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土镇是广东省委、肇庆市委和高要市委农村基层组织建设示范镇建设点,也是肇庆市委书记陈均伦和高要市委书记伍星葵同志挂钩联系点。近年来,在肇庆市委书记陈均伦和高要市委书记伍星葵同志的亲自指导下,白土镇严格按照省委提出的乡镇党委建设“六个好”和农村党支部建设“五个好”的目标要求,结合市委提出的强镇策略,以强化班子建设为重点,以实施经济强镇建设为中心,扎扎实实推进农村基层组织建设,有力地促进了全镇两个文明建设不断发展。1998年白土镇被广东省、肇庆市评为1995至1997年度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先进单位;1998、1999年被高要市评为“先进基层党委”;1999年被省评为“先进乡镇党委”;2000年被肇庆市委、市政府评为文明单位。在示范镇建设中,白土镇委主要抓好以下几个方面工作:

一、抓好镇委班子自身建设,发挥党委的领导核心作用

白土镇委坚持以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六个好”为目标,努力把班子建设成为政治坚定,团结务实,开拓进取,勤政为民的坚强领导集体,突出以抓思想作风建设为重点,以提高领导经济工作能力为落脚点,切实加强自身建设。

1. 突出抓好思想作风建设,努力提高思想政治素质

首先是抓好理论学习。镇委中心学习组坚持每月一次的理论联系实际学习制度。镇委书记带头学,带头作中心发言。近年来,围绕如何“增创新优势,更上一层楼”的构想,白土镇委明确了发挥路网效应、地缘优势,大力发展个体私营企业、集贸市场的发展新思路。2000年又结合省“两思”教育活动示范点建设的契机,围绕“两思”“三个想一想”和三个代表”课题,深入开展“二班一会”形式的思想政治教育活动,镇、村两级班子成员进一步提高政治理论水平,坚定共产主义信念,增强发展意识,加快发展上水平。

其次是抓好民主集中制的落实。镇党委坚持集体领导,重大事情集体研究,民主决策,不搞个人说了算或少数人说了算。每个班子成员对集体作出的决定,坚决认真抓好落实,保证了各项工作到点、到位、有实效。

再次是抓好党风廉政建设。近年,白土镇持之以恒地开展“镇长”和“五长”接待日活动,切实为群众排忧解难。1999年,白土镇一方面大力推行政务公开,增加办事透明度;另一方面利用胡长清、成克杰等重大典型案件对党员干部进行警示教育,进一步增强班子成员的廉政勤政意识和纪律观念。

2. 认真学习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知识,不断提高驾驭经济工作能力

白土镇通过组织班子成员学习市场经济知识、企业管理知识、科技知识和先进地区先进经验,进一步提高领导干部抓经济工作的能力,使镇的经济工作取得了长足的发展。

一是发挥路网效应,办好两个市场。白土镇利用肇庆至江门公路通过本镇的有利条件,通过税收优惠、扶持贷款和广告宣传等多种途径,先后办起了粤西地区最大、最具有本镇特色的旧机械交易和陶瓷交易两大专业市场。使全镇从事陶瓷交易的企业从1995年的46家发展到现在的262家;旧机械交易企业从原来的10多家发展到现在的117家。并以此为推动,扩大屠宰市场和鹅苗交易市场,使全镇大型集贸市场发展到7个,加快了第三产业的发展。

二是创造条件,做好服务,积极鼓励发展个体私营企业。1999年扩大了自来水工程,实行了农电改造,农电从三级用电管理改为二级用电管理,降低了电价,并制订工业用电量超过60千瓦的电价,从原来每度0.9元降至0.682元;用电不足60千瓦的电价也降至每度0.71元等优惠措施。这些措施的出台,大大地调动了村民办企业的积极性,使全镇的个体私营企业从1997年底的1336户发展到目前的1876户。

三是深化改革,强化管理,努力管好现有镇办企业。近几年来,白土镇委、镇政府针对市场疲软、企业不景气的情况,采取股份制、兼并、出让产权、租赁承包等形式,转换企业经营机制。重点抓好以高峰陶瓷集团公司为龙头的规模企业的挖潜改造,提高整体实力的工作。使该公司在原来40×40瓷片生产线的基础上,1999年投资380万元,引进了一条50×50的瓷片生产线,增加了产品种类,优化了产品结构。目前全镇镇办企业有22家,其中年产值超亿元的有5家。

在大力抓好个体私营企业、镇级企业的同时,镇委还采取有力措施大力发展村级集体经济,发动农民依靠“三高”农业致富。1999年,全镇28个村委会全部实现集体经济年纯收入30万元以上,其中30万元至49万元的有6个、50万元至99万元的14个、超100万元的有8个。农民人均收入达4868元。

二、切实抓好以村党支部为核心的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发挥党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

近几年来,白土镇委严格按照中央、省委提出的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五个好”的目标要求,切实抓好以村党支部为核心的农村基层组织建设。

