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进一步释放产业潜力,擦亮“千年建水紫陶”名片,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今年以来把紫陶文旅产业链作为全州12条重点产业链之一进行打造,瞄准“至2025年实现紫陶文旅产业链集群产值突破100亿元”的目标,不断强链、补链、延链。

截至今年6月末,建水紫陶注册登记生产销售企业和个体户达2460户,辐射带动从业人员4万余人,年产值预计突破50亿元。建水紫陶产业正以生机盎然、活力迸发的创新业态,不断壮大产业规模,形成集群效应。

为破解小散弱、人才匮乏等制约产业发展的瓶颈,建水县近年来根据紫陶产业特点和需求,着力打好“师承体系”“联动培训”“院校培养”三张牌,有效促进人才培养与产业需求全方位融合。当地与上海交通大学、云南艺术学院等院校合作设立3个县级专家工作站,成立“上海交通大学-建水紫陶联合研究中心”,为紫陶产业创新发展提供科技支撑,建成省级众创空间2个、州级众创空间3个和孵化园3个,逐步形成创意设计人才汇聚洼地效应,吸引外来创意设计及工匠创客1000余名。

为解决紫陶企业普遍面临的资金周转难题,建水县加大与商业银行、金融机构对接,聘请第三方评估机构评估认定价值,开发紫陶金融新产品,把金融“活水”沿产业链精准滴灌到链条企业,拓宽融资渠道,积极为链上企业纾困解难,推动产业链健康发展。今年以来,全县累计发放“紫陶贷”14317万元,惠及572户紫陶商户,解决了企业的资金需求,并带动包装广告、物流运输等行业80余家上下游企业共同发展。

围绕产城融合建设,建水县近年来还充分借助文旅融合的东风,通过紫陶街、碗窑村、紫陶里、蚁工坊等项目建设,丰富旅游景区景点的文化内涵,促进紫陶产业与文化旅游相互促进、共同发展,形成“陶在城中、城中有陶”的文产城融合发展新模式,全速推进“茶陶融合”“陶咖融合”“陶酒融合”等紫陶产品的多场景运用及开发工作,使“千年建水紫陶”的品牌美誉度不断提升。

在实施“互联网+”发展战略上,建水县着力推动产业数字化、数字产业化,通过“数字紫陶”扫码溯源技术使建水紫陶拥有了“身份证”。

今年6月11日,云南首个文旅数字藏品——建水紫陶“兽耳方尊”线上成功发售,为数字赋能紫陶产业做出了有益探索。目前,建水已完成数字化创新园区规划,为产业转型升级插上了腾飞的翅膀。全县通过开展电商直播销售培训,年培育紫陶电商200余家,覆盖淘宝、抖音、拼多多等多个门户平台,实现单个账号月销售额突破70万元纪录,2021年紫陶线上销售突破1亿元。

云南网记者 饶勇 通讯员 孙旭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