付彪

近日,国家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重点项目《现代汉语规范词典》完成新一轮修订,推出第4版,由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和语文出版社联合出版。本次修订增补了近千条新词语,包括“共享经济”“新常态”“碳达峰”“碳中和”“互联网+”“移动支付”等反映时代发展的热词,还收入了一些贴近日常的网络用语,如“网红”“群聊”“群主”“脑补”“脑洞”等。此外,一些词语的新义项、新用法也被增补到新版中。(8月23日《光明日报》)

现代汉语规范词典》于2004年推出第1版,迄今已完成3次修订。本次修订是在国家语委咨询委员、第四届辞书事业终身成就奖获得者、中国社科院研究生院教授李行健的主持下,由20多位专家历时8年完成。这8年,我国经济社会取得了重大成就,新事物、新思想、新提法不断涌现,语言中相应增加了一批热词新词。而随着语言在社会交际中的使用,一些词语也增添了新义项,或者用法发生了改变。这些热词新词新义,辉映着这个时代发展的烙印、呼应着当下社会生活的脉动。“新词新义走进权威辞书”,体现与时俱进。

新时代是属于奋斗者的时代。无论是“共享经济”“弯道超车”,还是“顶层设计”“新常态”等,这些近年来在经济政治生活中经常用到的词语,都凝聚了一种奋斗新时代的正能量,都蕴含了一种积极进取的价值导向。再比如,增补的“碳达峰”“碳中和”热词,这是我国郑重向全球作出的庄严承诺,2020年全国两会,它们被首次写入政府工作报告,自此正在付诸实施、兑现承诺,目前已体现到衣、食、住、行等方面,并不断改变着经济社会的发展方式,包括践行低碳生活的消费方式。触摸这些热词,无不让人激情澎湃。

置身网络时代,从过往的长篇累牍想要表达的思想,如今已逐渐精炼为意蕴更加浓缩的热词新词,如“互联网+”“云计算”“移动支付”等,以及一些贴近日常的网络用语,如“网红”“群聊”“群主”“脑补”“脑洞”等,都被收入新版词典中。这些网络热词,色彩与触感兼容,一提起来就可以让人想起某些触动心灵的画面。在专家看来,辞书需要纸本基础,但更需网络化和融媒体化;辞书编纂缺乏规范标准,特别是网络辞书、融媒辞书的规范标准。将这些网络热词以规范标准纳入,也给庄重严肃的辞书增添了生机与活力。

词典是文化领域的“大国重器”,编好词典、维护好词典、用好词典,对于反映语言的发展实际,帮助读者规范使用语言,提高语文应用能力,充分发挥语文工具书的作用,具有重大积极意义。“新词新义走进权威辞书”,让我们深刻感受到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铿锵前行的足音,也为我们观察中国经济社会新变化、新气象提供了索引。

一个民族的语言文字越发达完善,文明程度就越高,传承文化的力量就越强大,文化延续的内在能量就越活跃。从这个意义上说,权威辞书与时俱进不断修订,更能适应时代发展和社会生活需要,维护好词典的规范性和权威性、用好词典发挥其工具书的作用,也可使我们更加明确再次出发、砥砺前行的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