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城汽车到底是失速了。大象的转身或许总是比你想象的还要慢半拍,慢到连自己都很久才感受到。

近日,长城汽车(601633)发布2022年半年度报告。乍一看,公司上半年的净利润没少涨,再一看,净利润当中差不多一半的收入都来自汇率损益收益。

对于长城汽车的上半年,褒贬不一。但有一点可以肯定,在新能源智能汽车飞速发展的时代,长城汽车“转身”实在是太慢了。那个从前的自主品牌大佬会就此被智能汽车时代的洪流甩到身后吗?没有答案。

在这个时间节点,人们不禁想要发问:长城汽车,你现在的样子像从前几分?

利润收入不够,汇率收益来凑

长城汽车上半年的业绩似乎给舆论出了一道站队题。唱多的人可以说,净利润弱市大增;唱衰的人可以说,汇率收益掩盖败退的事实。

这两种言论似乎都是阐述事实。长城汽车的半年报显示,公司上半年实现营收621.34亿元,同比微增0.33%;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56亿元,同比增长58.72%。其中,本期其他符合非经常性损益定义的损益项目主要由汇率损益产生,达26.75亿元,占净利润的47.77%,可见,长城汽车净利润受汇兑收益影响很直观的“大”。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长城汽车方面表示,净利润增加的主要原因是报告期公司优化产品结构、单车售价上升带来毛利增长,以及汇率收益增加所致。

数据总是最佳“辩手”。上半年,长城汽车单车平均售价12.12万元,同比增长20.27%,毛利率达18.38%。财报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长城汽车共销售51.26万辆汽车,同比下降16.58%。其中,皮卡累计销量10万辆,同比下降12.98%;SUV累计销量35.67万辆,同比下降20.24%。不过,海外销量又创新高,上半年海外销量6.8万辆,同比增长11.14%。但这些增长掩饰不了汽车销量整体下滑的事实。

长城汽车曾立下“豪言”,2022年的年销量目标是190万辆,但数据显示,上半年其仅完成27.3%。

值得注意的是,“大象”似乎已经意识到转身花费的时间太长了,于是持续大力在研发上下功夫。上半年长城汽车的总投入超58.1亿元,同比增长100.55%,占营业收入比重9.35%。转型新能源、智能化成为长城的战略重点——报告期内大幅增加了智能化、电动化、新车型项目的研发投入,缓过神的长城汽车终于在新能源、智能化领域下血本了。

长城汽车半年报的管理层分析讨论称,今年上半年,长城汽车以用户为中心,坚持品类创新,加速向“全球化智能科技公司”转型升级。上半年,由于疫情、零部件供应和物流受限、原材料成本上涨等原因,汽车产销受到了一定的影响。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这个答案也还说得过去。资本市场就是这样,好的坏的照单全收,也赤裸裸的示众。在长城汽车的半年报上,虽然对未来有很大期许,但是他们也明白,风险无处不在。

其业绩报告也在担心稍有不慎,满盘断崖。长城汽车深知:由于全球经济复苏和疫情防控仍存在不稳定因素;芯片供应问题、原材料价格大幅上涨都进一步加大企业成本压力;新一轮科技革命开启,倒逼传统汽车与技术的深度融合,加速智能网联汽车发展;汽车市场由增量向存量时代转变,市场竞争淘汰赛已然开启,企业的容错空间大幅缩小。

而长城汽车也算是有所准备。面对风险,未雨绸缪。比如坚持以客户为重,积极推进全球化,赋能海外市场销量逐步攀升;加速芯片产业布局,助推企业加速向“全球化智能科技公司”转型升级;深耕新能源与智能化,先发先至的智能生态布局为长城汽车品牌向上,企业转型打下坚实基础。

虽然表述上略显“官腔”,但是如果是出于未来业绩支撑的考量,也基本上覆盖掉了可能性风险。然而,仔细品读,公司更在意的似乎是行业风险,可对于汽车品牌而言,“打铁还得产品硬”。

“猫狗坦克小钢炮们”,真的可以吗?

市场对于长城汽车的“惦念”,除了企业自身开始积弱,更因为董事长魏建军曾经亲自出演的企业三十周年宣传片《长城汽车挺得过明年吗》。

魏建军的那句“未来会怎样?依我看,命悬一线。”在今时今日看来似乎“呼应”了。目前,长城旗下拥有哈弗、魏牌、欧拉、长城皮卡和坦克五大品牌,以及面向纯电豪华市场的沙龙机甲科技品牌;产品涵盖SUV、轿车、皮卡三大品类,动力包括传统动力车型和新能源车型。

用长城汽车自己的表达来说,长城汽车已具有智能驾驶、智能座舱、智能服务等全维度智能化领域的核心技术全栈自研能力,能够为用户提供领先的智能产品及数字化的服务。

今年下半年,长城汽车计划在森林式生态体系的赋能下,持续品类创新,加快电动化和智能化发展,推出多款重磅新品,哈弗H6混动、魏牌圆梦、欧拉闪电猫、朋克猫等产品将接连与消费者见面,助力企业进入新一轮快速成长期。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可有些事情实现起来总是有障碍。哈弗“好儿子”名声在外,但直到上月的哈弗品牌新能源战略发布会才让人看到了它强攻新能源的决心,不可谓不晚。

而被寄予厚望的欧拉和魏拉,成绩尚无可圈可点之处。以至于对于长城想力推的所谓平价车和高端车,媒体有一句这样的评价:走销量的平价车没卖好,赚利润的高端车也没起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长城汽车的转折慢则慢了点,但长城汽车对于未来公司3-5年的发展还保持着充分的信心。自认为具备了竞争优势,能够驱动公司稳健成长。比如,其已瞄准新能源领域,加码大算力芯片等产业的布局,还成立了咖啡智能生态联盟,以提升在智能驾驶、智能座舱、智能服务等全维度核心技术全栈自研能力。

安信证券分析师徐慧雄表示,长城的超强产品周期开启,新能源销量有望高增长。下半年,或开启全新时代,比如多品牌混动车型矩阵即将推出:哈弗系列HEV&PHEV、WEY 系列多款长续航 PHEV(梦系列、MPV、轿车等众多品类)、坦克系列混动车型,同时 WEY 品牌的渠道和营销即将发力,公司 HEV和 PHEV销量有望实现高增长。

长城汽车预计到2025年累计研发投入将达1000亿元,坚持多条技术路线并举的发展策略,混动、纯电、氢能三轨并行打造良性新能源产业链生态。

总的来说,扉旅汽车发现从目前的机构研究报告来看,长城汽车作为新能源行业的后起者,机构依然十分看好。在二级市场,大多数机构对于长城汽车的评级基本上集中在“买入”。

然而,在现实生活中,还能“买入”吗?

转型之下,长城汽车还能走出当年自主大佬般的传奇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