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起李莲英,在世人的眼中,当属奸诈、恶毒、无耻之辈。总而言之,在这个人的身上,几乎找不到任何优点。

事实上,人们对于李莲英的了解,以及影视剧中对李莲英这一晚清大太监的描写,多来源于德龄公主的口述。

实际上,德龄根本不是什么公主,外国书商为了宣传她,便硬生生地给她按了一个公主的头衔。叫着叫着,连她自己都以为是公主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正是因为有了德龄的口述,才有了杨村彬先生的《清宫外史》中那个人品极度不堪的李莲英。在其后高阳先生的清宫小说中,也引用了杨村彬先生的描写,将李莲英刻画成一个冷血无情的宫中狂徒。

那么,真实的李莲英是否如书籍,或影视剧中演绎的那样呢?

关于这一问题,曾担任北京图书馆期刊组负责人的李淑芬予以驳斥。

作为李莲英孙女的李淑芬,对于祖父的了解,远比外人多得多。她对李莲英的评价,以及太监的秘密,是从历史、野史、笔记和小说、影视作品中无法知道的。

李淑芬说,外界传言李莲英是二十几岁“自宫”后进得宫,还有人说他是娶过老婆的。实则这些都不是真相。真相是,李莲英七岁进宫,九岁净身。

京剧《法门寺》当中,大太监刘瑾有一段道白:“咱家姓刘名瑾,表字春华,我乃陕西延安府的人氏,自幼九岁净身,一十三岁伺候老皇……”

这出戏,其实是有人来讨好慈禧老佛爷的,戏里面刘瑾说自己九岁净身,十三岁伺候老皇,其实就是按照李莲英写的。咸丰帝在热河驾崩那年,李莲英正好是陪着师父安德海伺候皇帝的头一年。那年,他正是十三岁。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另外,李莲英的出身在诸多作品中也是错误的。李莲英原籍山东济南,闹饥荒的时候,全家一边要饭,一边走到河北省的大城县,在京西青龙桥落了户。

李莲英兄弟五个,他行二。七岁进宫的时候,还没有净身,只是个小苏拉,师父是安德海。跟了两年后,安德海见他聪明伶俐,会办事儿,于是亲自送他到“场子”净了身。

十三岁那年,英法联军进了京,火烧了圆明园。李莲英跟着师父,随着咸丰皇帝避难到了热河。

咸丰帝驾崩后,叶赫纳拉氏母以子贵成为慈禧皇太后,因为和肃顺八大臣争权,被肃顺一伙将她和慈安以及手下人全都监视起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坊间传说是安德海偷偷跑出去,把密函交给了恭亲王。事实上,偷跑出去送密函的是李莲英,而非安德海。

当时,肃顺等人料到两位皇太后会派人到京中送密函,所以对安德海看得格外严。李莲英是个不起眼的小太监,也就不太惹人注意。他将两宫太后的手谕藏在辫梢里,再用头绳紧紧缠裹之后,打了个死结。挑着两桶泔水,由庄后溜出去,连夜赶回京,将手谕交给恭亲王。

当然,这趟差事的主使人,是他的师父安德海。经过这件事情后,慈禧对安德海格外赏识,连同李莲英也跟着沾了光。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提起李莲英的发迹,都说他跑到八大胡同,跟着窑姐学了梳头的手艺,回来给主子慈禧变着花样儿梳头,所以得到了重用。

其实,这根本是无稽之谈。宫里的规矩很大,什么身份梳什么样的头型。西太后长年累月梳旗人女子的发型,俗称“两把头”。那些旧照片中,慈禧的发型单一,从来没有变过。窑姐的发型敢用在老太后的头上,那不是找死吗?