首先,选好配强支部班子,尤其是选好支部书记。一方面根据实际情况,不定期地按照干部队伍“四化”方针和德才兼备的原则,把那些认真贯彻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公正廉洁,年富力强,有文化、懂经营、善管理,有带领群众致富能力的好党员选进党支部班子。另一方面,结合农村支部换届,抓好党支部班子的调整充实,优化其结构。1999年的农村党支部换届,全镇共调整支委30人,其中党支部书记5人。目前,全镇28个农村党支部班子成员中,平均年龄45.5岁,比上届降低1.2岁。高中以上文化的31人,比上届增加12人。在村党支委中,获农民技术职称的82人,占100%;专业户、重点户25个,占30%。

其次,搞好村民自治,实行财务公开。镇委、镇政府结合全市每年一次的农村支书主任培训班,教育村党支部进一步明确职责,正确处理好村党支部与村民委员会的关系,建立健全了各项制度,尤其是抓好村务财务公开,民主管理,增加透明度,接受群众监督。目前,全镇28个村民委员会全部建起了村务财务公布橱窗,每月定期把村务财务向村民公布一次,每季度的“理财日”由村的民主理财小组审查一次,每年由镇农经站审计一次,让群众清楚、满意、放心,促进了农村社会大局的稳定。

再次,分类指导,以点带面。一是抓好长坑、雅瑶、东岸等6个村级集体经济年纯收入超过100万元的样板村建设,努力向更高的目标发展;二是着重抓好大辂头、桂岗两个集体经济较薄弱村的帮扶工作,促其经济加快发展。近年来,镇委要求挂点的领导坚持每年下村工作4个月以上,并与群众同食、同住、同劳动20天,加强检查指导工作。同时,每个季度组织村干部,在镇内参观、学习一次。通过参观学习,找出差距,迎头赶上,促进了全镇工作的开展。

三、认真抓好党员队伍建设,充分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

一是积极开展“双学”和党员联系农户活动。通过集中和分片培训以及各支部的组织生活和播放电教片等形式,抓好党员的培训教育工作,使党员学理论、学党章活动不断深入开展,理论政策水平、党性观念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意识不断增强。开展党员联系农户活动,积极帮扶农户发展经济,走共同富裕的道路。

二是抓好农村党员、干部实用技术的培训。根据全镇水产养殖、水果种植、禽畜养殖的农户数量多、规模较大的特点,镇委每年都邀请省、市的农科专家、教授前来作专题讲座,传授科技知识。从98年到目前止,全镇共兴办农村党员、干部实用技术培训班18期,参加人数达2782人次。有1035名党员干部掌握了一至二门的实用技术;有537名党员、干部获得了农民技术职称。在党员户中,年收入50万元以上的有45户。在党员干部的模范带动下,村民加快了致富步伐,全镇发展起家庭农场75个。

三是抓好发展党员工作。近几年来,白土镇认真贯彻“坚持标准,保证质量,改善结构,慎重发展”的方针,从改善党员队伍的年龄结构、文化结构出发,着力把发展党员对象的重点放在那些思想表现好、文化水平较高、能力较强的优秀青年身上。每个支部每年都保持一定的入党积极分子常数,落实专人培养,定期组织学习党章和党的基本知识。做到成熟一个,发展一个。98年以来,全镇共发展党员163名。

四、抓好农村基层组织建设,促进两个文明建设不断发展

近年来,白土镇扎扎实实地抓好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发挥好“三个作用”,有力地促进了两个文明建设的不断发展。

1. 促进了经济发展

2000年,全镇国内生产总值从1997年的5.4亿元增加到11.65亿元,工农业总产值从1997年的11亿元增加到14.47亿元,工业总产值从1997年的8.81亿元增加到 1.81亿元,财政税收从1997年的1120.3万元增加到1825万元,人均收入从1997年的4510元增加到4868元。

2. 促进了精神文明建设

一是通过抓好文明户、文明村、文明单位建设,抓好“四有”新人的培养,评出文明户12509个、文明村27个、文明单位28个,分别总数的占86%、80%、87%,使人民群众的文明意识不断增强。二是抓好了医疗、教育、卫生、计生、殡改等工作,努力提高人口素质。近年来,白土镇总投资4276万元,兴建了24幢教学大楼和19幢281套教师宿舍,全面实现了教学用室楼房化,并完成了“安居工程”,普及了九年制义务教育,教学质量有较大提高。投资500万元,兴建了白土卫生院;投资150万元,兴建了2所农村卫生分院,解决了群众就医难的问题。三是积极推行了新农村建设和农村“六有”建设,改善村民的生活环境。1999年,有14个村完成了“六有”建设。2000年又有15个自然村完成了“六有”建设。四是加强了基层民主法制建设。通过开展依法治镇、依法治电、依法治费等活动,设立了“镇长”和“五长”接待日制度,大力推行镇政务和村务财务公开,自觉接受人大、政协和人民群众的监督,做到依法行政、依法治镇。此外,还深入开展普法教育,开展人民内部矛盾的排查调处、“两打一扫”等各项工作,大力打击违法犯罪,确保社会大局的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