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进拴|游扎达土林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扎 达土林位于喜马拉雅山和冈底斯山两列巨大山脉之间的扎达盆地,是我国土林发育最为典型的地区之一,也是世界仅见的处于发育和成长期的大型土林,其数千平方公里的规模也属世界罕有。扎达土林是经流水侵蚀而形成的特殊地貌,在地质学上叫河湖相,成因于百万年前的远古大湖湖盆及大河河床经历地质变迁而成。这一带的土林中有多处早期的人类洞窟遗址,还有广泛分布的岩画,有人据此认为,苯教传说中象雄古国的都城琼隆俄卡就在今阿里扎达境内的琼隆地方。

在距今约1100年前,同样的余晖中,伫立着的却是强盛一时的象雄王国和古格王国的宫殿和寺院。从现存的残颓遗址可以想象得到当时场面的巨大,远非眼前这般光景可比。

在海拔4000米以上的雪域高原,古格曾经创造了奇迹,而如今这一切都消逝了,只留下了一些斑驳的遗迹和大片的黄土。古格王朝在西藏历史上具有重要意义,它是吐蕃王室后裔在吐蕃西部阿里地方建立的地方政权,其统治范围最盛时遍及阿里全境。它不仅是吐蕃世系的延续,而且使佛教在吐蕃瓦解后重新找到立足点,并由此逐渐达到全盛。古格雕塑多为金银佛教造像,其中成就最高的是被称为古格银眼的雕像。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而遗存数量最多、最为完整的是它的壁画,全面反映了当时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古格盛产黄金白银,一种用金银汁书写的经书,充分体现了当时皇室生活的奢华程度。古城的围墙也是石刻艺术的宝库。城墙角的碉堡当年虽是作防御之用,但却是战争与艺术融为一体的结晶。扎达,藏语意为"下游有草的地方"。县城很小,只有一条主要街道,藏人和汉人都能见到。县城里最引人注目的就是不停广播的大喇叭,仔细留意才发现它原来是来自军区大院里面,经了解才知道,由于扎达位于中印边界,属于国家边防地区,因此军事戒备也很严格。

许多国人所写的关于扎达土林的书及文章,都喜欢将扎达土林与美国科罗拉多大峡谷相比较,甚至说扎达士林像极了美国的西部大峡谷。但一位曾在美国科罗拉多做过考察的学者,到了扎达后,在扎达土林的里里外外爬滚了好几天,始终觉得扎达就是扎达,科罗拉多就是科罗拉多,两者毫无相像之处。地质学家考证,一百多万年前,扎达到普兰之间是个方圆500多公里的大湖,喜马拉雅造山运动使湖盆升高,水位线递减,历经风雨侵蚀,在壁立陡峭的山岩上雕琢出今日的模样。扎达土林从北西到南东,海拔大体在4500米左右,绵延175公里,宽达45公里。进入土林腹部,好似闯进一个巨大的迷宫,绵延不断的土林有的像气势恢弘的城堡,有的似耸立的塔楼,更有的像不知名的怪兽,或蹲或跃。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扎达土林是经过百万年的地质变迁而形成的,这种地貌在地质学上称为“河湖相”。喜马拉雅造山运动使湖盆升高,水位线递减,历经风雨侵蚀,在壁立陡峭的山岩上雕琢出今日的模样。水平岩层地貌经洪水冲刷、长年风化形成这样的独特地貌,陡峭挺拔,雄伟多姿。立于盆地之中,旅者可以深深体会到大自然的伟力,更为它的造化所震撼。这扎达盆地里独特的自然地貌、这地球上规模最大的一片土林;峡谷与土林层层叠叠,绵延不绝。这是一种独特的"水平岩层地貌",是高平的山顶被纵向切割侵蚀成的一条条深深的沟壑,变成了土的林海,但人们更愿意相信,这是一种艺术,一种大地的艺术,就好像是大自然特意造出来、专门是为了向人类展示其魅力似的。这就不难理解为什么那么多的各学科的科学工作者--包括人文工作者--都迷恋着扎达的土林。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站在高高的山上望去,高平的山顶都被纵向切割侵蚀成一条条深深的沟壑,群山连成巨大的土林耸立其间,蜿蜒的象泉河水在土林的峡谷中静静流淌,土林的深处还隐藏着片片小绿洲,这一地带被地质学家称为“扎达盆地”。感觉上的扎达确实有着盆地的特征,但当进入扎达县城——一个建于象泉河畔、托林寺边上的小城镇时,却会感觉好像置身于河谷之中,完全没有盆地的感觉。难怪科学家在作出“扎达盆地”的定义后,接着又解释说,“扎达盆地”实际是一条长百余公里,平均宽度约30公里的象泉河谷。蜿蜒的象泉河水在土林的峡谷中静静流淌,让人宛若置身于仙境中,梦游在一个奇幻无比的世界。明丽的晚霞赋予土林生命的灵光,似一座座城堡、一群群碉楼、一顶顶帐篷、一层层宫殿,参差嵯峨,仪态万千,面对着大自然的杰作真让人惊叹不已。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在经历了扎达土林之后,此情此景,叫人真正体会到什么是“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了。
“看到了,我们看到土林了。”在急促的呼声中,我从沉睡中惊醒。远远的,我们看到了阳光下土林的一角。然而,要走这段路,却并不容易,要下到沟底,又爬到山顶,如此折腾了好几回,我们才走近了土林。

