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8月9日,网信办发布重磅通知《集中整治涉虚拟货币炒作乱象》,再次对虚拟货币重拳初出击,全文秉持《关于进一步防范和处置虚拟货币交易炒作风险的通知》精神。

其主要内容包括:

(1)网站平台需切实落实主体责任;

(2)对虚拟货币交易炒作持续保持高压打击态势;

(3)加大对诱导虚拟货币投资等信息内容和账号自查自纠力度。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01数字藏品与NFT的区别

国家如此打击虚拟货币,面对与虚拟货币本是同根生的NFT,会受影响吗?而作为与NFT有着相似背景,如相同的技术基础,且都具有唯一性和可追溯性的数字藏品,又会因为这份文件受到什么影响?

首先,我们应该理清的是NFT与数字藏品的区别。

1、二者是基于不同的“链”运作的。

大部分NFT上的是公链,而数字藏品通常上的是联盟链。公链相较于联盟链节点更多,自由度更高。而国内大部分的数字藏品基于联盟链,很多区块链、联盟链是由政府搭建的基础设施,且是由国家对联盟链进行管理。

海外公链带来高自由度的同时还带来其无要求的准入机制,也就是谁进去都可以发送合约。相对来说,联盟链具备一定的准入要求,对于发送后的合约无法更改,这就对于要参与其中的人要求更高。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2、在发行藏品的内容上,国外的NFT没有经过版权审核,而国内规范的数字藏品必须要经过内容审核才能上链进行发布。

“我们把数字藏品定位成数字出版物,就是需要经过出版发行之后,才能进行流通和售卖。”国家新闻出版署科技与标准综合实验室区块链版权中心主任刘天骄指出。

3、国外的NFT是把一个作品或者某个虚拟的东西进行代币化,传递的不是真正的数字文创作品、数字版权作品的价值。

国内的数字藏品通过利用区块链可溯源、不可篡改、公开透明的技术手段,将文化要素进行流通,使得数字文化产品、版权作品的价值进行锚定,传递的是数字文化要素的价值。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由此我们可以看出,虽然数字藏品跟NFT看似一样,但其实有着本质的差别。

近年来,中央及各地政府发布的一系列政策如《关于推进实施国家文化数字化战略的意见》、《上海市数字经济发展“十四五”规划》正说明了国家大力支持发展的数字藏品,属于数字创作作品,而不是具有金融属性的非同质化代币NFT。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02针对数字藏品乱象的解决之道

值得注意的是,《集中整治涉虚拟货币炒作乱象》这份通知虽然表面上将火力集中于整治涉虚拟货币非法金融活动、宣传和炒作等行为,但它仍然可以被视为某种风向标。

从网信办所表示的要封禁宣传“虚拟资产”、“数字资产”的账号和实际封禁的自媒体账号即可知,其打击范围实际上是一种广义上涉及炒作虚拟资产的行为,而绝不单单只是虚拟货币层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就目前国内的数字藏品市场而言,挣钱的过程可以被拆分成最简单易行的操作:低价买入,高价卖出。

对所有入场者而言,“有切实收益”是最重要的。很多人说炒数字藏品是一场击鼓传花的游戏,鼓声落定,花落谁家谁就成了冤大头,成了被割的韭菜。

玩家们实则内心明了,只是都不觉得自己会是那根韭菜。

由此可见数字藏品平台恶性炒作、虚假宣传等乱象屡见不鲜。

当然,大部分的数藏平台还是朝着助力数藏健康可持续发展的方向前进的。

今年6月,在中国文化产业协会牵头下,包括文旅产业专业机构和协会、文化央企、IP机构以及蚂蚁、腾讯、百度、京东等互联网科技公司在内,近30家机构在京联合发起《数字藏品行业自律发展倡议》

该协议指出,在未来的很大一部分的时间,数字藏品还是要以“藏品”为价值,以文化、艺术为导向。

并且报告中还着重的鼓励要以高质量的具有艺术水准的数字藏品,提高艺术性、创新性、独特性和表达。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此外,地方政府也出台了相应的政策防止NFT打着数字藏品的幌子进行交易。

福建省发布《福建省清理整顿各类交易场所工作小组关于防范NFT违规风险的提示函》,作出“不得未经批准从事NFT交易、不得违规变相参与NFT活动”等四条提示,引发了业界的关注。

从NFT到数字藏品,中国走出了一条属于中国特色的数藏之路,与此同时,数字藏品行业在快速发展中积累的各类风险已经逐渐到达饱和阶段,平台应该自纠自查,避免和降低自己的违法风险。

国家也应开始加强对数藏领域的监管,早日出台相应的政策,遏制数藏乱象,让数藏行业讲好中国故事,为数字艺术发展寻求新的出路。

本文提供的信息仅作参考,所有内容均引用自网络,本文仅做学习分享,如造成侵权,请联系我们做备注引用。在任何情况下均不应被视为投资,业务,法律或税务建议;对于根据本文做出的个人决定,我们不承担任何责任,我们强烈建议您在采取任何行动之前进行自己的研究。

了解更多行业风向/品牌动作/政策分析,欢迎关注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