负责舆情处置的企业PR,肯定遇到过这种情况:某些人专门开设自媒体账号,长期针对某个企业海量发布重复的不实信息。

笔者了解到的极端案例是:有人因对某企业不满,每天无业在家从早到晚发这家企业的不实信息,每天至少发150条,不间断,天天发。

对有人专门开号每天持续、海量重复发布不实信息的情况,企业PR直接向平台申请封号,是最佳维权途径。

下面交流一下,企业PR遇到这种情况,该如何通过合规手段做出处置——

首先,还是像之前说过的,PR应该先去核实了解情况,确认是否失实,是否存在名誉侵权,如果需要证据支持的,要提前准备提供给平台的证据。

这种每天黑的自媒体号,通常不是什么大号。号主的言论一般来说都有情绪化、夸大扭曲、不严谨的表达,是容易找出来一系列内容硬伤的。

每天持续不断的侵权内容,会提及某家企业的种种。作为PR,你不需要把所有都罗列,然后一一反驳。

这也是很多律师在法庭上对阵另一方时容易犯下的错误——面面俱到大而全,却失去了重点和力度。

这会导致那些对你非常有利的点,淹没到那些有点“说不清”或者“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的长篇大论之中,反而会降低平台审核支持你的概率。

只说那些明显的、板上钉钉的问题即可。如果需要证据,尽量做到足够的充分扎实;如果只需要论述,就要做到精简有力,无法反驳。

如果还是觉得说的太抽象,觉得法律太专业,你可以想象一个场景:你对面站着一个没啥文化、一直在骂街骂你的老太太,你如何陈述,才能让站路边看热闹的人都支持你,相信你说的话?

可能你已经知道该怎么做了吧。

如果内容存在硬伤,且还每天不断复制粘贴发布,那么显然属于加重情节。如果这些内容还获得了比较高的流量,高流量也代表了侵权的严重程度

这些,都是应该进行统计汇总,提交给平台的。会直接影响到审核人员的心里那杆秤。

然后就是制订维权策略。它和律师制订诉讼策略一样,是有技巧的,考验的是经验和综合能力。

如果确实存在大面积明显内容侵权,直接写函随附证据投诉即可。

如果不是特别拿的准,可以先针对某一条明显侵权的链接进行投诉,要求处理这条链接,投诉成功后,对方很可能会继续重复发,你如果再投诉,平台会像法院处理类案那样,对有先前“判例”的投诉,做出同样处置。反复几次,你投诉要求封号,平台大概率会支持你。

实践中,一些人会同时或先后开设多个账号,专门每天黑某个企业。可以从侵权最明显的账号入手,从投诉相对容易得到支持的平台入手,如果一个账号被封,他的其他账号,经过投诉被封的概率会大大增加。一家平台上的侵权账号封号申请得到支持了,这种支持会直接影响到其他平台的投诉支持率。

利用类案原则,这其实是司法实践中律师的一个常用策略。一个小区,500个业主准备起诉开发商,律师会先挑一个业主当开路先锋,如果胜诉了,后面的官司基本诉一个胜一个;如果没胜,那就充分分析法院不予支持的原因是什么,如何改进,改进后,再挑一个去“试”。

这里是宝际员工内部学习平台。

也欢迎其他朋友一起互动交流!

这里是宝际员工内部学习平台。

也欢迎其他朋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