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照《说文解字》的记载,夏字即代指“中国之人也”。但《说文解字》里的夏字,乃是小篆所写。

当甲骨文现世以后,我国学界一直试图在甲骨文中找到夏字,却始终未有突破性进展。一时间,甲骨文中为何迟迟不见夏字,成为了国内学界讨论和争论的焦点。

大概是受到了学界未有找到甲骨文中的夏字的影响,此后,在我国民间,也掀起了寻找甲骨文中夏字的热潮。

对于此股热潮,笔者通过查询相关资料,对其中具有代表性的几类,进行了一番简单的梳理!

首先,按照百度百科,夏字作为汉字,最早见于甲骨文,本意是指雄武的中国人。此外,百度词条还给出了夏字的甲骨文字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百度夏字词条给出的,夏字甲骨文字形

其次,按照李元星所著的《甲骨文中的殷前古史----盘古王母三皇夏王朝新证》第46页、47页,不仅夏字清晰可见,而且还给出四千年左右的夏字演变史。

李元星书中给出的夏字演变史(网络图)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李元星书中给出的夏字演变史(网络图)

再次,根据笔者在网上所搜寻的资料,在美国哈佛大学美术博物馆内,还存有一件商代的青铜提梁卣,其上的铭文,被文人解读为“文夏父丁卣”。

商代青铜提梁卣(网络图)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商代青铜提梁卣(网络图)
青铜提梁卣上的文字(网络图)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青铜提梁卣上的文字(网络图)

此外,笔者还通过网络资料查询到,许多学者声称在一些甲骨文中找到了夏字,但是也都表示,这些夏字,并没有表示夏人的意思!持有这种观点的,往往会煞有其事的在网上贴出一些甲骨图片。

综合以上种种观点,一时间,似乎夏朝的夏字真的被找到了!但是仔细一想,好像不对啊,官方还没表态,官方也没人认可上述观点!而且,上述种种观点,谁也说不服不了谁,即谁都不能盖棺定论!

看到这么多的观点,就连笔者,一时间也犯糊涂了!我是该相信百度词条的记录呢?还是要相信《说文解字》的记录呢?还是该相信李元星的书籍呢?又或者我该相信那些文人对商代青铜提梁卣的解读呢?

当然了,一时间的糊涂归糊涂,当我静下心来,我不禁要感叹,夏字争论的根源,乃是官方没有一个权威的机构出来释疑啊!

同时,这也说明,我们对甲骨文的研究,真的还有待加强啊!

试问,如果能有一个非常权威的甲骨文机构,能够出来辟谣一下,那还会有这么多的观点嘛?届时,网上应该不至于会出现这么多关于甲骨文“夏”字的争论吧!

可惜,没有如果,对于甲骨文的研究,目前来看,好像还没有一个真正的具有权威的解读机构。

故而,结论算是模棱两可的有了,纵观上述种种观点,夏字或许是发现了,但是没有人能盖棺定论。作为读者,也不好分辨孰是孰非,也只能云里雾里了!

真的非常期待有一天,有一个权威的机构能够形成,并以一种盖棺定论般的言论,告诉我们,夏字到底是什么样!

汉字夏字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汉字夏字
甲骨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甲骨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