看上去,在这片偌大的土地上,整齐地排列着一排排土林,浮着一层青色的雾气。司机并没有停车,我按下车窗玻璃,开始在摇晃中不停地抓拍,生怕漏掉任何一个镜头。就在这时,车子驶入了小路,尘土也抢着往车厢里钻,我不得不关上窗子,眼睛却始终没有离开这片土林。

在经过了一段坡路后,司机师傅停了车,说:“你看,那多像一个草帽。”是啊,那分明就是一顶草帽,可哪里有这么大的草帽呢?直径应该在三四十米,“草帽”上被岁月冲刷的痕迹仿佛很多形态各异的人分成两排紧紧地围起来。难道这孕育着佛教文化的古格王国真的有神仙居住过,他们不经意地扬一把土,摔一撮泥,就都成了人,经历了一千多年的风雨洗礼依然栩栩如生、神态自如。我被这个场景震慑了,我的同伴也在不停地赞叹着。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上了车,我们继续沿着小路向下行驶,拐过一个弯,我们都不约而同地“哇”了一声,似乎没有更好的语气词能够表达这种心境了。“太美了!”呈现给我们的,就是一排威风凛凛的古代战士,身着盔甲,神情严峻,有点像兵马俑,但是却比它们高大得多,强悍得多,气派得多,而且数量也非常庞大。它们很多只是神似,却并没有那种工匠留下的鼻、耳、眼、口等让人一看就不再产生联想的空间。你琢磨每个人的神态,都不一样,你端详每个人的装束,没有一个重复,鬼斧神工,只有大自然才有这样的大手笔。

我刻意地在这些塑像身上抚摩着,沙砾通过敏感的神经末梢传递到我的中枢神经系统,像领悟着饱经沧桑的人生经历,像感受着悠长历史的绵延变更。是你们挺立在这里,守护着这块神秘的土地;是你们镇守在这里,面对着朝朝暮暮的雨雪风霜。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扎达土林和新疆或者甘肃的雅丹有着很大区别,雅丹主要是风蚀性地貌,所以沉积土质受风力切割的影响较大,比较好的一个区别就是,雅丹通常是沿着风向呈岛状分布,而且底部脆弱,沉积层单一,容易坍塌,侧面的水平侵蚀纹理也很明显。而扎达土林主要是流水侵蚀地貌,沉积层受暴雨侵蚀的影响较大,所以侵蚀纹理也呈纵向叶脉分布,底部粗大,沟壑明显,而且沉积层厚度较高,土林整体基本是呈锥状,峰丛状分布,而且规模极其巨大。

