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羽逸尘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一张白纸被弄脏了,也就“废”了。

人也好不到哪去,一旦背负骂名,一辈子都难以洗清。

甚至在某些角落,还有人不断提起他“莫须有”的罪名。

人性如此。

比起“还人清白”,大多数人更喜欢做的,是给人“判刑”,给人“定罪”。

一旦事情出现反转,偏好“判刑”的那波人,可能不再吭声,也可能一错再错。

毕竟,对人“丢石子”,是“顺势而为”,不对真相负责,也不对公道负责。

8月10日,朱军二审宣判,再次胜诉。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网络一片“静悄悄”的,想当初网友“申讨”朱军时,是怎样的声势浩大!

如今,似乎大家对朱军胜诉,已经提不起兴趣了。

向他丢过“石子”的那些人,最多说一声抱歉,但又能挽回什么?

看了两位编剧的道歉。

一位说:

“弦子的事,我在新闻上看到,很惊讶朱军老师是这样的人,我历来同情弱者,当然就信以为真,某次演讲还讽刺了朱军。”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话锋一转,又说,“不过,对于群众来说,真相也太难判断了,请见谅。”

换句话说,“也不怪我们,只怪弦子太狡猾了。”

另一位编剧说:

“记得四年前,微博刚掀起me too运动的时候,我是积极支持者,弦子对@朱军99的指控我也曾义愤填膺地转发过。

后来我发现弦子的这个指控并没有证据,就删除了那篇转发的微博,但我也一直没有转发对朱军有利的言论,对此后的诉讼过程也采取了旁观回避的态度。”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刚开始,她之所以盲目站在弦子这边,理由很简单:

女性在现实生活中的处境很不容易。

言下之意,不管有没有证据,“勇敢”站出来指控的女性,都应该得到鼓励。

很难说这是不是一种社会进步。

当无证据指控的现象越来越普遍时,当性骚扰指控越来越容易成功时,真正受到伤害的女性,将孤立无援。

世上从没有绝对的“强弱”之分,也没有绝对的“性别平等”。

在朱军案里,弦子的处境一点也不“弱势”,她的指控哪怕漏洞百出,也有人信以为真。

她占据着“道德高地”,不管判决如何,她和她的“支持者”都赢了。

其中一位“支持者”,更是把弦子所为,拔高到了“推动社会进步”的高度:

“我相信这个小姑娘,确实不能确定她说的是真的,但当下社会环境下这种事情确实很多,一个小姑娘的社会事件推动社会进步也是不易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谁主张,谁举证,不再重要。

重要的是,宁可错杀一千,不可放过一个:

“假如她的指控是真的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类似的假设很要命,最不“公平”的是,没有多少人怀疑:

假如朱军是无辜的呢?

太多人被困在弦子的“小作文”里,困在对“潜规则”的想象里,以至于失去了基本的判断力。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甚至从朱军的某个动作,“推测”出朱军“意图不轨”:

“我看过一个视频朱军拉着董卿的手摸,尴尬死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也许,说这话有“事后诸葛亮”之嫌。

早在弦子把“小作文”丢在网上,引起轩然大波时,朱军就已经彻底输了。

大众会根据“小作文”,脑补一个道貌岸然的朱军。

把“央视一哥”朱军“击倒”,就是一件“众望所归”的事。

哪怕他胜诉了,网友只需要一句“不一定清白,只是缺少证据”,就足以让他崩溃,所有努力付之一炬。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按照这个逻辑,在某种场合下,谁都有“不清白”的嫌疑。

“清者自清”的说辞,成为了一个笑话。

如果没有这档事,朱军会有一个“辉煌”的晚年,如今,他失去的一切不会因为胜诉挽回。

从始至终,他只能期望法律早点还他一个公道,其他的,做什么都显得徒劳。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他在2020年12月22日说过的一段话,给所有人敲响了一个警钟:

