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1年9月18日晚,根据不平等条约驻扎在中国东北的日本关东军,向中国东北军驻地北大营和沈阳城发起进攻,制造了震惊中外的九一八事变。由于蒋介石的不抵抗政策,致使20万东北军不战而退。在以后的几天里,日军相继侵占了长春、鞍山、抚顺等城市及其周边地区。4个多月内,辽宁、吉林、黑龙江3省全部沦陷。

九一八事变后,以蒋介石为代表的国民政府,不顾全国人民要求停止内战、一致抗日的呼声,进一步提出“攘内必先安内”,坚持对日妥协投降、对内加紧扩大内战,并从1933年下半年开始,调集100万军队向中央苏区发动了第五次“围剿”。由于王明“左”倾教条主义的错误指挥,造成了红军在第五次反“围剿”战斗中的节节失利。

为了宣传和推动抗日,调动和牵制国民党军队,减轻对中央苏区的压力,1934年6月,中共中央决定抽调主力红军一部,组成抗日先遣队北上。6月下旬,中国工农红军革命委员会(简称中革军委)命令在福建连城的红军第七军团(简称红七军团)军团部和所属第十九师返回瑞金,改编为“中国工农红军北上抗日先遣队”(简称抗日先遣队),对内仍保留红七军团建制,军团长寻淮洲,政委乐少华,参谋长粟裕,政治部主任刘英。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7月7日,抗日先遣队从江西瑞金出发,转战闽浙皖赣四省边境,取得了多次战斗的胜利,进行了广泛的抗日活动和革命宣传。11月4日,红军北上抗日先遣队根据中央指示,进入闽浙赣苏区,与方志敏领导的红十军会师,并合编组成新的红军第十军团(简称红十军团),下辖第十九、二十2个师,对外仍称中国工农红军北上抗日先遣队。

1935年1月,红军抗日先遣队在江西怀玉山遭敌围击,大部分指战员英勇牺牲。1月下旬,刘英、粟裕等率领的先行部队和从怀玉山突围出来的部分部队到达赣东北苏区,与闽浙赣省委会合。省委传达了中央军区1月15日指示电,命令以抗日先遣队的先行部队和突围部队为基础,迅速组成中国工农红军挺进师(简称挺进师),进入浙江长期行动。2月初,在闽浙赣省委、省军区的领导和帮助下,挺进师的组建工作迅速完成。挺进师以原抗日先遣队的先头部队和突围部队为基础;加上闽浙赣军区的红三十师第一团100余人,共538人,编为3个支队和1个师直属队。粟裕任师长,刘英任政委,王永瑞任参谋长,黄富武任政治部主任,姚阿宝为政治特派员,刘达云任供给部部长,谢文清任没收委员会主任,张友昆任卫生部部长。

挺进师人数不多,但干部多而强,原军团级干部当师级干部,原团营连级干部当连排班级干部;许多干部参加过中央苏区第一至第五次反“围剿”斗争,一般战士也都有好几年革命经历,政治觉悟高,作战经验丰富;武器又较为精良,配有重机枪4挺、轻机枪8挺、长短枪445支。因此,这支队伍战斗力很强。

3月中旬,红军挺进师进入闽浙边境,为了加强对党政军工作的统一领导,成立了师政治委员会,由刘英、粟裕、黄富武、宗孟子、王维信、姚阿宝、洪家云、刘达云、方志富等9人组成,刘英为书记。同时将原有3个支队扩编为3个纵队。后又增加第四、第五两个纵队。为便于行动和分散作战,各纵队设立行动委员会。

3月下旬,挺进师进入浙江江山县境,转战于闽浙边。4月20日,挺进师进入泰顺县境,当到达潭边村时发现国民党兵,挺进师前卫部队和侦察排立即发起进攻,歼灭国民党泰顺县基于连的一半兵力。21日晚,挺进师在福建寿宁的上村遭到闽保二团的袭击,通讯器材全部丢失。从此,挺进师与党中央及上级党组织失去联系。这以后,挺进师活动于浙西南地区,从战略上由正规战向游击战转变,打了许多胜仗,并切实做细致的群众工作,创建了浙西南游击根据地。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浙西南游击根据地的建立,等于在国民党后院燃起了一把火。8月10日,国民党军事委员会紧急任命卫立煌和第十八军军长罗卓英为“闽赣浙皖边区清剿总指挥部”正副指挥,国民党第十八军同时入浙。8月23日,“闽赣浙皖边区清剿总指挥部”制定了《第一期清剿红军计划》,明确提出“以各边区的大部对粟、刘”的“清剿”方针。从9月19日开始,国民党军32个团,连同地主武装共40个团,约七八万兵力,部署甫定,即向浙西南游击根据地大举进攻。

