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作为四大文明古国之一,在上下五千的历史中涌现出了无数优秀的传统文化,而珠算就是其中之一。珠算作为我国传统的算数工具,在计算机时代到来之后,便逐渐被电脑所取代。现在的00后应该没见过算盘长什么样了,可是在日本,珠算不仅没有没落,甚至成为了学生们的必修课。珠算到底是如何走向没落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一、珠算的历史

中国体系的算盘,是从古算筹演变而来的。筹算是摆竹棍而作算,亦称策算,竹棍叫算筹或算子。中国早在春秋时期就已经能熟练地使用筹算了。

“珠算”这个名词,最早见于汉书《数术纪遗》。按书中所述,“珠算控带四时·经纬三才”,其注释为“刻板为三分,其上下二分,以停游珠……”,故可以解释为游珠算盘。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根据《数术纪遗》的记载:黄帝的臣子隶首定计数的方术多种,除遗忘者外,尚有积算、太乙、两代、三才、五行、八卦、九宫等共14种。关于珠算的起源和产生年代,汉、宋、元、明众说不一,但可以认为中国的游珠算盘在后汉北周时期已经出现,并逐步取代了筹算。

二、中国珠算的没落

珠算是以算盘为工具,以数学原理为基础,解决生产和生活中数值计算的一门实用技术,对人类文化、生活影响巨大。元朝大鉴禅师在他的《禅居集》中就曾经有对于珠算的记载:一毛类上光明藏,百亿毛头珠走盘。七十二峰靴袋里,归来抖擞与人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在2000年之前,我国的小学课程将珠算作为选修课程。虽然并不精通,但是同学们至少会背珠算口诀一归如一进,见一进成十,知道什么是拨上、拨下。但是2000年之后,计算机涌入我国,随着计算机飞进千家万户,计算机课程逐渐取代珠算成为学生们的选修课。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三、日本珠算的地位

日本把算盘称作“索罗板”,日本引进中国算盘的说法有以下几种:远藤利贞博士在其《日本数学史》(三上义夫、平山谛三人合著〉书中说:“明末,日本派毛利重能到中国留学,带回去程大位的《算法统宗》和中国算盘,后著《割算书》,从此传开。”

日本全国珠算教育联盟会长荒木勋说是京都(古时日本的首都)修建天龙寺时,从中国进口建筑材料,从而带入算盘(见荒木著《珠算大事典》)。而“日本珠算史研究学会”会长铃木久男先生,则在其许多著作和论文中发表了更多的较有确据的研究见解。总之,中国算盘是明代传入日本的看法是一致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日本的珠算普及使用情况,按人口比例,大大超过我国,他们对珠算的各个领域,都在向深广方向加以研究。1622年毛利重能举办了“天下第一割算指南”后,在日本全国迅速传播和普及。日本非常重视珠算教育,“读书、写字、打算盘”成为17世纪日本国民必备的基本知识技能,民间兴办的“珠算塾""珠算补习所”等遍及全国。

大正十五年(1926)珠算成为高等小学校的必修课。昭和11年(1936)举行全国性的珠算比赛,昭和13年(1938)规定小学四年级使用一四珠算盘作为必修珠算课用具。昭和19年( 1944)全国统一举行珠算能力鉴定考试。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昭和35年(1960) ,日本参加珠算能力鉴定考试的人数一年突破了百万人。这种珠算技术等级证书在日本很受欢迎,它既是一种技术资格证明,同时也是招聘人员的技术凭证。

昭和36年(1961),日本开始举行国际珠算比赛。在日本各珠算组织不遗余力地大力推动之下,日本珠算教育办得有声有色,声名远扬,珠算甚至成为日本的一种文化特色。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中国有着上下五千年的辉煌历史,有着无数优秀的发明。但是在我国经济的发展中,丢失了这些优秀的文化。例如最近D家抄袭我国马面裙在官网售卖几万块,还恬不知耻的说是他们自己设计师设计的,这就是赤裸裸的偷。

但是我国的有志青年这次却行动了起来,在国外举行抗义活动,最终D家下架了马面裙。这次行动的胜利是开始,也是模范。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结语:

对于珠算即是我国优秀的传统文化,也是一项伟大的发明。希望国人对于珠算各国现状能够警惕,让珠算能够在以后的历史中继续地传承下去,而不是消失在历史的长河中,或者是被别的国家偷走。对于珠算在我国的现状你有什么看法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