撰文丨王家安

壬寅八月,临近中秋。

一百五十年前的同治十一年(1872年)秋七月,左宗棠以陕甘总督的身份第一次到达兰州。这一次,他站在黄河岸边的澄清阁感慨万千,写下“万山不隔中秋月;千年复见黄河清”的一代名联。

此后,他“引河流入园中”“以利城内军民饮水者”,惠及民瘼,并建“饮和池”“槎亭”等,他写下“空潭泻春,若其天放;明漪绝底,饮之太和”“地有百区皆近水;室无一面不当山”“八月槎横天上水;连畦菜长故园春”“五风十雨岁其有;一茎数穗国之祥”等佳联妙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左宗棠联墨

“积石导流趋大海;空同倚剑上重霄”,是晚清楹联史上公认的“高峰”之一,左宗棠驻节西北近十四年,留下了许多联花墨宝,如平凉柳湖之“柳边人歇;湖上春来”,如酒泉泉湖之“中圣人之清,有如此水;取醉翁之意,以名吾亭”,如兰州烈妃庙之“一抔荒土苍梧泪;百尺楼高碧血碑”,如赠天水安维峻之“行无愧事;读有用书”……清人《楹联述录》认为:“湘阴左爵相联语,权奇倜傥,英气逼人。”民初吴恭亨《对联话》则赞曰:“左文襄所撰各联,时具铙歌鼓吹之豪采。”

驻节西北期间,左宗棠不仅建下收复失地、启蒙工业、兴办教育、注重生态等奇功伟绩,还将其“以儒治军”的观念深入陇坂,在身体力行,撰制大量佳联,引领陇上楹联风范的同时,还带动其湘军麾下如魏光焘、谭钟麟、刘松山、杨昌浚、谭继洵、廖树蘅等参与其间,影响其身边陇籍部属、好友及学生如吴可读、安维峻、刘永亨、刘尔炘等,都深谙楹联之道,对晚清甘肃楹联史之繁荣,可谓功莫大焉。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左宗棠联墨

据记载,当时在甘肃政界学界,因左宗棠之好,谈论楹联也成为时尚。光绪元年(1875)左宗棠六十四岁寿辰,彼时纷乱平息,战况初定,部属等皆欲借此为其祝寿庆贺一番,而左文襄军纪严明,不许称贺,更严禁送礼。一时气氛尴尬,彼时有人题写一联贺之:“千古文章,功参麟笔;两朝开济,庆洽牺爻”,暗喻左宗棠曾自比“今亮”(“当今之诸葛亮”)之豪言,暗契甘肃羲皇故里而伏羲六十四卦之偶合,一张红纸,两行墨迹,让左文襄不禁兴奋,并感慨“不可负此佳联”,那次寿辰,只破例收了这一件贺礼。

题写此联者,正是甘肃皋兰籍进士,因弹劾奸臣成禄被贬官归里的河南道监察御史吴可读。晚清史上一个“硬邦邦”的名字。他们两人的缘分,总是和楹联牵扯在一起。

同治十二年(1873年),有感于当时甘肃士子参加乡试要远赴西安,旅途劳顿,让许多人望而生畏,严重影响甘肃人才选拔,左宗棠遂上奏朝廷,请求陕甘分闱,一年后,奏疏获准。但民生凋敝,财力枯竭,正当他为修建贡院犯难时,正在兰州主讲兰山书院的吴可读成为不二人选。

左宗棠与吴可读同庚,在建贡院、选人才这件事上,都本着三陇大地“将来必有可用之才”的初心,彼此心照,一拍即合。吴可读肩负左宗棠重托,奔走呼号,募集资金,最终在光绪元年(1875年),落成甘肃贡院。文教由此振兴,左宗棠欣然题联:“共赏万余卷奇文,远撷紫芝,近搴朱草;重寻五十年旧事,一攀丹桂,三趁黄槐。”联中有对自己五十年旧事的无限感慨,更有对陇上才人“远撷紫芝,近搴朱草”,待到黄槐时节,金榜题名、蟾宫折桂的无限期许。

