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35岁,汽车行业,被裁员。这三个简单的词语,组成了一个充满焦虑感的故事。因为,这样的事容易发生在每个人身上。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近日,一则小视频在圈内引发了不少讨论。视频中,一位在上海某主机厂工作12年的的35岁汽车高级工程师博主下岗了。据其表示,今年6月起劳动合同到期,但是没法再续签了。“今年的就业环境太糟糕了,我们这波经理和高级经理都不续签,无差别优化,和能力无关。很多整车厂都把招聘停了,都是各种裁员。”

从视频中内容来看,博主毕业之后就在汽车行业工作,2018年然后离职加入了目前的公司(一家二线豪华)。这一干就是6年,但是6年之后等待她的是被优化这一噩耗。在被裁员之前,博主说自己已经感受到了今年行业的“寒气”。其表示,感觉今年行业明显比以往更难,她自己甚至都会焦虑得睡不着觉。“有时候都不是卷不卷的问题,是有没有机会给人卷。”其表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在被优化之后,该博主说自己准备先做一下自媒体,混一个买菜钱。不过,可能令她没有想到的是,自媒体的竞争甚至更加激烈。她在视频中说,自己一开始的期望是每天能赚100块钱,但是从目前一个月来看收入远低于预期。“自媒体太难了,我从5月28日开始做媒体,总共收益十几块钱,这连这几天的电费都不够。”在这种情况下,她对自己失业之后的自媒体创业进行了反思,她认为自己没有持续性输出,没有带来猎奇或者知识点。

然后她有点失落地说。“我给自己设定了一个期限是三个月,如果没有突破,我就要回去找工作了。”而在这位博主的最初宣告被裁员的视频下方,至今已经有上千名汽车行业从业人士留言,讲述自己被裁员的故事。“同为汽车行业的汽车人,真心觉得今年形势严峻,身边好多小伙伴都不让续约走了,不知道哪一天就会轮到自己身上从业24年了,再想就业都不知道能干啥。”有身为同行的网友说道。

01

汽车行业最惨烈的一年

这些感慨得到了不少人的呼应,不少人将今年称为行业最惨烈的一年。“汽车行业今年太难了。也想了好久,发现离开汽车行业,就业面太少了。关键才工作12年,也没有躺平的资本。”另一位网友说道“同样是上海的整车厂,工作了20年了,今年停产好久了,天天在家盼着上班,现在大环境不好,外面也没有什么特别好的项目可以做,压力大的只有自己心里清楚,还不敢和家人说太多。”一位网友说道。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汽车行业的大变革开始了,我26年的汽车工人也在停薪留职中,45的我也在迷茫” “15年汽车人。2024.4.16下船。哎。迷茫了。突然觉得自己高不成低不就。”“同为汽车行业的汽车人,真心觉得今年形势严峻,身边好多小伙伴都不让续约走了,不知道哪一天就会轮到自己身上。从业24年了,再想就业都不知道能干啥。”在随时可能到来的“广进”计划的阴霾下,汽车人的迷茫似乎成了常态。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对于博主想歇歇的想法,评论区有网友提醒:“别歇!3个月以上的gap,就让你简历筛选都不过。”在严峻的就业形势下,包括但不限于汽车行业,虽然这句话很扎心,但确是大实话。而该博主其实心里也清楚。“如果今年不能回到行业里,明年就回不去了吧。”该博主在视频中说道。

在评论区中,大部分从业人士认为,无休止的价格战是导致汽车行业出现大裁员的导火线,而极度的行业内卷是导致车企市场变化,经营压力持续上升的重要原因。其中,部分车企被这些愤懑的网友点名,某些企业甚至被称为“百草枯”——这个称呼显示了对其进入汽车行业的敌意。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最惨烈”这一形容词并不是无中生有。根据媒体统计,在2023年,除业务高速增长的比亚迪、理想、长安等车企外,大多数企业都进行了不同程度的人员收缩。其中,上汽最多,较2022年减少了近9000人。进入2024年,裁员潮还在继续。仅5月份以来,就有理想、广本、一汽-大众等车企传出人员优化的消息,波及人数达上万人。

如果在小红书、抖音等平台上,以车企、裁员等为关键词进行搜索,能看到不少被裁的汽车人,都在尝试转型做自媒体。而在他们制作内容的初始阶段,基本上是在谈自己被裁事件本身以及后续规划。在“人人自危”的裁员浪潮下,这类内容自然更能引起共鸣。但是在搜索到的几个被车企裁员后试图转型做自媒体的博主里,要说哪一个把自媒体这条路走通了,似乎还没有。

02

苟住,才是度过冰河期的王道

如果条件允许,不少人还是选择继续在整车厂工作。一位网友称,自己在2010年进入大众,23年出来,中间休了一个月,投了很多简历,最后选择降低薪酬进了吉利。“十几年经验不是随随便便换来了,跨行业这个年纪有点尴尬,继续尝试这个行业才是利益最大化。”该网友说道。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而在公司的选择上,有业内人士指出,由价格竞争引发的行业“淘汰赛”逐渐打响,一些求职者为了避免被花了简历,对进入造车新势力车企的热情正在下降,有国企背书的大厂是更好的选择。尤其理想汽车去年高速扩张,今年疯狂裁员事件的发生,更是让不少人怕被“误伤”。据《电车场》报道,想要转投其他头部新能源车企的被裁的理想员工,若被知道是被理想裁掉的,在谈薪资的时候会甚至会被直接降低20%。

另一位做软件的网友表示,目前手握极氪和东风两个offer,极氪待遇45w+,非常卷;而东风相对没有那么卷,但待遇只有30w。“不知道选哪个,国企也开始不续约了,怕进去被不续约再出来就难就业。”该网友说道。

除了进入整车厂,电池厂、芯片厂等供应商也是不少人被优化后的选择。但是,汽车厂商裁员的蝴蝶效应,正在向上游供应链蔓延,尤其是与销量下滑明显汽车深度绑定的零部件供应商。“汽车三级零部件供应商,卷到为生存发愁,生怕下一秒也被裁。”一位网友说道。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而侥幸躲过裁员风暴的人,也难逃收入缩水的命运。有媒体称,某自主员工今年降薪了20%,而有的合资车企直接降薪了40%。某top级车企甚至不分工厂取消了加班制度,以降低人工成本,但这对一线工人带来的直接影响就是收入的下滑。

与此同时,员工的福利待遇也在下降。比如有报道称,由于理想汽车北京研发中心位置相对偏僻,此前在招聘中,HR会格外强调食堂提供两餐。但从4月份开始,理想汽车北京研发中心的午餐补助和晚上加班餐相继取消;而原本加班至晚上8点就可以报销打车费用,向后顺延一个小时,并对报销的地区范围也作出限制。

从目前来看,行业洗牌还在进行中,裁员也不会就此停止。谁能苟到最后,谁就是胜利。(本文材料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