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石龙·很舒服∣宜居石龙,舒适生活(附视频)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视频
在石龙·很舒服∣宜居石龙,舒适生活(附视频)

夜幕降临,华灯初上。走到石龙金沙湾公园的碧道上,迎面而来的市民,或是轻松漫步,或是快速骑行,在观赏东江沿岸美景的同时,更践行着一种健康生活方式,陪伴家人一起散步的石头颇为感慨:“在石龙,真的很舒服!”

石龙镇夜景

在石龙,有这样感受的远不止石头一人。石龙镇拥有一江四岸的地理风貌,“一河四埠”的美丽江景岸线得天独厚。目前,石龙建有14个生态公园,“金沙漾月”更是“东莞新八景”之一。

东江风景美如画,犹如置身国画中!当然,让石龙市民觉得舒服的,除了石龙镇生态优美的自然环境,还有深厚的文化底蕴,美丽宜居的城镇特色等,让在石龙工作、生活、居住的广大群众很舒服。

2022年是中国共产党二十大召开之年,也是东莞市进入“双万”新赛道的第一年,更是石龙镇建设“精致石龙、魅力名镇”的关键之年。如何让石龙更宜居,如何让群众生活得更舒适?因此,石龙镇做好今后的工作,意义重大,责任重大。

宜居石龙

生态宜居

城市环境越来越优美

众所周知,石龙镇“一河四埠”,城市环境优美。石龙拥有一江四岸的地理风貌,水面开阔、河道宽度整体适中,美丽江景岸线得天独厚。目前,石龙建有14个生态公园,“金沙漾月”是“东莞新八景”之一。

2009年,在由联合国总部、联合国环境规划署、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三大机构与国际公园协会联袂主办的“国际花园城市评选竞赛活动”中,石龙镇被评为国际宜居城镇组别第一名。2013年,荣获国家级生态乡镇。

石龙的舒服,也在那些美丽的碧道上。

根据规划,石龙镇碧道建设总长16.8km,分两阶段实施,至近期2022年,石龙镇碧道建设长度为5.4km,其中都市型碧道1.8km,城镇型碧道3.6km;中期2023~2025年,石龙镇碧道建设长度为11.4km,均为城镇型碧道。

绿荫金沙、水天一色、水塔怀古,还有新建的云亭、雨水花园、水塔花园……石龙镇2021年碧道建设工程于石龙东江干流右岸金沙湾公园内,西起东岸大桥下,东至新城区罗浮山东江大桥下,长度3.6km,水面宽度约是380-720m,滨水腹地宽度约20-100m。主要对原江边金沙湾公园、政府广场等地方进行升级改造,包括步道铺装提升、绿植地被优化、休憩及运动设施更新增设等,进一步提升河湖水系的生态功能和公众服务功能。

石龙碧道的美丽将进一步扩大范围,将让更多群众从中受惠。

石龙碧道建设工程以石龙镇南东江干流,东江北干流,东江南支流、沙河等城镇河湖水系为主要载体,以“河畅、水清、堤固、岸绿、景美”为基本要求,兼顾安全、休闲、文化、景观、经济和社会多种功能,用系统思维共治共建共享,进一步优化生态、生产、生活空间格局,打造“清水绿岸、鱼翔浅底、水草丰美、白鹭成群”的生态廊道,构建“东江豪迈生态廊道,水乡风情人文画廊”的休闲游憩网络。

宜居石龙

美丽的碧道,得天独厚的江景……石龙的城市环境越来越优美,越来越生态宜居。

经过多年的经营建设,石龙的城市品位大幅提升,形成了历史之城(老城区)、当代之城(新城区)、未来之城(西湖区)三大各具优势、功能互补、错位发展的组团式城市特色,形成了滨江而居、“水在城中、城在绿中”的生态绿城特色,形成了城市美景与千年文化底蕴相融共生的城市神韵,一座现代化的滨江花园新城雏形渐现。

当然,美丽的石龙还有着优越的交通区位优势。

石龙地处广深惠珠三角经济圈节点位置和东江中下游咽喉要地,水陆交通优势得天独厚,京九铁路穿镇而过,东莞火车站驻镇而建,旅客发送量为1000万人次/年、日均旅客发送量为3万人/日;东莞市轨道交通R2线与东莞火车站无缝接驳,形成铁路、城市轨道交通、公路交通接驳换乘为一体的综合交通枢纽,是东莞对外联系的主要门户和重要综合交通枢纽。

同时,石龙还拥有专用铁路线的石龙港口,开通铁路货运(一类)口岸和水路货运(二类)口岸,且是省唯一的铁路货运一类口岸,始发石龙的国际铁路联运班列贯通欧亚。当前,广东省“一带一路”桥头堡和重要节点,粤港澳大湾区、广深港澳科技创新走廊、松山湖功能区强化统筹等多个战略机遇在石龙形成叠加,石龙镇致力打造成为连接粤港澳大湾区共同发展的枢纽通道。

宜居石龙

深厚底蕴

东莞唯一中国历史文化名镇

走在石龙中山路,欣赏着两边的骑楼,穿过一条条弄堂深巷,寻访一间间老宅,依然能够感受到那种浸润百年的生活气息,追忆着一个个流芳百世的名字和故事,仿佛触摸着中山路百年历史的脉搏。

中山路是石龙镇深厚历史底蕴的典型代表。

中山路

作为东莞历史上最早的建制镇,石龙曾经三次设市归省直管;清末民初与广州、佛山、顺德陈村并称“广东四大名镇”。2008年,石龙镇被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国家文物局列入第4批中国历史文化名镇,也是东莞唯一获得此荣誉的镇。