吴可读也一时技痒,难抑兴奋之情,一口气为庆祝贡院建成,写下198字的长联:

二百年草昧破天荒,继滇黔而踵湘鄂,迢迢绝域,问谁把秋色平分。看雄关四扇,雉堞千寻,燕厦两行,龙门数仞。外勿弃九边桢干,内勿遗八郡楩楠。画栋与雕梁,齐焜耀于铁马金戈以后。抚今追昔,饮水思源,莫辜负我名相怜才,如许经营,几番结撰;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吴可读联墨

一万里文明培地脉,历井鬼而指斗牛,翼翼神州,知自古夏声必大。想积石南横,崆峒东矗,流沙北走,瀚海西来。淘不尽耳畔黄河,削不成眼前兰岭。群山兼众壑,都奔赴于风檐寸晷之中。叠嶂层峦,惊涛骇浪,无非为尔诸生下笔,展开气象,推助波澜。

洋洋洒洒,气象万千,此联更被后世誉为“甘肃第一长联”。吴可读长联切地、切景,更加切情,“莫辜负我名相怜才,如许经营,几番结撰”,是他与左宗棠三四年来,为筹建贡院的甘苦自知。

贡院建成翌年,吴可读回京复用。后面的历史几乎人尽皆知,光绪五年(1879年),他以“尸谏”慈禧废垂帘听政、一心要归政大统而以身殉国,“直声震天下”。《清史稿》称“诏悯其忠”“可读尸谏,幸鉴孤忠”。张之洞挽联“歼良终恸秦黄鸟;授命能卑卫史鱼”。“其预定大统及请诛成禄二疏,忠义奋发,海内之士,无贤不肖,莫不争相传钞要旨”,江苏仪征进士时庆莱在为《吴可读文集》作序时,开篇即说“吴柳堂先生,同治朝伟人也。”

不知是否受左宗棠影响,或受了多少影响,总之,吴可读擅制楹联,毕生不辍,乃至尸谏时还作有遗联一副。其遗存八十余联,集成《携雪堂对联》一卷。其弟子如安维峻、刘尔炘等亦为联坛翘楚,吴可读可谓是清代陇上承前启后的一代楹联宗师。民国《对联话》评价“吴柳堂联语特劲拔,不落蹊径。”而受他影响,弟子安维峻也是以“直名”声闻朝野,《请诛李鸿章书》响彻九州,亦不乏其师遗风。弟子刘尔炘更是有“陇上联圣”之美誉。

左宗棠对吴可读有知遇之恩,吴可读对左宗棠有襄助之谊,尽管后来两人因其他误会关系有所疏远,但真心真情始终不却。即便在准备“尸谏”的前夕,吴可读还不忘在写给儿子的遗书中说道,他死后,让儿子替他去见左宗棠,“知己之感,耿耿在心”,他至死不忘与左宗棠的情谊。

甘肃贡院落成时,吴可读曾有《呈左爵相七律二首》赠予左宗棠,其前四句写道:“三百年来第一人,文章经济绝无伦。军中韩范名儒度,天下安危宰相身”,是对左宗棠军功政绩的夸耀,后两句“造士广开千万厦,怜才上达九重闱”是赞誉左宗棠奏请陕甘分闱一事,结尾两句“紫芝朱草光芒在,留得楹联百世新”,则以左宗棠题写贡院的那副楹联落笔,继以“紫芝朱草”,叙说陇上文脉之兴。

左宗棠与吴可读同龄,俱出生于嘉庆十七年,公元1812年,今年恰是诞辰210周年。作为甘肃近代史,以及甘肃楹联史上绕不开的两个关键人物,他二人以联结缘,为我们留下许多传奇。

“紫芝朱草光芒在,留得楹联百世新”,吴可读这句诗今天读来,仍有时代新意。

作者

王家安:甘肃省楹联学会常务副会长兼秘书长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