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户的洞察与选择

很多人以为华为的成功是因为特别善于客户的公关,这是对华为客户关系管理的极大误解,华为最大的能力体现在,对客户的洞察能力与选择能力基础之上,客户洞察与选择是他的客户关系管理的核心能力。

中国有句古话叫做男怕入错行,女怕嫁错郎,选择比努力更重要,客户洞察与客户选择能够给企业带来哪些收益?

我们可以通过两个方面来理解,如果你不进行洞察的话,我们的企业就无法进行有效的营收,如果大家见着订单就做,见着客户就去跟别人做生意,大家可以看到,你做一个1000万的订单和做一个100万的订单,你付出的人、财、物和时间成本,它一定不是10倍的差距,做大订单和做小订单,资源消耗相差不大的时候,它会极大的影响到组织当中管理里面非常关注的一个指标叫人效,人均销售贡献与人均利润贡献。

如果企业在市场当中不加选择,大单和小单都做,大客户和小客户都做,那么最直观的反应就是会影响到组织的人效,也就是说那些人效低的客户,他会拉低人效高的员工产出,这只是从管理上来讲,从效率上来考虑,它可能会影响到组织的资源使用效率。

我们从另外一个视角再去思考一下,如果我们的客户,他这个行业是一个激烈竞争的行业,比如第一年这个行业当中有100家客户,每个客户都要选产品、选方案,那么对于我们而言,我们好像有很多订单可以做,每个人买我都可以去参与,我有100个客户可以选择。

如果到了第二年,客户所在的行业由于激烈的竞争,只活下了50家,那么死去那50家当中,大家可以看到有多少人是我们曾经服务的客户?那这些客户就不再具备价值了。

如果到第三年由50家,变到了20家又死了30家,那么这里面又有多少人是我们曾经服务的客户?大家要知道,在企业与企业之间合作的时候,要构建信任关系,要建立合作是需要一个比较长的业务拓展期的。

如果我们花了三到五年,好不容易跟客户刚刚建立起业务连接,第二年他就死了,那我的前期的投入不就打了水漂?那这样我的整个投入产出比就很低,所以我们可以看到,为什么应该去选择客户。

对于这一点华为认知得比较早,在95年的时候任正非就说过,什么是我们真正的客户,就是付钱买需要的东西,我们还能从他身上赚到钱,这才是我们的客户,那么付很多钱给我买东西的,他叫优质客户。

在95年华为还很弱小,任正非在公司的一次内部讲话当中提出了口号,叫做未来的通信行业会三分天下,而华为会成为其中的一份。

当时大家都不太相信,都觉得是老板画大饼,在当年,任正非就为华为未来的发展勾画了一幅远景,到了1998年的时候公司整个体量变大了,有比较多的管理资源,管理干部,于是开始组织了内部的讨论,讨论说如果老板说的是真的,未来的通信行业真的是三分天下,而我们是其中的一份的时候,那我们的客户应该是谁?现在的客户和未来的客户,他是一样的吗?这个发自灵魂深处的反问,把大家从自己的舒适区当中拉出来。

这时大家发现,当时服务的很多客户都是属于低价值的客户,没有太大的发展潜力,如果按照这样的业务惯性发展,永远也不可能成为全球最优秀的三家企业当中的一家。

所以通过讨论之后,输出了全球100T大客户清单,把全球100个最有钱的客户都列出来了,说未来我们要为这些客户提供服务,要成为他们的战略合作伙伴。

这个变化就跟当时的对手产生了非常大的差异,因为华为看的不是现在,他们是站在比较遥远的未来审视企业的发展。

华为公司把客户分成了四类,S类、a类、B类、C类,按照四个客户的分级来建立和实现客户关系。

那么在客户关系建立当中的核心就是能够发现、识别客户的价值,而发现识别客户价值的核心是要有强烈的、强大的客户洞察能力。

为什么客户洞察能力这么重要?

