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图书馆东馆的建设一直牵动着广大读者的心。这座图书馆总建筑面积11.5万平方米,地上7层、地下2层,是目前国内单体建筑面积最大的图书馆。它形似一块经过精心雕琢的玉石,坐落于一片城市森林中。
8月16日,上海图书馆东馆(下文简称“上图东馆”)开启正式开放前的又一轮公测。早在今年1月,上图东馆已推出公测项目专题活动“乐听阅享”,邀请读者在视听盛宴中体验这里的音乐馆藏服务。这一轮公测开始于8月16日,结束于8月27日,需提前预约。公测期间,上图东馆将开放一楼少儿区、无障碍阅览室,二楼报刊乐龄区,三楼阅读广场,四楼法律馆、全球城市馆、地方文献馆、家谱馆、手稿馆,五楼设计馆、前沿科技馆、健康生活馆、表演艺术馆、音乐馆、美术馆,七楼阅读推广区。读者可以使用普通外借服务,参加各类共读活动与展览。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更特别的是,读者在此番公测中也可预约导览,在馆员陪同解说下参观东馆的“热门路线”。上图东馆可提供读者阅览坐席近6000个,完全开放后给读者的使用面积更高达80%。澎湃新闻记者特先行探馆,为读者呈现此次公测开放最值得一看的打卡点。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8月16日,上海图书馆东馆开启正式开放前的又一轮公测。 全文现场照片若无特别署名 澎湃新闻记者 罗昕 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前来公测的读者们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中庭

走进一层中庭,抬头可见各个楼层错落有致的开放空间,它们对应着图书馆的不同功能区域,分别拥有着不同的景观视野——东向世纪公园,南向新建图书馆公园,西北向浦东城市空间。而内部中庭的灵感源自苏州园林的太湖石:太湖石多孔,有许多重叠和连通的开口,让人们可以通过太湖石看到相互渗透的前后景,正如身处图书馆各个空间的人们,也能在抬头的瞬间发生视线的交流。
中庭的地面也别有用心,它其实是一件水磨石的艺术品,来自上海本地的艺术家申凡。整个艺术品的取材来自两种上海图书馆的馆藏。一种是老报纸《申报》。作品对报纸版面元素进行了抽象处理,将报纸文字处理为大大小小颜色不同的色带,但保留了标点符号,组合成这件作品《往来春秋》的主要构思。此外还设计了两个非常特别的字母,一个S,一个是H,寓意“上海”(SH),两个字母也取材自上图馆藏的珍贵西方摇篮本。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陪伴》

接着来到三楼,先映入眼帘的是一件艺术品《陪伴》,它的形状酷似一个水滴,想表达的是滴水穿石的力量。大水滴的右侧还有一个黄金的小水滴,那意味着“书本”,象征着书本陪伴读者形成大水滴一般的知识体系,以此去突破人生的种种局限。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智能书架

穿过《陪伴》往前走,就看到了一排排东馆特设的智能书架,书架一侧有大屏幕,可供读者进行检索操作。只要在大屏幕上输入关键字词,大屏幕就会告诉读者相关书籍的具体位置。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阅读广场

下一个打卡点则是整个三楼最为亮眼的一个空间——阅读广场。一般图书馆会把阅读区域设置在一层,但上图东馆把这部分放在了三楼,因为三楼的高度正好与窗外树冠的高度是平行的,阅读疲倦的读者抬头就能迎来满目绿色与更远处的城市景观。
这一空间的玻璃幕墙上还有一条非常醒目的斜线。据悉,这条斜线是设计师的特别用心,意在让整个建筑的体量向内收一些,以此保证整个阅览空间的舒适度。比如夏日太阳高度角较高,整个空间的内收使得正午的阳光不会直射进阅读广场。到了冬天,太阳高度角比较低,读者又可以沐浴在和煦的阳光中。
当然,阅读广场中最醒目的存在莫过于艺术家徐冰的艺术品《鸟飞了》。这件作品其实是将英文的字母与汉字的字形相结合,可以看到展开的书本中,首先飞出来的是四个字母“B”“I”“R”“D”,也就是“鸟”的意思,接着鸟在往上腾飞的过程中,又经历了字形的变化,逐渐变成繁体的鸟字,到了更远处又变成了鸟的样子,仿佛即将飞出窗外。它寓意了书本中的知识和思想,将帮助读者实现思想的自由。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艺术家徐冰的艺术品《鸟飞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阅读广场的书架

值得注意的是每个桌上都有一小块电子墨水屏。常去图书馆的人都知道“占位置”带来的种种麻烦,电子墨水屏就是为了解决这一问题。屏幕上既有预约二维码,又能实时显示该座位的预约与使用情况。据上图工作人员透露,今后东馆的智能预约系统还将覆盖学习室、研讨空间、会议室等不同功能空间,以此满足不同类型读者的需求。
随后的打卡点来到七楼。阅读推广区里设有古人书房,可供读者进行书法体验,书房旁还有“诗经过我们的生活”特展。一旁则是新书展示区,按艺术、科学、文学等主题专门陈列新近出版的图书,也将不时举办一些新书发布活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阅读推广区

沿着新书陈列区往里走,即看到一角“世界的阅读者:阅读迷宫”。这里展出了大量书籍设计师简枫拍摄的各地阅读者的照片,可谓一个记录阅读现场的世界。而这一角之外是更广阔的空间“城市客厅”。此处视野极好,可以看到远方的城市景观,引来许多市民读者登高眺望。未来它也将开放给读者使用,根据不同时期的功能需要进行不同布局,比如开设展览、举办活动等等。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世界的阅读者:阅读迷宫”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城市客厅

在16日公测上午时段,澎湃新闻记者也看到有工作人员不时询问三楼阅读广场读者的感受,亦有读者对扫码预约、午餐提供、充电设备等方面提出了意见和建议。
“今天大约开放了一千名读者位。”上图馆长陈超透露,之后东馆会根据每个公测日不同的情况随时进行软件调整,在疫情防控的要求下,确保容纳人数始终在安全范围内。
“我们希望互联网时代的图书馆,在‘人民城市’这一理念的指引下,是一个‘开门办图书馆’的实践。”陈超告诉澎湃新闻记者,从去年开始,上图就逐渐通过各种方式让读者参与东馆的建设。比如上图东馆的沙发、椅子、桌子,这些家具其实就是广大读者选出来的,“去年上图在淮海路图书馆大厅推行了几周家具试用,邀请读者前来体验与选择。在这些过程中,我们收到了读者们很好的反馈,今天大家可以看到阅览空间里的不少家具已经吸纳了那次活动的读者意见和建议。我们希望,更多读者能介入到图书馆未来的设备调试和服务设计中。”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上图东馆外观 澎湃新闻记者 薛松 图

特别提示,读者到馆后须提供本人预约信息,同时核验绿色“随申码”以及72小时内核酸检测阴性证明。读者在馆期间须全程规范佩戴口罩,保持一定距离,避免聚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