挺进师得知敌情后,于9月21日在龙泉上田紧急召开政委会会议。会议决定留下第二纵队和第五纵队的第十五支队以及地方工作团,协同地方游击队,在浙西南特委和浙西南军分区的统一领导下,就地坚持斗争;其余部队则迅速跳出国民党军包围圈:第一纵队转向浙东行动;刘英、粟裕率第三、第四纵队及师直属队,挺进浙南,以积极的作战行动,吸引和调动国民党军,同时大力开辟和创建新的游击根据地。

10月5日,刘英、粟裕率领挺进师主力转战至福建省寿宁县郑家坑村,与闽东特委书记叶飞率领的闽东红军独立师会师。由于红军挺进师与闽东特委、闽东红军都远离中共中央和红军主力部队,独立在国民党统治区坚持游击战争,为了协同对敌斗争,双方领导人召开了联席会议。

会议一致认为,国民党已经组建了“闽赣浙皖边区清剿总指挥部”,统一指挥“中央军”和四省地方部队对付边区的红军游击队,而浙闽边区的红军游击队自从与中共中央和中央分局中断联系后,失去上级领导,相互隔绝,各自为战,这对反“清剿”斗争十分不利。为此,应将浙西南、闽东、闽北3个游击区统一起来,建立一个统一的领导机构,以增强反“清剿”的力量。会议决定成立中共闽浙边临时省委员会(简称闽浙边临时省委),并拟定了领导名单。

会后,闽浙边临时省委即致信中共闽北分区委,通报了闽东特委与挺进师政委会举行联席会议,以及成立闽浙边临时省委等情况,并邀请闽北分区委参加闽浙边临时省委。信中建议成立闽浙赣边临时省委,包括闽北、闽东、浙西南。叶飞携带此信前往闽北找到了黄道。黄道对于闽北、闽东、浙西南3块游击区打通联系、相互配合的建议表示赞同,但认为马上成立中共闽浙赣边临时省委,条件尚不成熟,决定暂不加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郑家坑会师之后,刘英、粟裕率领挺进师200多人进入泰顺县境,在泰顺东北部开展游击战争。l0月17日,攻克泰顺县百丈镇,全歼国民党警察1个分队,缴获步枪7支,子弹170多发。10月18日,刘英、粟裕率红军挺进师3个支队到达泰顺县可溪村。程美兴带领1个尖兵班,化装成国民党兵进入敌营地,顺利地解决了敌哨兵。后续部队乘机跟进。挺进师的突然降临使敌人措手不及,敌保安团1个连被全歼。10月底,红军挺进师在瑞安玉壶镇(今属文成县)歼灭国民党浙保第十大队1个分队。

闽东特委书记叶飞为了配合挺进师开辟闽浙边,指派特委常委阮英平、郑宗毓率领闽东红军第五团进入福鼎、泰顺、平阳(今苍南地区)3县交界地区活动,并于11月间成立了鼎泰区委,郑丹甫任书记,归属鼎平中心县委领导。

挺进师经过多次战斗,在泰顺东部的九峰、峰文一带扎下了根。11月7日,刘英、粟裕、叶飞在泰顺县的白柯湾再次举行联席会议,叶飞汇报了黄道的意见。鉴于闽北方面不参加临时省委,按照原来决定,闽浙边临时省委正式宣布成立,由刘英、粟裕、叶飞、黄富武、阮英平、刘达云、许信焜、洪家云、范式人、方志富、许旺等11人组成,刘英任书记,粟裕任组织部长,叶飞任宣传部长兼少共临时省委书记,下辖浙西南、闽东两个特委。同时成立了闽浙边临时省军区,粟裕为司令员,刘英为政委。

红军挺进师和闽东红军的会师及中共闽浙边临时省委的成立,对于加强闽浙边红军斗争的统一领导,粉碎国民党军的“清剿”,以及为挺进师迅速在闽浙边立足创造了有利条件。此后,闽东特委将已有相当工作基础的(福)鼎平(阳)地区为依托,开始逐步向北发展。

参考资料:中国人民解放军档案馆《红十三军和浙南革命斗争》、中共浙江省委党史研究室《中共浙江历史》第一卷、中共温州市委党史研究室《中共温州历史》第一卷,特此感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