我举一个简单的案例,现在新零售在中国很火,在新零售的整个解决方案当中,有一款产品叫做电子价签,就是我们去超市的时候,原来的商品价格是纸质标签,但是现在很多高档的购物场所,它都变成了LED的液晶显示屏了。

这个电子价签早年属于一个小众市场,它最开始起源于欧洲,当时有两个比较著名的厂家,一个是法国的SBS啊,现在被京东方收购了,还有一个是瑞典的Pricer,中国也有一家企业叫汉朔科技做的也很好。

这个产品最开始它主要解决什么问题?第一个问题就是在欧洲,人工比较贵,欧洲的劳动保护法又很严格,员工很不喜欢加班,随便让员工加班属于违法,如果赶上节假日要做促销,你换价签你都换不过来,工作量非常大,于是这个电子价签就很方便,你要改价格,早上一个价格,晚上一个价格,一下就改了。

那么电子价签还能解决第二个问题,就是在连锁超市管理当中一直无法解决的一个管理难题,在超市当中货架位置不一样,比如门口的货架和里面的货架,高层的货架和中间的货架,它能够带来的产品的销量是不一样的,有些厂家为了促进自己的产品销售,就有一些灰色操作,比如给超市的一些管理人员送钱,让他们把自己的商品摆到一个比较好的货架位置上,让自己的销量能够更多一些。

但是这种做法,会影响到超市的收益,以前针对这个形式的管理,有很多方法,比如说巡检、抽查,可是有效性很低,比如类似于家乐福、沃尔玛全球几千家店,这种巡检抽查工作量太大,你不可能365天天抽查,所以电子价签它可以解决,因为电子价签它跟货架是固定死的,没有专门的设备,无法拆除,你要强力拆除它,它就会报警。

而所有货架当中的商品是由系统端下发的,这个位置摆的是可乐,你就不能放矿泉水,所以他就通过技术的手段,解决了一个以往长期无法解决的管理难题,被广大商超所接受。

当电子价签传到中国以后,赶上了中国新零售的快速发展,它的整个普及率,市场空间变得更大了,现在腾讯和阿里也开始涉足到了商超领域,比如说像盒马生鲜、无人超市、社区电商这些领域。

当他们参与之后,大家可以看到,对于电子价签的厂家来讲,他的客户变多了,它既有传统商超,也有互联网企业对它的需求,可是在这里面,我们思考一个问题,传统的商超,像沃尔玛、家乐福、欧尚,电子价签的厂家采购一千万的商品,和阿里和腾讯采购一千万的商品,它的价值是一样的吗?

很多人认为应该是一样,反正都是1000块钱,你放在一起你也分不出来哪个是阿里的,哪一个是家乐福的,但其实是不一样,因为实际上可以看到传统商超和互联网的新零售,它是两种不同的商业模式。

传统商超的特点是一站式购物大而全,往往像这种商超,它的地理位置都是比较偏的,因为占地面积比较大,地理位置偏,那么整个房租就会比较便宜,但是新零售盒马生鲜和无人超市,它的整个点比较多,往往是在闹市区,购买力比较高的区,新零售的店多,店比较分散,但每个店的商品种类比较少。

这还不是他们核心的分歧,核心的分歧在于什么?对于阿里、腾讯来讲,新零售是他们了解社区人群活动方式的一种手段,互联网企业的核心是它的商业模式,资产是它的客户信息,通过对客户信息的持续分析,可以找到很多的营收模式,它不仅仅是以商品买卖作为自己主要的盈利手段。

比如当我们对人员的整个行为非常清楚的时候,我可以卖广告,我可以做一些新的细分产品,所以除了商品买卖以外,这个信息的价值对于互联网公司很重要。

那么对于电子价签公司,我们可以看到,当他把东西卖给传统商超的时候,相当于是给传统的厂家插上了互联网的翅膀,让他的整个能力能力变强了,可以抵御新零售对他们业务的冲击,对他客户的争夺。

但是对于阿里和腾讯这个公司来讲,他们选择电子价签产品的时候,如果你的用户数据全部通过价签过来的话,那也就意味着你的用户数据,有可能同时会有一份留存在电子价签的公司里面。

如果腾讯的所有用户数据被另外一个公司所掌握,这个公司就有可能通过新的商业模式来威胁到他。

所以作为公司核心竞争优势的用户数据,腾讯也好,阿里也好,是不会跟别人去分享,他们会做一个选择,所有的电子价签公司要接受他们的注资,也就是要持有一定的股份,而这种注资我们可以认为一种阵营的选择,也就是说你未来是跟着阿里混还是跟着腾讯混。

如果你选择不站队,你就有可能变成两家的敌人,腾讯也打你,阿里也打你,复制别的企业来打你,我们通过这样的分析,大家可以看到,同样今天买你东西的客户,如果你对他有威胁,明天他可能就会变成你的敌人,这也是为什么我们认为客户洞察很重要,如果不做客户洞察,从短期来看你只是损失了机会,损失了生意,还不是最致命的,最致命的是你不知道今天的客户有可能是你明天的敌人,那才是最致命的东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