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4年,青海省祁连县,牧民马天福刚回到家中,就硬拉着正在择菜的妻子进屋,妻子啐了一口,说:“大白天你干啥呢?”马天福没有解释,而是从兜里掏出一块金灿灿的牌子。妻子接过牌子,颤声道:这不会是金子吧?
这天,马天福正在牧羊,突然发现一只羊儿围着一处打转,怎么呼唤也不走,他觉得奇怪,便跑去一看,谁知在地里发现一块金属牌。马天福用衣服擦去金属牌上面的泥土,刹那间,金属牌散发出熠熠光辉。
马天福将金属牌拿在手中掂了掂,沉甸甸的质感让他一阵狂喜,他意识到,这块牌子极有可能是一块金牌!想到这里,马天福连忙将牌子揣进裤兜,像风一样奔向家中。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进了家门,马天福不由分说就拉着妻子进屋。不曾想,妻子竟然想歪了,臊得满脸通红,让马天福一阵好笑。
妻子白了一眼马天福,随手接过他递来的牌子,神色瞬时变得凝重起来。
这是一块巴掌大的牌子,正面浮雕着山峦和灌木林,林间,一匹狼正狠狠咬住一头牛的后腿,看起来栩栩如生。
妻子拿着牌子翻来覆去看了又看,突然有了个大胆的想法,于是颤声问道:这……这不会是金子吧?
话音刚落,妻子举着牌子,就要往口中送,准备用原始的手段鉴定牌子的真伪。

马天福神色大变,连忙抢下牌子,才没落下几个牙印。他小心翼翼地捧着牌子,粗声道:“这可是宝贝,我还打算卖了换大钱,怎么能随便咬!”
妻子满脸不满,囔囔道:“不就是块破牌子吗?又不是什么古董,即便是金子,咬一口咋了!”
马天福一听,脸色顿时僵住了。他心想:这块金牌做工极为讲究,不会真的是古董吧?如果是古董,那就不能随意买卖!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妻子的一番话,打乱了马天福的阵脚,他挠了挠头,说:“你别说,地里捡的,真有可能是古董,我看明天拿去问问吧。”
妻子一听可能是古董,顿时慌了,连连颔首称是。
第二天,马天福起了个大早,他把金牌里三层外三层包了起来,揣入怀中,搭上最早的班车来到县里的文管所,假说自己要鉴定一件传家宝。
工作人员非常热情,安排就座后,还给马天福沏了一壶茶。马天福受宠若惊,连忙掏出金牌,双手交给了工作人员。
经过初步鉴定,工作人员告诉马天福,这块牌子是金牌无疑,但这不是普通的金牌,很可能是一件了不得的文物。说完,工作人员还深深地看了马天福一眼。
马天福有点慌,眼神闪烁,不敢直视工作人员的眼睛。
工作人员意识到这块金牌有故事,连忙喊来同事给马天福做工作,询问金牌的来历,最终,老实的马天福败下阵来,一五一十讲述了自己是如何发现这块金牌的。
得知金牌是从地里挖出来的,工作人员意识到金牌发现之处可能有古墓,连忙将此事向上汇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很快,当地文管部门组织了一支考古队,随马天福来到金牌的发现处进行发掘。让人惊喜的是,此地虽然不是古墓,却是一处古老的金银器窖藏!经过研究发现,此处是一名匈奴人的金银器窖藏,所属年代为汉代。
这次发掘收获颇丰,出土了各类金银器和若干宝石。这批文物中,最为珍贵的当属马天福发现的那块金牌。
这块金牌长14.7厘米,宽9.2厘米,重365克,含金量超过90%,是货真价实的“金牌”。这块金牌工艺非常复杂,除了采用錾刻工艺,还运用铸、压、锤、镌镂等多种工艺,极具观赏价值和文物价值。
金牌正面,有起伏的山峦和茂密的灌木林,然而,在这如画的风景中,却暗藏着杀机。灌木林下方,一匹藏匿许久咬紧牙关住了机会,狠狠咬住了一头小牛的后腿。小牛前腿弯曲,用力挣扎,试图逃出狼吻;饿狼则咬紧牙关,一副不将小牛拿下誓不松口的模样。工匠采用写实性表现手法,将狼的狡诈和牛的无奈刻画得淋漓尽致,生动地展现出大自然中弱肉强食的情景。
那这块金牌到底是用来干什么呢?为何会出现在祁连县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翻到金牌背面,我们可以看到上面有两个矩形横扣,看起来和现代的腰带扣头极为相似,基于此,再结合此前出土的匈奴金牌,专家认为,这块金牌极有可能是匈奴人装饰于腰带、衣服、手套或头饰等物品上的一种扣饰,与腰带扣头功能相仿。
至于金牌为何出现在祁连县,是因为西汉霍去病打通河西走廊后,一部分匈奴人越过祁连山也进入到湟水流域生活。他们在此繁衍生息,埋下金银珠宝以便不时之需,实属正常操作。只是不知出于何种原因,这个窖藏的主人,没有把它挖走……
得知这块金牌如此珍贵,马天福经过慎重考虑,表示愿意将此物无偿捐献。专家有感其深明大义,特地为他申请了一笔物资奖励,和一面锦旗作为答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后来,专家根据金牌的内容,将其命名为“狼噬牛金牌饰”。这件狼噬牛金牌饰层次丰富,野兽造型生动逼真,反映出匈奴工匠对动物习性的细心观察,和超高的铸造工艺。此外,通过狼噬牛金牌饰,我们可以了解到匈奴民族非常崇拜狼,希望像狼一样纵横草原。甚至,早在2000多年前,匈奴人已经将狼视为图腾,充分体现了匈奴强悍好胜的民族性格。
现如今,这件珍贵的狼噬牛金牌饰,珍藏在青海省博物馆,是该博物馆的镇馆之宝之一,有没有人见过?