就算老太后愿意,那些王公大臣,贝子贝勒也不能答应。真要是梳成了窑姐的发型,一等大臣们跟老太后见面,太监高喊一声“见——客了”,不把大臣们的脸丢尽了才怪。书里面写的,电影里演的,纯属是拿老太后和李莲英“遭改”,根本不可信。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再说说,光绪和李莲英的关系。几乎所有人都认为光绪憎恨李莲英,恨不能食其肉、寝其皮。甚至还有人坚信光绪就是李莲英毒死的。这种说法更是胡诌八扯。

真实情况是,李莲英非但没有害过光绪,反倒跟光绪的关系很好。在庚子年逃难的时候,慈禧好几回都想饿死光绪,是李莲英偷偷给光绪东西吃,还往大饼里面夹肉,就怕光绪吃不好。

后来,光绪被囚禁瀛台,多亏了李莲英照顾,还将自己的被褥给光绪,不然光绪早就冻死了。在光绪的眼里,李莲英是个老大哥,光绪在当着人面叫李莲英“谐达”,这是满语中“奶妈”的意思,只能用在德高望重的太监身上。背地里则称呼“安答”,或“老哥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光绪逝世的那些年,萎靡不振,没事就摆弄钟表打发时光。李莲英没事就去陪他一块儿研究西洋钟表的工艺,俩人一块儿把钟表拆了装、装了拆,有时候装不上了,就把宫里面专门负责修表的老师傅找来。这件事情,那位修表的老师傅在出宫后常对人提起,这不是什么秘密,很多人都知道。

对于李莲英有儿子的说法,是正确的,但又不完全正确。李莲英有儿子不假,但都是过继过来的。一共有四个,都是他自家兄弟们的孩子,大儿子名叫李福海、老二李福恒、老三李福荫、老四李福田。

李莲英最喜欢老三李福荫,认为这孩子懂事、乖巧。最不喜欢老大李福海,因为李福海总以李莲英的名义拿人的好处,没少了给李莲英添堵。正是因为李福海用李莲英的名义干坏事,所以令李莲英恶名在外,那些看不惯的王公大臣就诚心“臭”李莲英,把他败坏的一无是处、一文不值。

老一辈的戏曲艺术家金秀山、金少山、高庆奎等名角儿对李莲英很是敬重,也深知李莲英的为人,他们在外面没少了替李莲英说好话。

高庆奎曾多次对人说过李莲英经常念叨的一首诗:头在腰间系,腿当脚来行。一朝龙颜怒,五体把尸分。

由此可见,李莲英是个识时务的人,绝非那种仗着主子的势力,招灾惹祸之辈。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另外有件事情,很值得一说。慈禧临终之前,对李莲英说:“小李子啊,我放你三年假。三年后啊,你再来服侍我。”果然,慈禧死后的三年,李莲英寿终正寝,享年六十三岁。

人人都说李莲英搜刮了宝物无数,富可敌国。那都是不着边际的胡说。李莲英出宫的时候,全部家当只有十五万两银子,比起那位在京津两地有着几十家大买卖、七千多房产的小德张来说,可就差得远了。离宫的时候,小德张不念旧情,狠狠地敲了李莲英一笔。据说,还当着很多人的面,踹了李莲英一脚。

看起来,恶名远扬的总管太监李莲英,与小德张比起来,还算是个大好人呢。

小德张出宫后,成了津门首富,与李纯、张勋开设电力公司、电影公司、电车公司等等数十个新兴产业,房产多到难以计数,据说三个人赚的钱,足能买下整个天津卫。光是姨太太,小德张就是十几二十个。

而李莲英则“洁身自爱”,一直规规矩矩,不但没有纳姨太太的心思,反倒整天苦口婆心地教导那四个过继的儿子,一粥一饭,半丝半缕,当思来之不易,做人要守规矩,不要胡折腾,折腾来,折腾去,早晚把自个儿折腾进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拙文一篇,就此打住。资料来源于李翰祥笔记,以及李淑芬口述材料。

李淑芬的父亲叫李福厚,祖父是李莲英的三弟。所以,才能对李莲英的生前如数家珍。很多旧资料也有对李莲英的真实记载,因此看历史不能通过影视剧和小说来看,而是多多找寻留存今世的旧档案来看,才能更加透彻地看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