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转自:人民旅游

8月19日,因长江流域出现旱情,卫星图片显示鄱阳湖、洞庭湖都已“瘦成一道闪电”。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7月11日洞庭湖水域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8月15日洞庭湖水域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7月11日鄱阳湖水域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8月15日鄱阳湖水域

此前,水利部表示,长江流域发生了1961年以来最严重的气象干旱,洞庭湖和鄱阳湖水面面积较6月已缩小3/4。

长江流域发生了1961年以来

最严重的气象干旱

水利部表示,7月以来,长江流域持续高温少雨,江河来水偏少、水位持续走低,中小型水库蓄水不足,多地土壤缺墒。

总体来看,长江流域发生了1961年以来最严重的气象干旱。四川、重庆、湖北、湖南、江西、安徽6省(市)耕地受旱面积1232万亩,83万人、16万头大牲畜因旱供水受到影响。

汛期反枯

鄱阳湖提前进入低枯水期

创有记录以来最早

受持续高温少雨影响,长江鄱阳湖水位持续下降。

截至8月19日8点,长江湖口站水位降至9.88米,较多年同期偏低6.33米,鄱阳湖标志性水文站星子站水位为9.95米,较多年同期偏低6.35米。湖区通江水体面积仅672平方公里,较去年同期减少了2288平方公里,长江鄱阳湖水位双双跌破10米关口,提前进入低枯水期,出现“汛期反枯”的罕见现象。

江西省水文监测中心表示,自今年7月份以来,长江流域降雨量较常年同期偏少四成;流域大部高温日超过15天,中下游部分地区超过25天;部分地区连续无有效降雨天数超过20天。

2022年成为1951年有记录以来最早进入低枯水期的年份,较原最早出现年份(2006年9月28日)提前40天,较1951~2002年平均出现时间提前105天,较2003~2021年平均出现时间提前78天。

洞庭湖提前4个月进入枯水期

7月以来,受长江上游来水减少和持续高温少雨天气影响,洞庭湖水位连续回落40余天,跌破24.50米的枯水水位,提前4个月进入枯水期。

在洞庭湖城陵矶水文站,15根记录水位的标尺已有13根全部裸露在外。水文部门监测到的数据显示,8月13日15时,洞庭湖城陵矶站水位为23.95米,处于近30年同期最低水位。

枯水水位也造成洞庭湖北部部分支流和干渠出现断流现象。

专家分析

8月底前降水偏少

旱情可能进一步发展

长江流域大部分地域位于我国南方,水资源相对比较丰沛,降雨主要集中在汛期4~9月,出现此次旱情的原因是什么?

通常情况下,7~8月长江上游位于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西侧,为多雨区;而长江中下游受副高控制不利于降雨,易发生夏伏旱,例如2013年、2019年都发生过严重的夏伏旱。

在全球气候变暖背景下,受持续拉尼娜事件影响,今年7月以来,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面积偏大、强度偏强,位置偏西偏北,受副高下沉气流控制,长江全流域持续高温少雨,流域内主要河湖来水明显偏少,水位显著偏低,出现了多年同期少见的干旱形势。

预计8月底前,长江流域降水、来水总体仍将偏少,展望9月份中下游大部地区降水来水仍可能继续偏少,安徽、湖北、湖南、江西等地干旱情势可能进一步发展,长江上游水库群蓄水形势严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