石龙全镇共有文物建筑22处,其中包括国家重点保护文物单位1处(广九铁路石龙南桥),省级重点保护文物单位1处(石龙公园史迹);石龙中山路具有近百年的历史,是东莞现存最完整的岭南特色骑楼群建筑,入选广东省历史文化街区。大革命时期,孙中山9次、周恩来3次到石龙。同时,石龙是全国著名的“举重之乡”,全国唯一的国家级举重运动专题博物馆——中国举重博物馆落户石龙正在建设;石龙博物馆是全省镇级馆中唯一的国家三级博物馆。

2012年,石龙中山路获评省历史文化街区。为了让历史文化街区建设“实”起来,石龙镇抓住“促进产业更新基层改革创新实验区”的红利,将中山路历史文化街区作为旧城活化的重中之重,提前谋篇布局、统筹规划;为了让历史文化街区建设“亮”起来,石龙将历史文化街区建设纳入全镇中心工作,一盘棋考虑;为了让历史文化街区建设“活”起来,石龙保用并举厚积薄发,推动街区“走红出圈”。

中山纪念堂

东征博物馆2016年开馆,位于石龙镇老城区中山公园内,由拥有80多年历史的原中山纪念堂改造而成,是东莞市党史教育基地、中小学社会实践基地。目前,石龙镇正在深调研促提升,挖掘共产党在东征中所发挥的作用;同时将整合资源,打造全市红色旅游“网红路线”。

中国举重博物馆作为全国唯一的国家级举重项目专题博物馆,东莞市首个国字号博物馆,受到国家、省、市的高度关注。今年2月份,中国举重博物馆项目列入东莞2022年文化旅游体育重大项目名录,为中国举重博物馆建设提供了强大助力。目前,筹建工作正稳步推进。

石龙还是全市首个“公民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行动示范镇”、首批“全国健康促进区”,成功创建广东省慢性病综合防控示范区,镇内优质医疗资源集聚。同时,教育事业繁荣发展,成功创建为东莞市推进教育现代化先进镇、广东省教育强镇、全国社区教育示范镇,慕课教育试点成效显著。

宜居石龙

管理精细

城市品质有了明显提升

美丽宜居的城市,离不开精细化的城市管理,城市管理应该像绣花一样精细。

过去一年,石龙镇以精细化管理“五件套”为载体,深入推进“行走石龙”专项行动,夯实镇、村(社区)两级行走机制,石龙各级领导全年行走石龙4460多次,发现并督导整改城市管理问题2780多件。

通过“微升级”“微改造”,过去一年,石龙镇建成口袋公园6个,种植开花乔木1005株,修整树池636个,美化各类箱体107个,修复市政道路和人行道12960平方米,新建人行道护栏2280米,完成南二桥、新洲大桥、西湖二路、东江大道石龙段等路段的六大修复改造工程。

为全面推进石龙镇城市面貌提升,2021年,石龙城管围绕环卫保洁这项中心工作,调动全镇城市管理力量治痛点、疏堵点、解难点,多方位、多轮次地开展翻箱倒柜式的环境卫生大清洗大整治大提升行动,环境品质有了显著的提升。

城市环境卫生面貌关系到老百姓生活环境,与每一位石龙居民的幸福感直接挂钩。“好天气,好地方,好心情!”8月2日,漫步在石龙金沙湾公园的碧道上,市民陈波感慨颇多。

2022年上半年,石龙在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上,持续提升城市精细化管理水平,改善人居环境,助力实现“精致石龙·魅力名镇”建设目标,深入推进石龙城市管理工作,切实补齐工作中出现的问题短板。

美丽圩镇建设是推进乡村振兴、城乡一体化的重要抓手,被纳入2022年东莞市政府十件民生实事重点推进。

今年4月,石龙印发《石龙镇美丽圩镇建设攻坚行动方案》,明确了各村(社区)建设时序,并按照“一村一策”的打造原则,围绕“扫干净、摆整齐”“小提升、微改造”“小微执法”“同建同治”等方面,扎实推进环卫清扫保洁、“三清三拆三整治”“门前三包”、老村旧村(空心村)改造等多项工作,全力提升镇区人居环境质量。

按方案要求,石龙镇各村(社区)必须在2022年底基本达到“宜居圩镇标准”。其中,选定蒲溪村、黄家山村、中山东社区黄州片区按照镇中心区标准打造,须在2022年底达到省级“示范圩镇标准”。今年5、6月,东莞市督导组对蒲溪村、中山东社区进行督导,认为基本上达到了“宜居圩镇”标准。

今年1月,石龙还创新推出了“门前三包”红黑榜监督模式,在全市率先创建了“门前三包”示范街、示范村及示范商业企业一体化,并于5月31日进行了亮牌。以“服务+执法”的闭环管理方式,提前完成了“门前三包”中心区全覆盖的工作任务,目前已签定“门前三包”责任书5300份,悬挂新“门前三包”责任牌3300个。

东江石龙段国省考断面水质稳定达标,石龙在全市环境保护责任考核中连续9年获“优秀”等次。2021年1月到12月,石龙镇空气质量有效监测天数共357天,优良天数合计329天,优良率92.2%。此外,石龙连续多年被评为东莞市创建平安东莞暨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优秀镇,曾荣获全省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先进集体称号。

【记者】丘想明

【作者】 丘想明

【来源】 南方报业传媒集团南方+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