土林的地貌学名被称为“水平岩层地貌”,是经过流水侵蚀形成的比较特殊的次生构造地貌,是上新世湖泊和河流相沉积地层,以粉细砂岩中垂直节理比较发育,而粉细砂岩具有良好的直立性,所以沟谷深邃、谷坡陡立,即使小沟,也可深达一二百米。较大的沟谷地,两壁陡峭呈箱形谷,而不同岩石的侵蚀存在差异,水平岩层常常构成形态奇特的岩壁和微地貌。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结构致密而坚实的砂岩和砾岩常常成为粉细砂岩和黏土岩的保护层,或者平铺在岩壁的顶部,或者突出于岩壁之上,与软岩层交互而形成奇伟的形态。地质学家考证,100万年以前,这里曾经是方圆500多公里的大湖,在喜马拉雅造山运动的过程中,逐渐升高而逐渐形成了这一景观,更让人觉得不可思议。方圆数百平方公里的范围内,高低错落的"土林"千姿百态。在高而平的山脊之下,严整的山体有得宛若一字排开的罗汉。站在高高的山上望去,就能看见高平的山顶都被纵向切割侵蚀成一条条深深的沟壑,群山连成巨大的土林耸立其间,土林的深处还隐藏着片片小绿洲,这一地带被地质学家称为"扎达盆地"。感觉上的扎达确实有着盆地的特征,但当进入扎达县城--一个建于象泉河畔、托林寺边上的小城镇时,却会感觉好像置身于河谷之中,完全没有盆地的感觉。难怪科学家在作出"扎达盆地"的定义后,接着又解释说,"扎达盆地"实际是一条长百余公里,平均宽度约30公里的象泉河谷。

站在盆地之中,你就可以深深体会到大自然的力量,更为它的造化所震撼。感受这扎达盆地里独特的自然地貌、这地球上规模最大的一片土林;峡谷与土林层层叠叠,绵延不绝。这是一种独特的"水平岩层地貌",是高平的山顶被纵向切割侵蚀成的一条条深深的沟壑,变成了土的林海。人们更愿意相信,这是一种艺术,一种大地的艺术,就好像是大自然特意造出来、专门是为了向人类展示其魅力似的。这就不难理解为什么那么多的各学科的科学工作者都迷恋着扎达的土林。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再往前走,看到的不仅是人的造型,有城堡,有剧院,有古塔,有农舍……你能够想到的,它有,你想不到的,它也有。我很想在这里待上半年,甚至一年,细细地寻,慢慢地品,去历数它的无尽神态;用相机,用心去记录它的每一个细节,每一副面孔,然而我不能,我只是一个匆匆的游客。人们都说阿里扎达的霞光是最美丽的,霞光中的土林是最迷人的。在朝霞和夕阳的映照下,山纹明暗有致,色调金黄,生动富丽那是水平岩层地貌经洪水冲刷、风化剥蚀而形成的独特地貌,陡峭挺拔,雄伟多姿。蜿蜒的象泉河水在土林的峡谷中静静流淌,宛若置身于仙境中,梦游一个奇幻无比的世界。明丽的晚霞赋予土林生命的灵光,就像一座座城堡、一群群碉楼、一顶顶帐篷、一层层宫殿,参差嵯峨,仪态万千,此时此刻面对着大自然的杰作,真让人惊叹不已。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扎达土林大气之中还透着秀气及一丝灵气,好像天生就是与人世相结合似的。任何一座土丘,任何一群土山,任何一片土林,都让人有所思索。若以后有机会来到阿里,一定要去看看这扎达秘境。

河谷里是长满灌木的绿地,两岸是矗立着的土林,路平整了一些,车速也明显加快了。尽管我们不想离开这块土地,但是飞奔的车流似乎不理解我们的心思,跑得更快了。当走出这个峡谷,呈现在我们面前的是另一番景象。在象泉河的两岸,是绵延不绝的土林,如此敞亮而又如此壮观,夕阳斜下,给这片原本美丽的土林披上了黄、橙、红不同色彩的外衣,使它变得更加迷人,更加壮美。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