“我希望,毫无证据就给人处以私刑,到我为止,不会成为社会惯例。”

可惜,类似的“公开处刑”越来越多。

“清华学姐”事件够简单了吧?也没有取证的难度,但依然闹得全网沸沸扬扬。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吊诡的是,被诬陷性骚扰的学弟,在面对清华学姐的指控,没有任何“反抗”之力,眼睁睁等着被“社会性死亡”。

原因很简单,清华学姐握有给人“处私刑”的权利,她兴奋地在社交平台上宣告:

“小东西我确实不能暴打你一顿,但我先让你在我朋友圈社死吧。”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什么证据不证据,她根本不在乎。

她在乎的是,能不能利用女性“弱势”的“特权”,“大展身手”,大做文章。

如《弱传播》一书所说:

“现实中的强势群体,就是舆论中的弱势群体。”

“弱者在舆论中的表达恰恰是有力量的,这就是生活中的弱势群体会成为舆论中的强势群体的应有之义。”

所以清华学姐不费吹灰之力,就打赢了“舆论战”,让学弟成为全网谴责的对象。

你看,清华学姐哪有半点“受害者”的样子?

相反,她“战斗力”爆棚。

因为她早已打算好,到时候真相大白,把相关文字删了,再随便道个歉就好了,学弟又不能拿她怎样。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在她看来,这才是“男女平等”的体现。

殊不知,这不是平等,而是“特权”。

这“特权”很珍贵,它是大众对弱势一方毫无保留的信任:

信任你诚实地表达自身的不公遭遇,而不是消费大众的信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所以,回过头来看朱军案,弦子消费了大众太多的情感,拿所有人的同情心当枪使。

她的支持者们以为她是在促进社会进步,却不知她图谋不轨。

去年,在开庭宣判前,她说:

“我们一起向历史要答案,并不是我们需要找男性要历史的答案。

我们是相信未来的女性,未来支持性别平等的人会给我们一个答案。

我们所要求的历史是一个记述的权利。”

换一个说法,支持她的人,就是支持性别平等。

反之,就是支持男性“特权”。

怎么看,都是在道德绑架,加剧男女对立。

这次庭审,她又说了极具挑动性的话:

“司法系统并不天然具有权威,法院的判决并不一定就等于真相。”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这等于是藐视司法正义了!

从这个角度看,弦子只是把朱军当成了“靶子”,她不在乎判决,因为她要挑战的就是“权威”二字。

还记得弦子背后的“麦烧同学”吗?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麦烧同学”曾在接受采访时说:

“你会发现中国的法律在某种程度上保护了性骚扰者和性侵犯,因为它要求你有证据,但如果你没有证据的话,法律不会确认这个事情......”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细思极恐。

难怪弦子在败诉后依然“不折不挠”,她所图的,并不仅仅是让朱军身败名裂。

假如不需要证据就可以污蔑一个人性骚扰,那么,男性将人人自危。

比如罗冠军事件,他不是强奸犯,女方也不能证明他实施强奸,但却能引得全网去网暴他,使他身败名裂。

罗冠军最后得到了“清白”,却痛苦地说:

“我已经社会性死亡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更极端的例子是汪康夫案。

汪康夫在56年前被判强奸,却没有证据证明他强奸猥亵。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他等了56年,活着的意义不过是“我希望离开人世之前能得到清白,人死了再给我就没有意义了”。

他希望有更多人知道他的案子,他的冤屈。

只有这样,他得到“清白”后才有价值。

不然,他还是被困在“强奸犯”的身份里。

这便是朱军案胜诉的意义,希望大家广而告之:

公平公正和性别无关,不能因为男性处在“强势地位”,就“活该”被肆意指控。

不然,男女之间的敌意只会被无限放大,最后,受到伤害的,不还是自己?

必须强调,我们首先是一个人,其次,才具体到某某性别。

不然,“今日朱军,明日诸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