藏族农妇与黑颈鹤、老人与放生羊的故事,但还不够。后来又去往云南调研,知道了一群与当地人有激烈冲突的亚洲象,《众神之地》的想法也由此萌生:傣族人一边崇拜大象,一边把它们称为“杀人象”;人与自然究竟是一种怎样的关系?这是我想通过《众神之地》去探索的。
于是慢慢有了纪录片中4种生灵的呈现:白海豚、亚洲象、东北虎,它们所面临的是不断扩张的人类活动与领域,一度被列入濒危名单;野牦牛则有着不同的境遇。雪域高原之上,依然保留着纯粹的万物崇拜,不需要担心人与牦牛有真正意义上的冲突,因为信仰,让彼此共生。
从人与动物的关系来说,野牦牛故事的呈现也是最丰富的——
野牦牛昆仑下山,抢走了牧民智达的牦牛群;人与野牦牛,究竟谁才是主人?
野牦牛昆仑下山“抢亲”
已经17岁的老野牦牛断角,则留下在牧民江才的牧场生活,并赋予了弱小的家牦牛强大的基因;但野性的血脉,是增强还是削弱?
野牦牛断角来到江才的牧场
还有“荒原孤儿”小野牦牛,从小被人类收养的它,是否能够回归自然?
被收养的小野牦牛与巡护员共同锻炼
僧人格列也在探索,面对制作野牦牛面具的重任,他走向荒原,亲眼去见证那些英勇、庄严、无所畏惧……
绰珠巴盛会的僧人格列,头戴自制野牦牛面具
“每一个经自然点化的物种,都是留存于世的神迹。”动物是,人类是,万物皆是。
牧民智达不只一次和我说:“看看这头牛,多漂亮!”
“世界上最好看的动物是什么?”
“就是这头牦牛。太好看了,太完美了。”
野牦牛我见了很多,确实很威武,但是要说有多完美,我其实不太理解。而面对着抢走自己家畜的昆仑,智达的眼里,流动着由衷的赞叹。
它们是荒原上
最后一批不屈的灵魂
野牦牛昆仑,是拍摄中最大的变数。
在前期走访中,我们了解到“野牦牛抢亲”的现象,并据此规划了一个脚本:野牦牛之间发生争斗,失败者下山抢亲。不久它的孩子出生了,带有野性血脉的小牦牛想回到荒野,但最终它没能适应,失败了。实际中我们确实拍到了抢亲,但没有料想到牧民会卖牛,在藏地人们养牛通常是为了挤奶,而不是买卖。这个意外,也是故事的开始——昆仑出现了。
它就站在那里,不冲击也不躲避,带来强烈的压迫感。野牦牛的力量不在于一瞬间的爆发,而在于不断积蓄的沉着。镜头拍过去的时候,摄影师手都在发抖,后期做了防抖处理。我们都很清楚,一只野牦牛向自己冲过来意味着什么。
野牦牛昆仑
我立马决定让它成为《荒野上的轮回》的主角,之前一直没有主角,都是在零散地拍摄,那时摄制组已经在藏地待了半年多。我们希望有争斗、交配、迁徙等等镜头,呈现波澜壮阔的图景;但大部分时间牛群都在吃草、休息,高原上的时间被无限拉长,我们能做的只有等待、等待和等待。当然肯定免不了危险,有一次就遇上了牦牛向我们冲撞的情况,一位摄影师摔倒差点骨折,疼了很久,万幸的是没有大碍。
中间的过程很绝望,但幸好我们多坚持了一下。
冲突发生在一个卖牛的早上,好久不见的昆仑出现了。这次它不再观望,开始不断在牛群里冲击,无论怎么扔石头都赶不走,但是突然又离开了。昆仑反常的举止,一定是有原因的。我们回看素材才发现,就在昆仑离开之前,一只要被卖掉的小野牦牛倒在血泊中,死掉了。没有一个人,注意到这场死亡。
智达说,过去卖牛,小牛口鼻出血、受伤是常有的事情,但从来没有死去的情况;我们才意识到,让昆仑离开的不是人类投掷的石头,而是小野牦牛。它应该是昆仑之前“抢亲”时留下的孩子,因为昆仑的冲击,唤醒了血脉中的本能而不断奋力挣扎。最后一个离开,一个死局。
一切都发生在短短的几分钟之内,震惊之余,唯有遗憾。不少观众也为小野牦牛的死而动容,同时可以发现,这些泪点与人类息息相关。如果不卖牛,昆仑就不会出现,如果昆仑不冲撞,小野牦牛也不会挣扎至死。我们与自然共生,密不可分。
将要被卖掉的小牛,最终死在了卡车上。
小野牦牛死后,智达来到山上唱起《动物哀歌》。
但在当下社会,人类却与自然割裂了。繁忙的生活让人忘记了天地之初万物崇拜时,对自然的敬畏。我们不断变得强大,似乎很少渴求与自然的联结,但需求一直都存在,它是人类重要的本能。所以我想通过《众神之地》告诉大家,人是可以和自然沟通的。自然是丰富的,可以感知的,而感知本身将扩大你的感受能力,而不被拘泥摩天大楼的方寸之间。
我看到牦牛昆仑的第一眼,就赶紧让摄制组架起机器,磨蹭着草地一点点靠近,大概只剩二三十米,我看清了它的眼神:那是荒野的精神。
那一刻,我和昆仑,同在众神之地。
野牦牛昆仑
抵达真与真实
有人为牦牛哭泣,也有人觉得过于煽情。
《众神之地》上映之后,受到了大家的喜爱;同时我也听到了不同的声音:人文气息太多、感情太多、主观太多。
首先从类型出发,我们会给纪录片贴各种标签。但我觉得标签太不重要了,它只是一个引导,当你进入之后,就不该再受其影响,而应该有自己的理解。自然、人文、动物……都没有错。
主观则是纪录片一直都在讨论的问题。《众神之地》讲述的是关于人与自然的故事,它和大家看的很多隐去人类作用的BBC大制作是不同的。那些动物的命运、生活方式,已经永远地被人改变了。我们没有办法忽略人的作用,去“客观”地拍摄动物的行为。
我也认为不可能做一部完全客观的纪录片。不要解说词、音乐,这不代表就是客观的,而代表着以主观的方式模拟客观,这个客观本身也是主观的。纪录片所要表达的真与真实,不在于表面,而在于你是否能感受到那种真实。
我们对此深有体会。一旦把机器往那里一架,人其实已经介入其中了,那为什么不一起去达到真实的状态呢?
注视着镜头的野牦牛
剥下外壳,让心灵真诚对话,这种简单的感觉,在现代社会中尤为难得。我希望《众神之地》是能带领观众走向这种真实的,从某种程度上来说,它帮助我们调频,与自然共振,让内心安静下来,拥有体会的能力。
你很难想象,全国观众都会喜欢野牦牛,很多人根本就没有见过。他们为什么要对野牦牛感兴趣?
或许这就是答案。
点击卡片即可转至购买页
查看醍醐开放职位
醍醐艺术中心·拉萨
拉萨市仙足岛环岛南路 0891-6626599
醍醐艺术中心·上海
上海市莫干山路50号3-108 021-63152563
醍醐衙门店·拉萨
拉萨市大昭寺清政府驻藏大臣衙门口 0891-6831926
醍醐古树店·拉萨
拉萨市大昭寺八廓街旁拉让宁巴古院口 0891-6549551
吉本岗艺术中心
拉萨市小昭寺路与北京东路交叉口东北侧 0891-6670651
热门跟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