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厦门日报消息 当前厦门市机场、轨道、跨海大通道、新城片区开发、重大产业等重大重点项目同步推进,“十四五”期间资金需求将超过6000亿元;与此同时,受减税降费和房地产调控政策等影响,有限财政资金重点用于保运转、保民生和扶持产业发展,城市建设资金筹集难度加大,急需通过创新的思维、改革的方式,把财政与金融联动起来,打通市场资金进入通道,挖掘资源效益,解决城市建设资金问题。

在前期调研的基础上,厦门市财政局提出城市建设投融资体制改革方案,经市委市政府研究后印发实施。改革方案综合运用“财政政策+金融工具”,有效发挥财政资金的撬动作用,引入社会资本参与城市建设,打造城市发展新引擎。据悉,改革方案落地实施四个月以来,市财政局会同各区各部门积极对接,预计今年内可引入的社会资本超过2000亿元,改革成效已初步显现。【PPP模式引入社会资本超1100亿元】重大项目建设有了“及时雨”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PPP)模式,核心要义是建设和运营一体、按效付费,优中选优比选社会资本,解决资金问题的同时,提高项目建设运营效益。市财政局充分用好用足厦门市PPP额度,今年以来牵头策划生成16个PPP项目,总投资超过1100亿元,其中已有4个项目入库、正在开展社会资本采购工作。这些项目覆盖产业园区、跨海通道、生态环保以及停车场等多个领域。厦门市PPP项目推出以来,各大央企纷纷前来洽谈,充分体现出厦门政府信用好、营商环境佳、社会资本投资意愿强。推广城市建设投资基金引资引智【实施轨道TOD综合开发】近20平方公里土地实现增值轨道建设与城市发展紧密结合,提高了城市运转效率、提升了城市空间、带来了巨大的正外部效应。通过实施轨道TOD综合开发,依托轨道站点把周边闲散、低价值的土地资源串联起来,成片开发,打造新的城市综合体,实现人与城市、地铁完美结合,让土地资源在轨道建设中实现增值,反哺轨道建设。

目前,TOD项目随着线路建设和运营正逐步铺开,一批TOD项目落地实施,五缘湾湿地公园TOD项目在设计上引入站城一体的理念,打造高品质综合性生活区。海沧CBD项目正在开发建设,洪塘头TOD地块已纳入8月底第三批出让计划,岛内五通、集美后溪车辆段、集美杏滨等TOD项目也在加快推进。这些项目的延伸拓展,让近20平方公里土地实现增值,快速提升城市配套和城市品质。

市财政局相关负责人表示,厦门市将继续按照国务院关于盘活存量资产扩大有效投资的要求,进一步梳理盘活政府持有的存量资产,实现资产变资本,用于扩大有效投资。

据悉,2022年厦门市争取地方政府债券额度400亿元,债券支出进度连续数月在全省排名第一,债券资金使用效益进一步提升,拉动投资作用明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